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A.美国食品业禁用三聚氰胺,故中国食品业也该禁用三聚氰胺。 B.化学反应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食用三聚氰胺的后果很难预料。 C.黑心商人造假花样翻新,致使质检人员害怕再出“四聚氰胺”。 D.害人的三聚氰胺奶粉使人们付出的生理、心理代价难以估算。 |
3、阅读题 长在心里的眼睛
王祖远
母亲的眼睛一直不好。好些年没有见过母亲了,这次来城里探亲,我请了半天假,给她收拾屋子。我对妻子说,为避免上下楼梯摔跤,就让母亲住楼下进门的那间房吧。那是妻子的钢琴室。妻子愣了愣,说钢琴搬起来笨重,再加上墙上那些音谱,住这间屋怎么行?
我不想与妻闹翻。我说,母亲打乡下来,没有买医疗保险,若真摔了,医疗费用谁来出?妻子沉吟了半天,才说,这还差不多,往后别拿眼睛说事。
我重新布置了那间屋。一个小茶几,一张沙发床,没有一样花哨的物件,简单洁净,这正是母亲平日喜欢的样子。
去火车站接来母亲,她的模样没什么大变,只是身架更矮小了一些。一见面,她就把目光转向我,发一声叹息,头发都哪儿去了?瘦成这个样子。又指着媳妇说,还是你媳妇比你强,腰圆肚圆的,一看就是身体好。
那时候,妻子正在减肥,都三年多了,只是不见效果,她最听不得人说她胖。果然,听见母亲的“夸赞”,她白了母亲一眼,鼻孔里还哼了一声。自然,这一切,因了母亲的眼睛,她是没法看见的了。母亲还不识趣地直往媳妇的跟前凑,一边说,身体好了,啥都好了呀!
说起来,母亲的眼病已有多年的历史。父亲早逝,是母亲用她在皮鞋厂的微薄工资将我和哥哥养大成人。母亲不识字,干的全是厂里最脏最低下也最伤眼睛的工种——橡胶车间的剪样工。她日复一日的任务,就是把刚从滚筒里捞出来的热胶皮,按固定的尺寸剪出鞋底的雏形。这个工种,是母亲自己要求来的,因为生胶有毒性,别人不愿干,而做这种工作的人,可以比别人每个月多拿到一百块钱的营养费。生胶一碰就粘色,母亲下班回到家,脖子是黑的,手是黑的,久而久之,连眼圈也变成了黑眼圈。
自然,到了城里,母亲的眼睛还是很碍事。她是个节省惯了的人,洗衣时,妻子让她用洗衣机,为了节省,她却用手拧干,晾到卫生间,地上便是一大滩水。妻子说地砖浸水要起泡的,卫生间总晾着衣服,客人来了也不好看,说了好多次,母亲就是不听。后来,她等到我们都上班去了才开始洗衣服,等下午快下班了就赶紧收拾起来。地上的水迹,她自己看不清,也以为别人看不清,妻子的脸色就渐渐难看了起来。
做饭,母亲还是老家那种做法,姜葱蒜八角大料红绿辣子,旺火猛炒,一屋的油烟弥漫,惹得火警器呜呜地叫。做一顿饭,气味一个晚上也消散不了。家具墙壁上,很快就有了一层黏手的油。妻子说,妈您把火关小些吧。母亲回嘴说,你们那个法子做出来的还叫菜吗?勉强抑制了几天,就又回到了老路子。后来,妻子干脆在外面叫了外卖一家人吃,才算勉强解决了这个问题。只是母亲无饭可做了,就闲得慌。她看电视都费劲,又不爱出门,每天只在家里巴巴地坐着。好几次,我下班回来,看见母亲一动不动地坐在黑洞洞的客厅里发呆。
一个月后,母亲说,我还是回乡下老家吧。那时候,妻子正隔三岔五地跟我闹矛盾。我知道她的心思,她是嫌弃母亲了。
母亲走的时候,已是开春了。大清早的,天还是冷,妻子和女儿都还在熟睡,我一个人送母亲去车站。一路上,我只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硬硬地堵着,气喘得不顺,每一次呼吸,听起来都像是叹气。
买了车票,时间还早,我领着母亲去餐馆吃饭。我一样一样地点了一桌子。母亲吃不惯,挑了几挑就吩咐说打了包。母亲连茶也舍不得留,一口不剩地喝光了。母亲的手颤颤地伸过饭桌,抓住了我的手。母亲的手很是干瘪,青筋如蚯蚓爬满了手背,指甲缝里带着没有洗净的泥土——那是母亲昨天在后院收拾隔年落叶留下的痕迹。
“娃呀,你听她的,都听。妈年轻的时候,你爸也是顺着我的。”母亲说。
将近四十,母亲才怀上我,小时候她从不叫我的名字,只叫娃。这个娃字,如今又从母亲的口中迸出,立即,眼泪无声地从我的眼中涌了出来。我跑去了厕所,坐在马桶上,扯了一把纸巾堵在嘴里,哑哑地哭了一场。
走出来,我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塞在母亲兜里。那是我从烟钱中节省下的2000块钱。
送走母亲,走出停车场,外边是个春寒料峭的天。早晨的太阳毫无生气,冰冷如水,风刮得满树的新枝乱颤。我想找一张手纸擤鼻涕,却摸着了口袋里那个原封不动的信封——母亲不知什么时候又把钱还给了我。
出租车向我招手,我却很久没有动静。似乎,背后有一双眼睛,牵扯着我的魂灵。谁说母亲看不见,她的眼睛长在她的心里。在每一个儿女的背后,总有一双母亲默默的眼睛。
1.作品以“长在心里的眼睛”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倒数第二节的写景语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中的母亲具有哪些品质,请结合文本分条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文本出发,探究现代家庭婆媳矛盾的产生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①记者肖英:在八十二年的人生历程中,您曾有过多次选择,我想知道,您是怎么寻找生活方向的?
