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子无良媒。(《诗经·氓》)
(2)采之欲遗谁,?。(《涉江采芙蓉》)
(3)所以动心忍性,?。(《孟子二章》)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蜀道难》)
(5)?,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6)谨庠序之教,?。(《寡人之于国也》)
(7)落红不是无情物,?。(《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8)羽扇纶巾,谈笑间,?。(《念奴娇·赤壁怀古》)
参考答案:
(1)匪我愆期
(2)所思在远道
(3)曾益其所不能?
(4)猿猱欲度愁攀援?
(5)无可奈何花落去?
(6)申之以孝悌之义?
(7)化作春泥更护花?
(8)樯橹灰飞烟灭
本题解析:第1句要注意“匪、愆”的准确记忆;第3句注意“益”的准确记忆;第4句注意注意“度”字的准确记忆;第6句注意“悌”字的字形;第8句注意“樯、橹”的字形。“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平时复习应强化名篇名句的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少年游
柳永
参差烟树霸陵桥①,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官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②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③。
[注]①霸陵桥:即霸桥,亦作灞桥,又名销魂桥,在长安东霸水边。②蘅:即杜蘅,香草名。③兰桡(ráo):暗用鲁班用木兰树为舟的传说,这里指兰舟。桡,划船的桨。
1.词中借助了哪些物象来将羁旅与伤昔的双重惆怅进行渲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阕“离思满蘅皋”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离愁?“一曲《阳关》,断肠声尽”是从什么角度写离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霸桥暮色、衰柳古杨、夕阳残照、《阳关》之曲。
2.(1)用夸张的手法来形容离愁之多,无处不在。(2)从听觉的角度写离愁,使离愁显得绵长不尽。(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江总【注】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杂诗(其二)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1.上面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江诗更侧重思归,归心似箭。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想念和思归之情的同时,又流露出了归隐田园的情怀。(“归心似箭”、“归隐田园”答出其一即可)用“云”向南飘动,“北雁”南飞象征思归。“几花开”表现出诗人的急切之状、痴情之态。“篱下菊”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暗示归隐之意。王诗更侧重牵挂,运用询问的口吻,选择典型的家乡景物——梅花,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深切眷恋与牵挂。
2.相同:①都采用了借代(象征)手法,以故乡特有的风物借指(象征)故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②均用问句结尾,引人深思,增强感染力。不同:①江诗侧重写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王诗重在叙事,事中蕴情。②江诗用“南云”“北雁”象征思归,含蓄委婉地表达了情感。王诗用叙家常的形式来表现眷恋,平淡质朴诗味浓郁。(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②学不成。
【注释】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仕女节日游赏之处。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既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② “饿损纤腰”暗含“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
(1)古典诗歌讲究炼字。前一首诗中的“逐”字和后一首诗中的“绊惹”在用法上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3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柳”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的“柳”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4分)
参考答案:(1)本是东风吹得柳枝飘拂,用“逐”字则说是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机。唐诗“绊惹”用法同李诗“逐”字,本是春风吹柳,却说柳枝有意撩逗春风,表现出垂柳的调皮与风情万种。(3分)
(2)拟人手法。前一首用春日之柳的繁华得意反衬秋日之柳的衰落憔悴,寄托了作者的迟暮之伤与沉沦之痛。后一首,一、二句先极写垂柳之美,三、四句笔锋一转,联想到“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意,巧妙地讽刺了世人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迎谄媚之能事的丑恶现象。(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陇头吟①
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②。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馀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③,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①陇头吟:乐府旧题,题目一作《边情》。②太白:金星,古人认为它主兵象,可预知战事。 ③典属国:汉代掌管藩属国家事务的官,品位不高。
(1)这首诗层次鲜明,情感富于变化,请你结合前八句诗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尾两句用了苏武的典故,在表述中有一处细节极为感人,请指出并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②句写长安少年登戍楼观太白,表现了他渴望建立边功,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③④两句笔锋一转,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陇上行人”呜咽的笛声中愁思无限。⑤~⑧句,诗人笔锋又一转,“关西老将”军功累累却沉沦边塞,辛酸满腹,双泪纵横。诗歌层次分明,又转折有力,思想跳跃,情感跌宕起伏,富于变化,令人赞赏。(意对即可)
(2)“节旄落尽”是细节表现。诗歌以此细节来表现苏武对朝廷的忠诚,并借用以苏武的忠诚却任职不高流落异域的不公不幸的人生遭遇揭示咄“关西老将”的遭遇不是偶然的个别的,此处借典故细节深化了主题,赋予了诗歌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