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六)
2017-09-25 13:46:0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们或许可以对《感动中国》十年的评选作一概括——寻找这样一群人:不论他们有怎样的身份、背景、经历,不管是曾经见诸媒体,还是鲜为人知,只要他们的所作所为在过去的一年里,感动了我们,感动了中国。他们共同的特质应该是振聋发聩的人格力量。的确,这种力量不可或缺,它支撑着这个社会美好向上,给人以鼓舞和激励,温暖冷漠,消除隔阂。而那些获奖者的故事,也都令人为之动容。
A.鲜为人知
B.振聋发聩
C.不可或缺
D.隔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振聋发聩: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此处宜用“震撼人心”。(A.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C.不可或缺:无法替代或缺少的。D.隔阂:彼此情意不相通,思想感情上有距离。)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选出加点的虚词位置无误的一项
a经过他长期的研究、试验,终于出色地掌握了嫁接果树的技术。B张老师除了懂日语外,教语文的的刘老师也懂得一些日语。C星光染织厂不但产品数量比我们厂高,而且花色品种也比我们厂多。
d北京生产的灯泡,价格不是比上海的高,就是寿命比上海的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中的“他”是全句的主语,“经过”应放在“他”的后面。b项中的“张老师”是分句的主语,应放在“除了”之后。c项中的虚词位置正确。d项中“不是”应放在“价格”前面。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
A.予自度不得脱(估计)
B.付之度外(考虑)
C.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发放)
D.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拿出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杰出、英俊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大地的形状是方的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从:跟随;而:而且。
D.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那实际情况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文中古今异义词的掌握,在本句中,“地方”是两个实词,意思为“土地方圆”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虚词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中小学生的减负,目的正是因为保护儿童的天性,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B.当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素材积累后,然而再写起文章来就不至于觉得两手空空了。
C.交卷之前,王小刚又对答卷进行了最后的一遍检查,以确保万无一失。
D.敢于说真话本来是他的优点,如果就此一点而给他下一爱发牢骚的结论恐怕不够公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因为”应为“为了”,同作连词,前者表因果,后者表目的;B项的句间不是转折关系,“然而”多余;C项“最后的检查”只有一次,句中用“又”不合逻辑。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