王洛宾:我是在北京长大的。因为从小爱唱歌,中学毕业后,我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大学毕业后,我想去法国留学,然后回来报效祖国。然而,在那个年代,这种想法太抽象,是很难实现的。
冥冥之中,一个声音召唤着我。几经辗转,我终于来到了大西北,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步。走过青海的高原,新疆的戈壁,我终于发现,那里的民歌很美,我非常喜欢,渐渐地,这种喜欢不再是简单的爱好,而成为一种嗜好。在忘情地享受这种美的同时,我极力地想把这种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这时,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②记者:在漫长的创作积累过程中,您想过拥有辉煌吗?
王洛宾:少林寺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想学武艺,可师傅让他先学用脑袋开门、关门,几年后,小和尚对师傅说:“我该学武艺了吧?”师傅说:“你已经学成了。”小和尚不信,于是与师兄弟们比武,用及袋一撞,把他们撞出去几丈远……
所以,不要妄想一下子做很大的事情,辉煌很抽象,一个人如果想二十年堆起一座喜马拉雅山,那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也就会很痛苦。
③记者:从事艺术的人,大都喜爱用浪漫的情怀表现生活,但是,大西北的现实并不浪漫,是什么信念支持您走过这几十年的岁月?
王洛宾:到大西北的时候,我已是中年。一天,走在新疆戈壁滩上,一块五六丈高的大石头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石头上刻着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岩石也是由一粒粒细沙结成的。“这是一句哈萨克谚语,这句谚语极大地鼓舞了我,即使我一天只写一个音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下来我还能完成三百六十五个音符。我就是一粒细沙,只要不倒下去,慢慢积攒总会变成岩石。
④记者:音乐能给人带来很多的快乐,然而对于您、音乐带来更多的是坎坷与磨难,为什么您始终没有放弃音乐创作?
王洛宾:我一生坎坷是因为音乐造成的,曾经,我想到过死,然而,也是音乐在最痛苦时救了我。所以,我并不抱怨。
人,如果只会从一个角度看问题,那就很容易钻牛角尖。历经磨难,我学会了多方面看问题。这就好比下一场大雨,如果别人身上都是干的,只有我全身湿透,那我可能就活不下去了。恰恰相反,那时候,所有人身上都是湿的,我也许湿得厉害些。况且,在大雨中,我仍然可以寻找雨中的美。
⑤记者:作为一个“民歌大王“,您是怎样看待近年来我国通俗音乐的流行的?
王洛宾:无论任何音乐,都应该是对自己民族语言的美化。对于一个人来说,民族语言是最具体、最生动、也是最庄严的。前些天,达坂城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塑成之后请我去剪彩、题字,我是这样写的:“世界上的朋友都会唱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到新疆来看才知道,达坂城的姑娘不仅辫子长而且心地最善良。“剪彩仪式上,达坂城“封”我为“荣誉市民”。
1.第①节访谈中,王洛宾说“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生活的方向”是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王洛宾引用小和尚故事的用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用脑袋开门、关门就是学武艺
B.辉煌存在于持续不断的努力中
C.二十年不可能堆起喜马拉雅山
D.广泛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助成功
3.第③、④两节访谈中,记者的发问方式有什么特点?这样发问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大雨中,我仍然可以寻找雨中的美”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全文看,王洛宾将一生奉献给民歌创作的原因很多,下列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青年时代喜爱音乐艺术并接受了专业训练
B.西北民歌的强烈吸引与创作冲动
C.早年为去法国留学而开始关注西北民歌素材
D.挫折中感受到音乐是心灵的抚慰
E.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它是民族语言的美化
F.中年时代受到哈萨克谚语的启示
G.从小就想在音乐创作中拥有辉煌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7分)
拉加德:金融世界里的香奈尔
李卉
2011年6月2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式宣布,法国经济、财政与工业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被选为该组织下一任总裁,任期将自7月5日开始,为期5年。这也是IMF自1944年成立以来,诞生的首位女总裁。“她就像是金融世界里的可可?香奈尔,”英国《每日电讯》报如此评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因为她们拥有一样的勇气、坚定和优雅。”
克里斯蒂娜?拉加德1956年出生于法国的一个中产阶级之家,她在法国西部港口城市长大。拉加德的父亲是一名大学教授,母亲则从事与古典文学出版相关的工作,拉加德是家里四个孩子中最年长的一个,也是唯一的女孩。
