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处飐,爱煞江南。
(1)试简要分析这首元曲在景物描写上“动静结合”的特点及表达效果。(5分)
?
?
(2)古典诗歌的意境,分“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你认为此曲属哪一种?简要举例分析。(3分)
参考答案:(1)(5分)江上烟波荡漾,山中雾气氤氲,动静相映,更显出烟水迷茫的韵致;(1分)画檐连接不断,残荷丛生,安静恬淡;(1分)沙鸥飞舞,珠帘漫卷,给画面增添了几许摇曳之姿;(1分)画船驰来,酒旗招展,宁静之中显出浓郁的生活气息。(1分)这样,动静结合更加突出了江南的美丽可爱。(1分)
(2)(3分)应为“有我之境”。(1分)这首元曲看似描写客观景物,但处处有“我”。如“看沙鸥”就是“我”在看;“芰荷丛一段秋光淡”之“淡”也包含着“我”的感受;“爱煞江南”更是“我”情不自禁的情感表白。(2分,任举一例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商调]梧叶儿·嘲谎人
无名氏
东村里鸡生凤,南庄上马变牛。六月里裹皮裘。瓦垄上宜栽树,阳沟①里好驾舟。瓮来的大肉馒头,俺家的茄子大如斗。
【注】 ①阳沟:屋檐下流水的明沟。
[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无名氏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①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②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注】 ①嗉:鸟类食管后段暂藏食物的膨大部分,状如袋子。
②刳(kū):剔,挖。
小题1:这两首小令各自用什么手法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5分)
小题2:这两首小令都运用讽刺手法,但表现出来的风格不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嘲谎人》主要用自我表演的方法塑造了一个吹牛说谎的可笑人物形象。《讥贪》主要是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贪小利者的可耻形象。
小题2:《嘲谎人》显得幽默诙谐,这说谎人把根本不可能的事说得煞有介事,对这种人作者没有进行任何议论,而是让说谎人自我暴露,显现出其滑稽可笑的形象来。《讥贪》的讽刺显得尖刻辛辣,作者对贪小利者的贪婪手段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揭露。“亏老先生下手”对贪小利者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本题解析:赏析? [商调]梧叶儿?嘲谎人
注释:
瓦垄:房上瓦脊。
阳沟:屋檐下流水的明沟。
赏析:
此曲对吹牛撒谎者进行了嘲讽。用归谬的手法,让说谎者自我独白,自我暴露,惟妙惟肖,使人忍俊不禁。曲辞朴素,幽默诙谐,颇具特色。
[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注释〕①鹌鹑:鸟名,也叫“鹑”。头小尾秃,似鸡雏。
②鹭鸶:水鸟,又称白鹭。脚高颈长而喙强。
③刳:剖,刮。
④老先生:此为元代对朝官的称呼。
译文:
在燕子口中夺泥,在针头上削铁,在贴着金子的菩萨脸上细细刮金,在没有中找有。在鹌鹑的喉囊里找豌豆,在鹭鸶的腿上劈些精肉,在蚊子的肚子里刳脂油,真亏得你老先生能下得了手。
好几年前,在一本诗词书上,看到了这首元曲,上面有译文和赏析,现在只是把译文大意稍微写了一下。
〔赏析〕
这是一首运用高度夸张手法、表达强烈讽刺意义的小令精品。起首三句,在三个分述和一个总括中,无一字言“贪”,而贪者形象自然跃然纸上。五六七句用三个逐步深入的意象,继续挖掘贪者之心:对一切可以捞一把的事物,从不轻易放过。鹌鹑吞到嗉里的豌豆,他要掏出;鹭鸶细长腿上,他要劈下精肉;蚊子小肚内,他要刮出脂油。这一系列艺术的夸张和形象的比喻,鲜明地突出了“贪小利者”的本质。结句精警,抨击有力。所谓“老先生”者,实指元代的各级官吏。全曲寓庄于谐,嬉笑怒骂,皆成妙文,体现出元曲爽朗、幽默、风趣的特色。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列两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舟中二首(其一)①?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小题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5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2分)②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简析3分)
小题2:①“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答对1点2分,答对3点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三、四句是说风浪迅疾,仿佛万马破空而来,瞬息万变,气势猛烈,有压倒三江五湖之气概。这显然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技巧。
小题2:结合本诗的注解,诗歌的很多意象都有喻指。如在江上的“恶风”“浪”“黄流”,这些都是指作者在生活中遭受到的险恶和打击,表达出一种激愤之情;颈联中的“空荒”“待残更”表明作者的寂寞孤独;尾联中的“今白头”“不尽还家去国情”表明诗人对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感慨。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本诗为李白在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秋天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作。
(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五六句“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除了对偶外还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清澈。喜欢清新的大自然,喜悦之中又含寂寞孤独(落寞抑郁)之气。?
(2)比喻手法,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给人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下面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秋天的梦 戴望舒
迢迢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是静静地来了,但却戴着沉重的昔日。/ 唔,现在,我是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A.这首诗实际上写了两个“秋天的梦”:“牧羊女的梦”和“我的梦”。“我”是听到牧羊女的诉说后才引发了自己的梦的。
B.牧羊女的梦是“牧女之恋”,从全诗的思路脉络看,能够推“我的梦”也会与“恋”有关。正可谓因情入梦,以梦抒情。
C.“牧羊女的梦”像羊铃那样迢遥,像落叶那样曼妙,是清纯而温暖的。“我的梦”,则是沉重、寒冷、忧郁的。
D.全诗四节,形成了一个对应式结构,许多信息就是从对应、对比中传达出来,显得简捷而又有蕴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