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9-25 15:15:0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面对五十年一遇的大水,广东省领导充分认识到,只有在灾难来临时未雨绸缪,才不会在灾难出现后手忙脚乱。
B.在克里米亚宣布正式加入俄罗斯联邦后,普京总统发表特别讲话,强调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维护当地的稳定局面。
C.每当夜幕降临,漫步西子湖畔,灯红酒绿,笙箫繁奏;游人如织,络绎不绝:真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D.因将梦幻般的现实主义与民间传说、历史和当代很好地融合,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其成就让世人望其项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不必要的事发生。不用于事情发生之时。B“目前的当务之急”,语意重复;D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常用于否定语境中。望文生义,应改为“望尘莫及”。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他这般夙兴夜寐还不是为了这个家,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再去指责他呢?
B.面对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厂长表情严肃地说:“改革的任务十分紧迫,时不我待!”
C.凡事都有两面,所谓否极泰来,万事顺心的时候往往就是悲剧的开始啊。
D.杭州西湖水波潋滟,青黛含翠,山色空蒙,简直就是世外桃源。


参考答案:C“否极泰来”: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此处应该用“乐极生
悲”。


本题解析:A项“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B项“时不我待”:“待我”的倒装,等待我。时间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D项“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也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祈祷 原动力 突如其来 新婚燕尔
B.希冀 螺旋桨 藕断丝连 雍荣大度
C.告磬 电磁波 浅尝辄止 故步自封
D.狼藉 咏叹调 一愁莫展 摇旗呐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粮/积居奇觊/坚贞不/人忧天
B.跷/独辟哑/深此道呼/令人
C.委/高和寡没/阴密布时/耋之年
D.污/轻怕重信/流水弓/呶不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dùn/tún , yú , pǐ/qǐ ;?B.qī / xī ,yīn/ān ,zhā/zé;C.qū /qǔ , mái , máo/mào ; D.diàn/niān, jiān ,nǔ/náo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面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本人比较认同这样的国学定义:国学分为狭义上的国学和广义上的国学,狭义上的国学就是指经史子集,而广义上的国学则包括民国以前中国所有的学术与文化之总和。
②对国学下一个大家都认同的定义,可能会像对文化下一个大家都认同的定义一样,看来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③但是,如果对研究讨论的对象没有一个共同的认知标准,对对象的讨论和认识往往就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研究和讨论往往就深入不下去。
④尤其在当今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更是如此,就是当年的国学大师们,如章太炎,梁启超等人,对国学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分歧。
⑤因为不同学术背景、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很难在同一个问题上取得共识。
A.①⑤②④③   
B.⑤②④③①   
C.①②⑤④③   
D.②⑤④③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名句名篇默写..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