17岁那年,拉加德父亲去世。但彪炳独立精神的母亲,并没让拉加德和她的三个弟弟感到末日来临。在参加完法国中学毕业会考后,拉加德得到一笔奖学金留学美国。拉加德后来说:“世界从那时向我敞开了大门。”她说:“这段经历让我更好地了解了美国人,也让我了解了澳大利亚人、加纳人、丹麦人……”这段令人难忘的留学经历,开阔了拉加德的视野,也令她接纳了美国的社会文化。从美国马里兰州一所女子学校毕业后,拉加德重回法国,入读巴黎第十大学法学院和法国政治研究学院,获得法学、政治学硕士学位。
拉加德的第一份实习工作起点挺高。1973年,精通英语、法语的拉加德在当时的美国共和党议员、后成为美国国防部长的威廉?科恩办公室实习,负责为科恩在缅因州的法语选区回信,解答有关水门事件的问题。
1981年,年仅25岁的拉加德加入大名鼎鼎的贝克?麦肯西国际律师事务所,并为其效力长达25年,直至成为该事务所首位女性主席。其间,因在处理劳工、反垄断与企业收购等一系列法律事务上的突出成就,拉加德一次又一次地实现了职场飞跃:最初,拉加德加入的是该事务所的巴黎办事处;后来,她一路升迁,调往事务所位于美国城市芝加哥的总部;2004年,43岁的拉加德成为该事务所全球战略委员会主席。
也正是那一年,拉加德获得《华尔街日报》“欧洲商业女强人”称号。2005年,拉加德的才干引起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的注意。德维尔潘邀请她入阁,担任法国政府部长级外贸代表,从此告别律师身份而步入政坛。2007年6月,萨科齐改组内阁,拉加德成为法国首任女财长,一举打破G8经济体内无女性经济部长的历史。
拉加德的斡旋能力,在G20财长峰会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当时,德国反对创立欧元区的救援机制,中国反对G20订立全球经济失衡指标,她都在中间起到了很好的协调作用。
拉加德在各国政策制定者之间穿针引线、游刃有余。拉加德接掌法国财政事务之后,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挑战降临,但她有惊无险地经受住考验。2009年她被《金融时报》推为“欧元区最佳财长”。在金融危机之后,她创建的“欧洲金融稳定工具”,在应对主权债务危机时,及时有效地弥合了各方矛盾,也获得了欧洲同行的普遍认可。
现在,尘埃落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面临最严重的挑战,就是解决希腊的危机。虽然目前IMF和欧盟给希腊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但因为涉及到希腊国内的经济政策,希腊政府当局也面临严重的反对派的罢工和抗议。
拉加德靠有尊严的沉默,度过了最初的风浪。如今她的形象极为独特,对于法国在国际社会的公信力有不可否认的重要性。萨科齐的冲动和表现欲经常令欧洲的伙伴们火冒三丈,然而拉加德凭借她在法律工作中磨炼出的谈判技巧,使得各国在欧洲为债务危机寻求解决方案的关键时刻能够继续讨论。
这一点在法国与德国的关系中得到了最突出的体现。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努力克服互相厌恶的情绪之时,“拉加德得到了高度的评价,”一位德国官员如是说,“她在国际谈判中促成妥协的能力被认为是一个很强的长处。”
拉加德将她娴熟的管理技巧和团队精神归功于自己的成长经历,她是家里四个子女中最年长的一个,也是唯一的女孩;以及她选择的体育项目:花样游泳。“我无论是与兄弟们在一起时,还是在生活中,从不曾单独处事。”有一次,拉加德这样说。“在花样游泳里,你要做到完美地垂直,但同时还必须与其他人完美地协调。”
竞选期间,拉加德曾经来到中国,她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将支持中国在IMF获得更高的投票权,另外还会协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但她同时重申,首要任务仍然是处理好威胁希腊、葡萄牙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欧元债务危机。有一句话,体现了她一贯的战斗力,“我要像法网战中的李娜一样,充满信心。”
(2011年第9期《人民文摘》)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法国经济财政与工业部长拉加德被称为“金融界的可可?香奈儿”,是因为英国民众认为她们拥有同样的勇气、坚定和优雅。
B.拉加德的母亲在拉加德的人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她的影响下,拉加德坚持完成自己的学业,留学美国,开阔了视野;重回法国,获得了法学、政治学硕士学位。
C.加入国际律师事务所之后,她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职场上的飞跃,这也使得她能有机会在处理劳工、反垄断与企业收购等一系列法律事务上有突出表现。
D.萨科奇已经让欧洲的伙伴们火冒三丈,但拉加德凭借出色的谈判技巧,使得债务危机问题得以解决,这足以看出她在维护法国在国际社会的公信力上的重要性。
E.本文撷取拉加德人生中的若干片段,重点表现了她在经济领域中的卓越才干,进而表现了一位杰出女性坚强、执著、自信的精神。
小题2:拉加德最终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位女总裁有哪些方面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文章最后一段写拉加德竞选期间访问中国的经历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6分)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