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9-25 14:01:1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段文字,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前后文语句衔接流畅自然。 (5分)
在陶行知看来,不同的生活有不同的教育,“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                ,倒退的生活就是倒退的教育”。“我们要用前进的生活来引导落后的生活,要大家一起来过前进的生活,受前进的教育”。从生活和教育的关系上来讲,             。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                      ,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准的水平”。


参考答案:①前进的生活就是前进的教育②生活诀定教育③把教育推广到生活所包括的领域(①
句,1分;②③句,各2分)


本题解析:该题考查上下文衔接,即要求语句连贯,可结合语段句子,逐项分析。①处,可以根据后文推断此句答案;②根据“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可以推断答案;③要根据“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这句话得出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参加保险可以在灾祸不期而遇时,使投保者或其受惠人得到一笔赔偿。
B.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而对方却兵多将广,邹明感到在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
C.北大荒虽然天荒地老,但经过农垦战士的积极开发,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D.李向群在抗洪斗争中威武不屈,为了人民的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A项“不期而遇”中“期”是约定的意思。灾祸并无约定可言。C项“天荒地老”指经过了很长远的时间。D项“威武不屈”不能用于陈述与自然作斗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选出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漂浮(fú) 牲畜(chù) 滞留(zhì) 永葆常新(bǎo)
B.慰藉(jiè) 几率(jī) 鞭笞(chī) 杞(qǐ)人忧天
C.膨(péng)胀 蹊(qī)跷 契机(qì) 风驰电掣(chè)
D.模样(mú) 点缀(zhuì) 矩形(jǔ) 牵强附会(qiáng)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牵强附会qiǎng)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根据报纸记载,一位父亲与儿子签订了一纸“父子协议”,主要内容是:儿子自筹全部高等教育学费,自己解决谋业、创业、结婚等一系列人生问题;父母要自己解决养老费,自己料理日常生活等各种事宜。这一纸协议在社会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对“父亲与儿子签订协议 这一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 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示例一:社会在不断发展,新型父子关系的出现自然在情理之中。首先,父亲与儿子签订的“父子协议”,看似荒唐,不近人情,其实,蕴含着对孩子更深沉的爱,培养了子女自强、自立意识和面对人生各种困难的勇气。其次,我国已逐步建立健全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以解除老人等后顾之忧。“养儿防老”已不适应社会需求;最后,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下,采取这一方式,让双方的关系不那么密切,轻装上阵,更有利于年轻人事业的发展。
示例二:“父子协议”显然违背了我国传统的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老人的伦理道德,必将为中华民族所不容。首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即使国家有了健全的社保制度,法律所规定的父母与子女之间所应履行的各项责任义务也是不能逃避的。其次,父母与子女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宜简单了断。最后,社保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也并非要人们斩断亲情,家庭需要共享天伦之乐。因此,我不赞成签订什么所谓的“父子协议”。
(观点1分,理由3分,表述1分)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评价类的题目,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论说能力。答案应包括:现象、观点、理由。首先用一句话概括现象,题干中已经给出“父亲与儿子签订协议”,然后对此现象应做出评价,要有观点,不能摸棱两可,最后要围绕观点谈谈理由。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征侯篡位惭愧汗颜根深蒂固小人常戚戚
B.厮守缪悠光风霁月毫不嫉讳如坠云雾中
C.经筵瞻望朝暾夕月不为已甚千金买骏骨
D.劳碌慰藉聚讼不一奇怪叠出大旱望云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