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9-25 13:39:5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任选一题回答(5分)
(1)请简述芒种节黛玉葬花的情节。( 2 ) 简述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宴游时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黛玉夜访宝玉,被晴雯拒之门外,却看到宝钗从宝玉房中出来,心中不忿回家依栏闷坐,二更方睡。(2分)次日乃祭饯花神之日,黛玉见园中落花无主,又勾起伤春愁思,乃荷锄来到上一次埋桃花的花冢前,边掩埋残花落瓣边低吟“葬花词”以遣愁思。(2分)宝玉适至,表明心迹,二人又言归于好。(2分)
(2)刘姥姥为了答谢凤姐对她资助,带了一些时新果蔬第二次进贾府(1分)。刚好贾母设宴,留姥姥宴会、游园,把她当作“玩物”取乐(1分),刘姥姥也有意哄着老太太开个心。一开席,刘姥姥便站起来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一句话让众人笑得弯腰曲背(1分)。原来凤姐和贾母的丫头鸳鸯要捉弄刘姥姥,欺她没见过世面,叫她这样说,以博取众人一笑(1分)。姥姥最后迷了路,醉卧在宝玉床上(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可以根据自己对相关文学名著情节的掌握情况,选择自己较为熟悉、较有把握的一道题来回答,用简明的语言概述出相关的情节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江苏南京拟创建“园林城市”,请你以“创建园林城市”为内容拟一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构思新颖,语言简明生动。(在10-20字之间)
答: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创建园林城市,拥抱绿色生活
2)手牵手共建绿色南京,心连心同创美丽家园
3)园林城市人人爱,有你参与更精彩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贴/距/不多臭万年/无色无
B.求/牵给/电局日积月/连篇
C.宿敌/宿珠/马脚含情脉/一相承
D.斗/泥/稀泥寡廉耻/为人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zhān/nián  chā/chà  chòu/xiù;B.qiǎng  gōng  lěi;C项sù  lù/lòu  mò/mài; D.jué huó/huò  xiān/xiǎn。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狭(ài) 粗(guǎng) 商(fù) 相形见(chù)
B.菜(qí)觎(jì)勇(piào)然中开(hōng)
C.鼓(pí)荔(pì)草(bài) 惴不安(zhuì)
D.果(pú)鸪(zhè) 皓(wàn) 兔起落(h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 埠bù  C薜bì  D脯fǔ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A.“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运用比喻的手法,准确表现出诗人奇诡的想像和诗作壮阔的气势。
B.“崛起的建筑里/不溢满普通家庭的笑声/我们的劳动、创造还有什么意义?”——采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变革者变革的目的和创造的意义,体现了诗人的人本精神和人道情怀。
C.“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暗含对比的手法,突出北平之大与自己涉猎之少,突出北平的丰富与博大,体现出我对北平的赞美。
D.“离得远了久了,使人愁肠百结:‘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引用诗句的手法,点出了人们普遍存在的“乡土情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B项是反问。反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设问也是无疑而问,但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