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名句名篇默写》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五)
2017-09-25 14:53:3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小题1:角声满天秋色里,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小题2: ?,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小题3: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题4: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
小题5:地崩山摧壮士死,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其他题  名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___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小雅·采薇》)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孟子·梁惠王下》)
(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5)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其他题  文学常识、古诗文原句填空。
小题1:汉代杜牧在《?》中说:“使六国各爱其人,?;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代的苏洵在《?》中则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小题2:“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体现了诗人李白傲岸不群、洒脱不羁的个性。
小题3:唐代诗人?的《积雨辋川庄作》中“漠漠水田飞白鹭,?”等诗句,就像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评价的那样:“味摩诘之诗,?……”
小题4:杜甫律诗中的景物描写,时空宏阔、意象壮美,如“?,不尽长江滚滚来。”“星垂平野阔,?。”“五更鼓角声悲壮,?。”而交错的时空、动荡的景象,又引发了诗人对飘摇时局、艰难人生的感慨,如“戎马关山北,?。”“?,百年多病独登台。”



4、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这一作品的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红楼梦》中别号“蕉下客”的贾探春是个大气的、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她发起并组织了大观园里的诗社活动,但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却注定无济于事。
B.黛玉去蘅芜苑访宝玉,因晴雯不开门,吃了闭门羹而闷闷不乐。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于是在沁芳桥畔含泪葬花,“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
C.一天中午,宝玉来到母亲王夫人住处,见丫头金钏儿在旁边为母亲捶腿。宝玉以为母亲睡着了,就同金钏儿开玩笑,谁知母亲翻身而起,就给金钏儿一个嘴巴,并叫人把金钏儿赶出贾府。金钏儿满含冤屈,竟投井而死。
D.贾母的侄孙女史湘云,天真爽朗,常不为礼法所拘。她酷爱穿男装,刘姥姥在大观园游园时,贾母竟把她错当作宝玉,席上喝酒行令,而后她就失踪了。原来她喝醉而后竟酣睡在假山背后一条石凳上,让芍药花瓣飞落个满身。



5、其他题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1)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4)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5)___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