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9-24 07:13: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铁锹(qiāo)沼(zhǎo)泽衣钵(bō)玷(zhān)污
B.拮据(jù)芙(fū)蓉堤(dī)坝硕(shuò)大
C.吨(dùn)位玫瑰(gui)和煦(xù)暂(zàn)时
D.白桦(huà)信笺(jiān)洗漱(shù)殉(xùn)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玷(diàn)污;B.拮据(jū),芙(fú)蓉;C.吨(dūn)位。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一位学者在关于网络阅读的讨论中的即席发言,请用一句话提炼他的主要观点。(不超过30个字)(5分)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什么叫文化?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但是一个人的好素质是从哪里来的?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而是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有了这个底蕴。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个底蕴,没有这个积累,你就很容易被网上那些信息的潮流裹着走,失去了你自己。


参考答案:读书积累的文化底蕴能使人在网络阅读时保持独立思考。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答题时先找到语段的中心内容,然后找到特征,这个语段阐释的是“上网”和“读书”的关系,中间的关键因素是“思考”,阐释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就得到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选出下列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
A.淀diàn粉 绽放zhàn 草菅jiān人命 绾wǎn结
B.犍qián为 健jiàn忘 毽jiàn子 关键jiàn
C.福禄lù 碌碌lù 绿茶lǜ 氯气lù
D.唰唰shuā 涮洗shuàn 楔xiē子睫jié毛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氯气lǜ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就犯 偈子 仓皇失措 急于事功
B.永诀 遒劲 无坚不催 滴水穿石
C.衷心 即使 荣誉等身 居高临下
D.暴躁 博闻强识 情不自禁 悬梁刺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用比较排除法。可以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还可以结合着词语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A项,属于常用固定词语错误,“犯”应为“范”;B项,属于常用固定词语错误,“催”应为“摧”;D项,属于固定词语错误,“骨”应为“股”。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举国欢庆“东方红”的时候,中国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提出一鼓作气载人飞天。
B.分成五个小组的恐怖分子有可能利用照相机等旅游者携带的普通物品伪装成武器,企图劫持飞机,然后撞击一座重要建筑物。
C.为了防止这次大检查不走过场,中央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在财务检查中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
D.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花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 “分成五个小组的恐怖分子有可能利用照相机等旅游者携带的普通物品伪装成武器” 杂糅,可改为“分成五个小组的恐怖分子有可能利用照相机等旅游者携带的普通物品,把它们伪装成武器”;C去掉“不”D去掉“粉”)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