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木人和泥人是一对刚结识不久的朋友。这天,他俩在河边玩耍,为了给对方一丝清凉,木人调皮地向泥人身上泼水,泥人吓得连滚带爬的逃走,没命地喊:“杀人了,救命哪!”木人生气地冲着泥人的背影抱怨道:“这人真怪,不过是跟你开个玩笑,泼一点水在身上算得了什么?怎么就喊啥救命哪?”第二天晚上,两人又在河边见面了,天气有点冷,它们便走到篝火前,泥人担心对方受凉,抱起木人就往火边放,木人吓得魂飞魄散,失声喊道:“杀人了,救命哪!”泥人赶紧把木人抱离篝火,不解地说:“你这人也太难处了,怕你冷,抱你烤火,真不识好人心!”
木人和泥人就这样不欢而散了,此后俩人见了就远远地躲着对方,它们心里给对方永远留下这样一个印象:这人太难相处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沟通,带来了希望
有一座桥,连接着希望一辉煌;
有一种爱,化解了矛盾与战争。它就是沟通!
——题记
因为树上的的猿跑到了地上生活,便有猿人,它们用彼此的方式沟通,便出现了分配、耕种、建造等一类动词,才有了最初的人类文化。
秦朝
“六国破灭”,秦王统一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千万人之上,得天下不易。然而,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为了基业传万世,对百姓实行专制,于是闭目塞听,我行我素。李斯传来消息:那些儒生们总是说三道四,横加指责,有时还引经据典,以古非今。秦王听后大怒……愚蠢而残暴地“焚书坑儒”,终没能使秦王朝传万代,因为缺少了一座通向老百姓与统治者相互沟通理解的“桥”。
两汉
中华之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呢?遥远而神秘。一位勇敢的外交家张蹇两次出使了“外土”——西域。内地精美的丝绸、铁器,先进的工业技术传到了西域。西域的骏马、蔬果、舞蹈、魔术等传入内地。此后,一条越峻岭、连沙漠,通向西亚和欧洲的贸易之桥——“丝绸之路”形成。它连通了中土与异国的经济、文化和友谊。中国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唐代
繁华与开放的社会。沟通是唐太宗的广开言路、积极纳谏,于是开创了“贞观之治”。沟通是玄宗以太宗为榜样后的“开元盛世”。沟通是日本使来华取经,鉴真东渡传法,文成远嫁吐蕃,玄奘志在西天……
因为有了沟通,唐朝达到繁盛的顶峰。
清代
沟通是康熙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是“国有乾隆,国运昌盛”,是辉煌的“康乾盛世”。而清末,国门紧锁,国人自给自足,不与世界沟通。终于有一天,国门被破。英、法、俄……能来的都来了,带着他们坚船利砲,封闭腐朽的清政府只得签下屈辱的条约。
这是否定沟通、闭关锁国带酿造的苦果。
今天
今天,中国成为一个腾飞的社会主义国家,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思想,独立而自强。沟通是世界倡导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主旋律,亚洲的APCE会议、东亚经合会和欧亚首脑峰会,无不是世界为了沟通和共同发展的产物。中国更是融入到了沟通的世界之中,加入WTO、08年的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都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最好注解。
明天
人与人之间没有嫉恨、没有猜疑,只有友谊与沟通,只有团结友爱、共享美好,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鸿沟、没有战争,只有和平与沟通,只有公平竞争、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世界就是在不断的沟通中一步步走向文明与繁荣的。
简评:
本文是2004年重庆市高中作文大赛中的优秀文章,内容跨越时空,联想丰富,文笔顺畅,语言质朴清新,内容紧扣标题,事例具体,且具有相当的说服力。另外,“沟通”虽说是常见题目,说实话这恰恰是不容易写好的关键所大,因为这个题目太常见,太熟悉,反而给写作增加了难度。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寓言类的材料作文题。考生在立意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认识是相处的前提。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好心相助却不被领情的事,我们为对方考虑的种种“好”的方案,有时会被冷冷地拒绝,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地认识对方。其实,认识是帮助的前提,也是相处的前提。没有深入的认识,两个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2.换位思考是处事良方。我们思考问题,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甚至用自己的思想去约束、限制别人,或者用自己看问题的眼光去要求别人等。其实,只要我们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很多事情就会得到解决。