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名句名篇默写》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9-24 07:09:1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有子曰:“礼①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注: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这里的“礼”,既指“周礼”中的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K^S*5U.C#O%M 【小题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有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意思就是说,礼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实现“和”。儒家思想是十分强调“礼”的,而“礼”的运用,又以和睦为贵。 B.选段中的“小大由之”,是总结上文。这里的“由之”是“遵循这个原则”的意思。儒家认为:“礼”是为了“和”,“和”最重要,事事都要讲“和”。[来源:学&科&网] C.儒家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 D.“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儒学“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表明“礼”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就是创造人与人乃至全社会的和谐。[来源:91考试网ZXXK]
| 【小题2】孔子也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但对事情的看法却不盲目 附和;而小人习惯于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不讲求原则,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同而不和”不可能导致真正的和谐,只有“和而不同”才是正确的致“和”之道。
本题解析: 【小题1】“事事都要讲‘和’”与下文“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的主张相违背。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爱莲说》) (2)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赤壁赋》)
参考答案:(1)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其他题 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辘辘远听,?。 小题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小题3:钉头磷磷,?? 小题4:?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小题5:蜂房水涡,?_____ 小题6:秦人不暇自哀,而使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7:?,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
参考答案: 小题1:杳不知其所之也 小题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小题3:多于在庾之粟粒 小题4:弃掷逦迤 小题5: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小题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小题7:世事洞明皆学问
本题解析:默写(1)时,注意“杳”的写法。默写(2)时,注意“锱铢”的写法。默写(3)时,注意“庾” “粟”的写法。 默写(4)时,注意“掷” “逦迤”的写法。默写(5)时,注意“矗”的写法。默写(6)时,注意“鉴”的写法。 点评: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的依据是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3)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_________?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参考答案:(1)侣鱼虾而友糜鹿 渺沧海之一粟 (2)夜泊秦淮近酒家 隔江犹唱后庭花 (3)夕阳西下几时回 似曾相识燕归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小题1: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 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小题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___ ___,斯已矣。 (庄周《逍遥游》) 小题3:______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参考答案: 小题1:蓝田日暖玉生烟?只是当时已惘然 小题2: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辩乎荣辱之境 小题3:曲终收拨当心画?唯见江心秋月白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易错点:(1)蓝(篮)惘然(极易写错);(2)会漏掉一个“而”,辩(极易写成辨);(3)画(划),唯(惟) 点评:诗文默写试题重在考查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诵和默写诗文的能力。整体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