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常见题型》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四)
2017-09-25 13:26:3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个奇怪的男子,他的鞋子总是比脚大好多。有一次,一位老人忍不住问他:“你为什么总是穿这么大的鞋?”他说:“大鞋小鞋都是一样的价钱。花同样多的钱,我为什么要买小的呢?”老人问:“你的脚应该穿多大的鞋?”男子吐吐舌头说:“很久没穿过合脚的鞋,不知道脚的尺码。”老人语重心长地说:“驱除心中的贪念吧,年轻人。很多时候,人们昂首追求的并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找到合脚的鞋,才能把人生之路走好;鞋太大,反而会妨碍自己前进。”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及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莫让贪念蒙住了双眼(例文)?
刘炜昆?
物欲横流的社会,稍有不慎,便会让贪念蒙住双眼,失去对人生之舟的方向的控制,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500万大奖,人人都会心动,可是诚实的彩票站站住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诚信的价值绝不是金钱可以衡量,贪念也曾占据他的心灵,但他没有让贪念肆无惧惮的蒙住那双看见无价诚信的双眼,他还给了那个托他买这张中了500万大奖的朋友,朋友说咱们对半分吧,当他再一次面对这金钱诱惑时,也许他也动了心,可是他坚守住了自己诚信的赤子之心,婉拒了这位朋友的好意。他的故事被改编成小品,登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我相信那年除夕夜,在万千灯火的见证下,他的人性光芒闪耀着“莫让贪念蒙住了双眼”。那不属于自己的就不去贪恋。?
可是现实生活却不乏让贪念蒙住了双眼的人,我们耳熟能详的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那个说出反正我是信了如此荒诞之言的中国铁路掌权人,他贪污金额高达千亿人民币,可是他还是睡觉时只能睡在一张床上,住的房子也只需那么大,多了他也吃不下,可是为何他要贪污那么多钱呢?是贪念,是贪念蒙住了他的双眼。再看看他的前半生,从一个目不识丁的铁路维修工到铁道部部长,其中,他的努力奋斗必不可少,而如今的反差,却令人唏嘘不已。从高官沦为阶下囚,是贪念作怪,是贪念蒙住了他的双眼。?
我国现今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基本原理那个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日子,可我们却忘记了心中的贪念会左右我们的心绪,忘记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即使得到也用不着,人一日三餐只能吃那么多,即使名牌也只能起装饰作用,可我们有时就会让贪念蒙住双眼,去追求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去贪恋无谓的东西,失去本心,走上犯罪道路,最后毁掉自己的一生。可能最终什么也没有得到,像是手中的水,越是想抓住它,却越是流失的快,是自己的终究是自己的。?
莫让贪念蒙住了双眼,莫忘本心,才能始终。贪念只会让我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偏。


本题解析:男子之所以宁可鞋不合脚也要买大鞋子,是因为他内心的贪欲在作祟。贪欲使人无视自己的现状、能力,盲目地追求,这就是好高骛远。老人的话启示我们:追求适合自己的事物、情感、理想等,才能走好人生路;否则,我们的过高的追求会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最大障碍。
符合题意。1.驱除心中的恶魔;2.驱除贪念,走好人生路;3.驱除贪念,活出精彩;4.放弃贪念,成就自己; 5.贪念是人生的绊脚石;6.勿被贪念所惑;7.莫让贪念蒙蔽双眼;8.贪兮贪兮奈其何;9.贪念毁灭人生;10.贪念膨胀危害社会;11.欲望是魔鬼,放下贪念;12.欲望与理性;13克服贪念,超越自我。
偏离题意。如:1.贪念的好坏;2.坚持自我;3.活出真我;4.实事求是;5.脚踏实地;6.杜绝奢侈浪费之风;7.倾听自己的内心;8.倾听心灵的呼唤;9.有舍才有得;10.大小要适合;11.把自己的目标放小;12.正确面对自我;13.知足常乐;14.适而可止;15.成功的目标;15.寻找自己的路;16.总有一条适合自己的路;17.?贪要有度;18.大谈人生理想;19.如何对待生活。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文革”中,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而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在“文革”初期便自杀了。隐身在音乐的象牙之塔中,当风暴袭来,她心目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她选择了死亡来抗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文革”,一位老音乐家在“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平反回来,“他没有憔悴衰老,他笑……”;而另一位音乐家则是因“心目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她选择了死亡来抗争”。很显然材料内容的范围是两位音乐家对待同一事物(“文革”)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坦然面对苦中作乐,一是为维护理想尊严等以死抗争。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侧面中的某一角度去展开也可从整体上去做辨证分析。
也就是说可以就如何对待人生(生活)中的逆境挫折等展开论述,也可以就心态对人生的影响进行评说,也可以讲在逆境中我们要乐观面对但也要追求理想等等,但是分析时应有度,不能片面肯定一方而否定另一方。


本题难度:简单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不然要糊了。”“唉,怎么能放这么多油,油放多了不好!”
