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9-25 14:12:0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对于“无人监考”的建议,同学们见解不一,议论纷纷,无所适从,学生会准备组织大家认真讨论一下。
B.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窘困,无出其右
C.同学们都认为他多才多艺,他自己却谦虚地说:“我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D.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各国均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有些国家的经济形势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未见好转迹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风雨飘摇:在风雨中飘荡不定。比喻形势很不稳定。(A.无所适从:形容不知依从谁的话好,不知该怎么办,此处应该用“莫衷一是”。B.无出其右:没有人能超出他,多指才能,褒义。此处不符合句意。C.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困或简朴。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山寨的核心是滑稽模仿,亦即戏仿。戏仿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模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戏仿并不尊重原作,而是故意冒犯原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滑稽模仿与随意拼贴的含义都是言在 此而意在彼,其特点是语言与真实意义之间的错位、脱节以及由此造成的反讽效果。
  ①在这里,模仿并不意味着学习,而是意味着颠覆
  ②而滑稽模仿却是旨在颠覆模仿对象的一种模仿
  ③把被戏仿的对象抽离其原来的语境,加以随意的拼贴
  ④一般的模仿把模仿对方当成仿效与学习的楷模,是学习的一种方法与手段
  ⑤在戏仿中经常使用的手法是随意的拼贴
  ⑥由于语境错置而产生荒诞、滑稽的效果
A.①④②⑥⑤③
B.④②①⑤③⑥
C.②⑤④⑥①③
D.③⑤②①④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鬈曲(quán) 汲水(jí)  娓娓而谈(měi) 摇曳(yè) 
B.镌刻(juān) 粗犷(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桎梏(kù)船舷(xián)星宿(xiù)同仇敌忾(kài)
B.濒(bīn)临骷(gū)髅呜咽(yè)觥(gōng)筹交错
C.鏖(áo)战跛(bǒ)脚鞭笞(chī)三年五载(zǎi)
D.不啻(dì)皈(guī)依枕藉(jí)怙恶不悛(quān)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 (A项中的梏应读gù,B项中的骷应读kū, D项中的啻应读chì)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入句子,正确的语序是
语言总是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          ,而这一切又都在语言上刻下了印记。
①同世界各国的交往频繁了②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
③经济发展了④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一步步向纵深推进
A.④②③①
B.③①④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改革开放”“推进”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生发“交往频繁”,引起“思想观念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