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观察“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标志图案,完成下列题目。6分

(1) 图案构成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图案象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图案要素介绍:龙、长城、 “文”字。
(2)图案象征意义: “文”字,表达提高公民文明素质;龙的形象象征了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城的造型,代表了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
本题解析:本题要抓住主题以及宏观把握图案的象征意义。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以下面诗句情境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个叙事件片段。(15分)
要求:(1)以记叙为主,有人物的外貌、心理描写;(2)有环境描写;(3)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格;(4)不少于200字。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参考答案:(结合原诗,以记叙为主4分;环境描写3分;人物描写4分;修辞4分。字数每少10字扣1分。严格按点给分。)
本题解析:这是综合性学习中语言表达的考查。语言表达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种题要求学生读题要细,明确要求,参透材料,创意要新,能展开美妙的想象,在表述上要明确,表达准确,得体并富有层次感。这里能结合原诗,运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和恰当的修辞句式。
本题难度:简单
3、语言运用题 阅读《雨巷》第四节“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回答问题:“太息一般的眼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运用通感?的手法,打破了感官的限制,打通了感觉的关联,以形成一种“音色交错的美”。突出了“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中的“愁怨”的特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请你制作一张贺卡,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要求:仿照下面句子再写两句话,做到内容和谐,句式大致相同。(6分)
妈妈,你是我疲惫中的一杯香茗,当我昏昏欲睡时,浓郁的馨香使我神清气爽。
参考答案:示例:你是我低迷时的一曲清音,当我意懒神迷时,优雅的旋律使我心旷神怡。
你是我迷茫中的一盏灯,当我徘徊歧路时,璀璨的光芒让我豁然开朗。
本题解析:每个句子3分:比喻合理,喻体是具体的事物,1分;第二个分句是显示“我”的情况,1分;第三个分句是所选具体事物的特点或作用,1分。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一切初听起来过于神奇怪诞,却反映了人民对屈原的无限怀念之情。
B.一到春天,祖国的土地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地展现出盎然的生机和万卉争荣。
C.在我国,所有吃人的礼教、东方的智慧等等褒贬不一的议论,也多是围绕传统文化而发的。
D.在国外的日日夜夜,肖邦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着祖国,他用他的音乐作品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项成分残缺,句末加上“的景象”;C项语序不当,“褒贬不一”改为“贬褒不一”,和前文对应;D不合逻辑,应该为 “无时无刻不”。复习中可整理一部分成分残缺、语序不当、不合逻辑的句子,以便此种类型的句子在试题中出现时一眼就能看出病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