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二)
2017-09-24 06:31:5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
  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边的食物。这段墙长有20米,高有10米。其中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每爬到大半时,就会因劳累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它相信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一次次跌下来,它都迅速地调整一下自己,重新开始向上爬。
   而另一只蚂蚁观察一下,决定绕过这段墙。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这段墙来到食物面前,开始享用起来;而那只“勇敢”“坚定”的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很多时候,我们赞扬那些做事情锲而不舍的人,但是往往忽视方向的选择与方法的运用。实际上,成功需要坚持,也需要方向、机遇、方法。
  请以“坚持与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拟,题目自定。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命的原生态,就在于生命的本真和本然,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个体生命,自有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自有各人不同的喜怒哀乐。打开自己的心灵世界,倾诉心中的所思所想,既是思想交流的情感需要,也是生命意识自我的觉醒。
请以“向你说说悄悄话”为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本题为命题作文,根据提示我们可以了解到,话的主要内容为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自有各人不同的喜怒哀乐,即内心的想法或对生活的认知,然后以悄悄话的形式讲出来。这个你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朋友或家长,也可以是内心的自己。只要把自己美好的内心世界展示给大家,只要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最好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内心的成长。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作文。
  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荣获了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特朗斯特罗姆一生只写了163首诗,他的诗集也不过200多页。一生平均下来,一年也不过一两首。他一直坚持纯诗写作。他始终坚持严谨的态度,他的每一首诗的风格只用一次。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联系现实生活,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写出真情实感,写出文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习作例文】
“鲁人徙越”的启示
不知您是否听说过韩非子写的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鲁国人擅长纺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纺织白绢。他们想迁到越地去,就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将穷困不堪了。”这个鲁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赤脚走路;白绢是做帽子用的,而越人却披头散发。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地怎会有用武之地?怎么会不穷困呢?”
看完这个故事后,人们往往认为擅长编制的鲁人夫妇糊涂无知,那位劝说者则明智而有识,这几乎成了铁案。是的,如果我们用静止的观点来分析,擅长纺织的鲁人夫妇到越地之后,一定会像那位明智的劝说者所说的那样,特长得不到发挥,定然会“无用武之地”,以至于“穷困不堪”了。
但是,如果我们转换一个角度,深入下去思考一下呢?就会得出一个与劝解人说的完全相反的答案——
鲁人徙越之后,并不一定急于卖鞋卖帽,而且不一定局限于卖鞋卖帽。他们夫妇到越地之后,可以先做一番考察,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然后再对鞋帽从美学角度的和有利于身体健康诸方面,做一些宣传穿鞋戴帽的有益广告,使越地人慢慢认识并接收穿鞋戴帽这种文明的生活方式,生意自然就有了。当然,越人的生活方式不一定马上改变,鲁人夫妇也不可能马上富起来。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越人的生活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不一定老不穿鞋、不戴帽,就像人类开始时挂树叶、围兽皮,而现在却穿上衣服一样。再说,鲁人夫妇既然擅长纺织,那么,他们的纺织就不会局限在鞋帽上,他们可以纺织出许多越人喜欢的东西。这样,鲁人夫妇又何患不富。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有许多人看待事物或干事情,总是像故事中劝鲁人的人那样,以僵化的眼光看待事物,墨守成规,不思变革,满足于当前的环境,对新出现的事物,一看脸孔陌生,不是采取怀疑的态度,不加理睬、不去注意,就是大喝一声,“哪里来的异端”,一棍子打死。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些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与我们所处的改革时代极不适用的。我们国家是一个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尽管在建国之后,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现在状况,国家建立了适合当时实际的经济体制,但这些旧的经济体制,现在已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世界各国都在实行改革开放,它们的经济实力都在不断增长。我国本来就比世界发达国家落后,只有实行改革开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在当今,我们只有像鲁人那样,敢闯禁区,大胆尝试,才能创造出财富,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赶上世界发达国家,成为世界强国之一。相反,像故事中劝说者那样固步自封,只能是越来越穷,最后不攻自破,不打自倒,重演清朝末期的历史悲剧。


本题解析:此题可作多角度立意。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来看,鲁人到越国去必然会受穷。这表明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反过来,正因为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那里的鞋帽会大有市场,这就要求人们做事情要勇于尝试、敢于冒险,学会革新,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以此为出发点,我们又需明白,做什么事情,我们要善于扬长避短;当然,从另一角度看,有时候劣势也是一种优势,优势与劣势只是相对而言;从鲁人的特长与发挥看,材料又让我们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找对自己的位置,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如果将这件事情扩而大之,这又告诉我们,事情能否成功,知己知彼才是前提……至于选择何种角度写作,这要看自己……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海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正确使用词..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