“请你住口!”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
“你当然懂,太太,”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学会换位思考
生活中,人们常常忽略换位思考,而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是因为不一样的生活环境,不一样的性格造就了不一样的思考角度。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以言责人甚易,以义持己实难”;从《自由论》的“只知己而不知彼者,对己亦知甚少”到《艺术与生活》的“如果我们了解别人也像自己一样,那么对最可谴责的行为,我们也会感到应该宽容”。这些都告诉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
如果我们总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许多冲突和矛盾都可以解决。其实,换位思考并不难;可是这对于一些人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换位思考需要暂时忘记自己的想法。
曾经有同学向我抱怨,说他的父母对他要求太高,总是让他考第一。显然,他与他的父母都没有仔细考虑过彼此的感受。作为子女,理当体谅父母的苦心;然而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父母对子女提过高的要求并不是合理的做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让双方多沟通,进行换位思考,才能互相理解对方。
换位思考不仅仅能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一些问题,还能是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我还记得初中时,老师上课有时会拖堂。这样便引起了一些同学的不满,他们总认为是老师占用了他们课间休息的时间。但是,老师上课拖堂也是为了多讲一些内容,让同学们增加知识。不过有时拖堂拖得太久,影响到下节课的正常进行,也不是很好。而且让同学们保持一定的休息时间,能使上课的效果更加理想。假如在这件事情上,老师和同学都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就不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了。
请想象一下,清晨当你紧闭双眼站在地上时,你虽然能感觉到光,却看不见任何东西。然而一旦你睁开双眼,你便能将大自然的风景一览无余。同样的,如果你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不顾他人,你当然不会理解他人的想法。问问自己如果和他交换位置,我又会怎么做。也许此时,你立刻会发现自己的失误,从而改正。实际上对别人的宽容,就是对生活的理解,而并不是吃亏。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换位思考,而欣赏文学作品也同样需要。在我们阅读一篇文学作品的时候,应当进入作者所写的场景,用心体会作者的内心想法,并且与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引起共鸣,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才能真正理解文章。但如果阅读文章仅仅只是通读全文,稍作理解,而并非深入的话,是不能了解透彻的。因此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换位思考也同样十分重要。
所以我认为在做每件事情之前,我们都应该进行换位思考来衡量自己做的是否恰当。
虽然我们无法成为他人,但我们可以站在他们的位置,进入他们的世界,体会他们的感受。从而跨过自私的门槛,成为一个拥有广阔胸怀以及博大气度的人。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语句重点思考。针对题中材料内容特点,可采用“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句,或分析其中的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从中提炼出一个中心来,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如此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本题审题立意角度主要有三个,一是从妻子和丈夫关系的角度,可以写学会体谅他人并不困难,只要你愿意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二是从妻子的角度,可以写关心他人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是从丈夫的角度,可以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对方在体验中明白自己的不足要比纯粹的言语劝说或批评会更有效。总之,要围绕“换位思考”“体谅他人”“设身处地”等去写作。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人和事很多很多,我们也自然会生出许许多多的联想。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题材自选,体裁自定,不少于700 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电影《一九四二》原作者、著名作家刘震云在谈及他最初接触知识的时候,提到了两位他心中的大“知识分子”。他们是他的两位舅舅。大舅不识字,在村里赶马车,赶得特别好。“我13岁那年,他跟我有一次特别深刻的谈话。他说:‘你觉得你聪明吗?’我说:‘不太聪明。’他又问我:‘你笨不笨?’我说:‘我也不笨。’他说:‘像你这种既不聪明又不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最难混。’我问他:‘那我的一生应该怎么规划?’他说:‘你记住我的话,不聪明也不笨的人,一辈子就干一件事,千万不要再干第二件事。’”“小舅是一个木匠,方圆几十里,他的木匠活做得是最好的,为什么呢?别人打一张桌子花3天时间,他花10天。小舅也说:‘舅舅教你一招,就是做事情要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本题是材料作文。因此,首先要认真仔细地分析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以确定材料的含义范围,准确确定作文的写作立意,这是写作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材料中的内容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体现的,尤其是材料中两位舅舅的话。这一点,在分析材料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这是分析材料确定文章立意的一个基本的方法,那就是抓关键句法。材料中有两处关键的句子,一是大舅所说的话:“你记住我的话,不聪明也不笨的人,一辈子就干一件事,千万不要再干第二件事。”一是小舅所说的话:“舅舅教你一招,就是做事情要慢。”大舅的话告诉我们不要贪多,小舅的话告诉我们不要求快。具体来讲,多,可指人生的多方向、多目标、多追求、多欲望,因此可从这些方面入手来确定文章的立意:世上无谓的追逐太多,世界越是行色匆匆,人心就越需要用专注把握方向。找一种最妥善的姿态来安放自己的生命吧,即使一生只此一事,也要成就一座丰碑。人的一生,只有用心专一,才可成就大事。就慢来讲,可着手快与慢这样的话题来思考从而确定文章的立意。
具体写作时,可从大舅和小舅其中之一的话来生发立意。但不管是写成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角度都不能太大,一定从其中的某一个小的具体的方面来作为文章的中心或观点来记叙或议论。议论文的拟题最好能切合观点,记叙文的拟题最好能新颖引人,又能使自己比较容易下笔和把握。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