3.沟通是相处的法宝。当别人好心地帮助我们,却不适合我们自身的实际的时候,我们如果像木人、泥人那样,显然不能解决问题,相反可能会得罪朋友,甚至把自己孤立起来。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不如坦诚地与朋友沟通,在感谢朋友的同时,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朋友。这样,朋友就会改变其原来不恰当的做法,实现彼此之间的理解,增进彼此之间的友情。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偶然的意念,会成为改变一生的重要决定,也许只因为听到一句话,也许只因为读到一行字,也许只因为看到一幅画,也许只因为听到一首歌,也许只因为偶尔抬头望见窗外的一朵云……一念之间走出了阴霾,走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懊恼的失误,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朋友听后,陷入了沉思中。乔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登上了英国首相的位置。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引述了一项英国科学家进行的实验,科学家在许多同时生长的南瓜上加上质量不同的砝码,有的几克,有的几十克,有的几百克,有的几千克,其中一个南瓜压得最多,从最初的几克逐步加压,到它成熟时已经加到了几百斤.科学家把这些加压的成熟了的南瓜摘下来,试者用刀把它们剖开,看它们的质地有什么不同.别的南瓜随着手起刀落迎刃而开,而那只承受压力最大的南瓜却把刀弹开了,把斧头也弹开了,最后只好用电锯把它们锯开.测验的数据令人难以置信,这只南瓜果肉的强度竟然相当于一株成年的树干!
于丹说,这其实是一个“生命的实验”,面对这样使人瞠目结舌的实验结果,“在当今社会这样的竞争压力下,我们有理由不提前成熟吗?”
要求:(1)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2)自主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关键词扫描:压力 加压 加砝码 承受压力强度 生命的实验 竞争压力 提前成熟
因果勾连:南瓜因加压变得无比强硬(表)
由表及里:人生因压力更有价值,压力使生命更精彩,压力铸就成功路,关于压力的诸多生命思考等等。生命因压力而更加坚强(里)
发生联想: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思想压力,政治压力,心理压力,竞争压力,正视压力,勇于面对压力,敢于挑战压力,善于利用压力.感受和体验压力等等,人生的砝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辩证思维:加压与减压,压力要适度,变压力为动力,关于南瓜的科学实验没有缺陷吗?等等
点评:材料作文需要注意一下几点:1、虚构材料出处。有的同学在行文过程中虚构这则材料的来源,说什么“在某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我听我爷爷讲过一个关于沉香的故事”、“昨天刚好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所有这些,都是不适合的明明是试卷上出现的材料,怎么变成了听来的故事,而且还“曾经”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嘛所以同学们不要去虚构材料的来源。2、材料当作论据。材料作文的材料是提供你写作用的,你必须根据这则材料来审题立意,并从中归纳一个观点,但是有的同学却把这则材料当作了文章的一个论据,并且放在文章当中去写,显得不伦不类,这是绝不允许的。3、材料全盘引用。材料作文的材料该不该引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的观点是一定要引用因为我们写作文主要是给改卷老师看的,而在改卷时,老师不可能字斟句酌来分析你的作文,所以同学不要去写那些暗含题旨的文章为了让老师一眼就看出你的文章不是离题的,那你就必须学会让老师直接地发现你的观点作为材料作文,引用材料并从材料中得出观点显得很重要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你不要全引,要学会归纳,采用那些能引到你的题旨的句子,一两句话带过去就可以了希望同学能切实掌握这点。
本题难度:简单
5、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
不是在自我陶醉,它是在想——
我是怎样变得成熟?
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枝头。
不是雨,我怕早已枯落山沟。
不是光,我怕早已灰暗苍白,
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丑陋。
感谢风吹雨打,
给了我成熟的筋骨,
感谢光照日晒,给了我成熟的俊秀。
根据诗歌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参照201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