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常见题型》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9-25 13:00:2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请你以"安与危"为题目,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参考答案:
安与危
--居安思危,危中求安
国家,多么神圣而美好的名词。然而,无论多么强大的国家都无法回避"安与危"的困扰。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要在危中求安,居安思危。
历史的车轮碾过大地,秦砖汉瓦倾诉着曾经的恢弘,从它们的低诉中,我们明白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需要经济文化的繁荣,更需要一份"危中求安,居安思危"的警惕之心。
危中求安,让全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奋然前行。危难之中,我们拥有不做亡国奴的决心,我们有捍卫祖国的热情,我们有追求安定生活的信念。所以,我们不低头,不怕死,只因为我们"危中求安"。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危中求安,就像心中理想的高塔,向黑暗之中的启明星,让我们披荆斩棘,捍卫祖国的主权,让危转为安。
居安思危,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清醒,一种勇于承担的责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些心灵的诉说的背后承载着多少王朝的兴衰史。近代历史的教训也足以让我们警惕。如果不是清王朝闭关自守,盲目自大,如果能够认识到世界的变化,国家的危机,相信火烧圆明园的悲剧将不会出演,中国也不会在任人宰割后仍麻木不仁。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但在和平的背后隐逸(隐匿)着许多危难,中国应"居安思危"。面对"台独""藏独"等分裂势力,我们要用正义感化他们;面对西方国家的挤压,我们要用强大战胜他们;面对腐败的官员,我们要用清廉教化他们……居安思危,让我们的民族,让我们的国家因此而挺拔!
危中求安赋予我们坚忍,让我们在信仰理想的地平线上看到"安"的曙光;居安思危,是良药,更是一种稳重,它能让阳光永存!
不管前行的道路上有几多挫折,"危中求安"和"居安思危"是我们必胜的法宝。让我们共同唱响国歌,不论是在苦难危险时期,还是在安定时期,我们都会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作文点评
本文可以得58分。紧紧围绕"安"与"危"的辩证关系展开论述,行文思路流畅,中心明确,结构严谨,语言丰富充实,清晰简练,体现出一种关心时事、热忱爱国的情怀。


本题解析:
命题作文,如果标题是一个词,同学们可以采取两种方法来解决:一、在词语前后加限制语。二、采取联想的方法。如果标题是以一个短语的形式出现,可以是一个偏正短语、并列短语、动宾短语等,比如:"北京的符号"(2006年北京卷)"留给明天"(2005天津卷),也可以是一个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2006年上海卷)、"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2007年山东卷)、"提篮春光看妈妈"(2007年安徽卷)等等。审题时注意,进行语法分析,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句子意思或关键词追问"为什么",这个"为什么"就是我们写作的中心。
本次作文属于短语式命题作文,这是一个并列短语,我们通过语法分析知道二者是并列的关系,写作是二者都要谈到,不能只顾一方忘了另一方。同时这又是关系型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同学们的写作重点应该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果只谈一方面,那就是偏题了。因此我们要紧紧扣住"安与危"的关系来写。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作文(7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压力,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一个时段、一个时期、一个时代,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总是与压力纠结不已,相伴相生;但压力有时也会成为一种动力。
请以“压力”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不抄袭、不套作、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9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温家宝总理的诗作《仰望星空》。温总理在题记中写道:“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读了以上的话你有什么感想,请以“关注天空与关心脚下”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
例文:多一些“仰望星空” 少一点“关心脚下”
温总理的《仰望天空》一诗,读来让人感怀不已。久违了,仰望星空,这是一个离我们渐行渐远的词组。太远了,我们关注的是当下,我们忙忙碌碌,为日子打拼,为物质而生活。每一天,我们都行色匆匆,日渐变得功利,甚至物化了。的确,我们太需要仰望星空了。
笔者想到了一个流传甚久的传说。在古希腊,有一个智者名叫泰利斯,有一天他仰望星空,专心致志地思考着一些问题。也许是过于专注,一不留神,泰利斯“扑通”一声掉进了眼前的井里,此时他身边的一名婢女看见泰利斯的样子,嘲笑道:“你连远在天边的,那么深刻的问题都能够明白,可是却偏偏对自己鼻子底下的东西看不明白。可笑!”
然而,沉湎于仰望星空的泰利斯,最终成为了享誉古希腊的第一位哲学家,那位婢女却终究是婢女。对此,哲学家柏拉图评价道:“大凡以思考为业的人,一定会被有些人取笑的。”无独有偶,哲学家黑格尔也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莫道哲学家惺惺相惜,哲学家之所以如此孤芳自赏和同气相求,实在是因为他们参透了仰望星空的真谛。
揆度现实,我们不免遗憾,我们缺少的似乎恰恰是仰望星空的精神。有的人缺乏与祖国共命运的伟大情怀,也缺乏追求精神解放的觉悟,还缺乏善于自省的精神。于是,精神缺钙,灵魂没有归宿,无法内省,对国家和世界都没有担当意思。试问,当我们仅仅纠缠于蝇头小利,遑论恰当的义利观;当我们甘心做低头啄米的鸡,岂不成了爱因斯坦所说的“猪栏的理想”?
