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9-25 13:38:5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周而复始,这是生活的一个自然段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其中充盈着对生活的愿望、理想和心理祈求,积淀着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
②年复一年的过年仪式,积累成过年习俗,形成年俗文化。
③如果没有年,各个节就群龙无首了。
④如果失去“年”的概念,一切年俗文化就失去了中心和灵魂。
⑤年是大的自然段落,一年中分的若干小段落叫节,年是统率节的。
⑥岁末年初的辞旧迎新始终是过年的主题,是年俗的核心。
A.⑥①⑤③④②
B.⑤③④②①⑥
C.⑤③⑥②①④
D.④①⑤③⑥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主要作品收录在西汉刘向编辑的《楚辞》中,《离骚》是他的代表作。
B.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作家,他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C.《氓》是一首叙事诗,她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自己的爱情悲剧,多用比兴手法,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D.《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主人公別里科夫是一个因循守旧、害

怕新事物、抗拒新思想的“套中人”形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赋与修葺斐然成章姗姗可爱仰之弥高
B.屠戮文身慢不经心出奇致胜与子偕老
C.掂量斜晖前倨后恭过犹不及蜗角虚名
D.接洽宣泄始作佣者暴虎凭河举一反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应为“赋予”、“珊珊可爱”,B项应为“漫不经心”、“出奇制胜”, D项应为“始作俑者” 、“暴虎冯河”


本题难度:一般



4、改错题  下面一段话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三处必须修改,请你根据要求写出修改办法。
  2010年1月上旬①,中学生文学社研究中心在重庆市进行了第十届年会②,来自全国各地③的180余名④师生代表交流并总结了⑤文学社团的活动经验。会议还通过⑥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以及怎样进一步繁荣中学生文学社团活动⑦等问题展开了讨论⑧。
(1)?________处的修改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处的修改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处的修改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②?“进行”改为“召开”或者“举行”“举办”等
(2)⑤?改为“总结并交流”
(3)⑥改为“围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排列是
[? ]
人肉搜索是网民自发的行为?,_________,这样做已经涉嫌侵害隐私权。
①网友也就无需对发布的信息的真实性负责,这样很容易造成“误伤”
②从本质上讲,人肉搜索属于一种民间的调查行为,无人予以监督
③此外,网友往往先入为主,以道德而不是法律为标准衡量事情的是非,并通过互联网对事件中的当事人大加声讨,肆无忌惮地暴露他人信息
④从整体上看,体现了人们对正义的追求 ⑤然而,人肉搜索的背后也有隐忧
A.②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③①?
C.④⑤②①③?
D.④③⑤②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