多年前,我读何清涟《我们仍然在仰望星空》,不免感慨良多,也欣慰许多。毕竟,我们周围还有无数仁人志士,还有许多热血沸腾的人,还有很多堪称脊梁的人,他们在仰望星空。尽管清冷,尽管孤独,尽管困苦,但他们耐得住寂寞,虽九死其犹未悔。在这个苍茫的热土上,在迷茫的浮尘里,在一个越来越物质化的生存空间里,当许多学者热衷于与权力共谋,当不少官员将权力私化,他们却不为利益所驱,不为诱惑所动,坚韧而平和地为理想献身。
英国戏剧家、唯美诗人王尔德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我们现在当然不是生活在阴沟里,就更应该尽量活得有点追求,尽量做一个有点理想的人,尽量做一个既关心脚下又仰望星空的人。


本题解析:
审题:
1、?揭示内涵:关心脚下与关注天空
①“关心脚下”的含义是什么:就温总理的话来看“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所谓“关心脚下”,就是关心眼前利益关心个人得失。与之相对的“关注天空”就是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关心天下苍生百姓。我们不但要关心“家事”更要关心“国事天下事”,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我们有许多仁人志士面对国家民族危难,“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他们是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在这里关心脚下与关注天空可以理解为如何对待“小我”与“大我”,要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杜甫:在“吾庐独破”之时,大声吟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北宋大儒张横渠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左宗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高耀洁: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
丛飞: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
杜聪:在巨大的苦难面前,人无法掉过脸去。
杨业功:披千里冷月寒星,望一路鼓角连营,此身已寄关山外,梦里犹伴兵车行
梁希森:撒播财富,构建和谐。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孺、郑培民他们俯首甘为孺子牛,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命运,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用臧克家的诗做结语: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②关注脚下:还可以理解为只关心现实物质生活,缺乏精神信仰和崇高的理想。陷入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泥潭,走进拜金、唯物的深渊。在物质的重压与物欲的诱惑下,我们的心灵变得多么的自私、琐碎和麻木。巴金说过:“吃米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的意义不只是为了吃米。”诚如斯言。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培训精品课程专家组成员林达告诉志愿者,“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与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残疾人运动员得体、自然地相处,“平等、尊重”是礼仪规范的基本内容。既不“疏远冷漠”,也不“热情过度”,更不要担心自己说错话,就一言不发。“一看、二问、三听、四助”是基本技巧。林达在讲解扶残、助残礼仪时强调,在残疾人没有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要为他们刻意做太多事情,要以尊重自主、满足需求为前提。
②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谈到,各种形式的爱基本要素有四个方面: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其中尊重是前提,它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应该顺其自身规律和意愿。如果我爱一个人,就更应该尊重他的个性,而不是把他变成我的工具和仆从。
尊重是一种修养。尊重是另一种关爱。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个新材料作文,文中给出了两个材料,①是专家林达的发言,②是弗洛姆谈到的关于爱的基本要素。这两个材料中都包含了在人际关系或国家关系中,彼此需要尊重。但两人的尊重又是十分具体的,就是尊重别人的个性和自由权利。不能因为爱或关心而盲目地反复询问对方是否需要帮助,或在对方不需要帮助时还硬去帮忙,或如果援助意图不被对方接受还一再坚持,这些都不是恰当行为,都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所以,尊重应该要有一定的限度和理性,也才是真正对他人的关爱,也能体现自己的个人修养。因此,写好这个作文,可紧扣“尊重个性”“合理尊重”“尊重要适度”,“尊重需求”“尊重文化”等方面进行写作。
点评: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要做到三个原则:1.整体性原则。即审题立意时必须从材料整体出发,全面把握所给材料的意旨。忌据材料局部“断章取义”立意作文。2.筛选性原则。即命题人所给的材料有几个不同的审题立意角度,在写作时,要对不同角度的立意进行筛选,选取自己占有材料丰富、见解新颖深刻的立意角度去写。3.创新性原则。即立意要有独到新颖之处,要有不同于一般考生的见解,避开“大众化”,选取新视角,开拓新思维,发表新见解。但创新不可脱离原材料,观点要能自圆其说,否则,立意就偏离题意了。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某省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总体达标比例仅为7.5%,与该省的经济发展颇不相称。该调查认为: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和品质,体现了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些什么想法呢?请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感情,等等。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