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的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示例: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着。夜空的星星,你何必与灿烂的太阳比明亮呢?你自有你的璀璨。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选取一种看似不起眼的事物和与之相对的大形象作对比,并且要运用反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淹没?湮没无闻?代劳?以逸待劳
B退化?蜕化变质?题纲?提纲挈领
C谋取?牟取暴利?截至?截止日期
D 报复?抱负远大?正规?步入正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纲——提纲)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栈道/饯行 粗犷/旷达伺候/伺机
B.嫉妒/忌恨储存/处方傍晚/滂沱
C.阡陌/忏悔 百舸/沉疴诲人不倦/韬光养晦
D.荟萃/市侩烙印/奶酪间不容发/挑拨离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 B.储存/处方,均读chǔ,“处”为多音字,开药方,做动词时读chǔ,故排除B;C.诲人不倦/韬光养晦,为形近字,均读huì;故排除C; D.烙印/奶酪,为形近字,均读lào ,“烙”在做专用词语“炮烙”时才读“luò”,在其他情况下均读lào;故排除D;所以选A。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诗句中,运用通感艺术手法的一项是(?)
A.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B.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C.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D.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一段评论,按要求概括出评论的要点。(不超过40字)
反腐败还涉及到一条经济学因素。抓住腐败一定要严惩当然必要,但是如果没有去抓,或是因为太多而“抓不过来”,或是官官相互,有人举报也没有去抓,甚至举报的人反倒会受到惩罚。搞腐败“被抓到的可能性”上等于0或接近于0,因为“腐败的预期成本”,理论上说等于被抓住之后受到的处罚与预期的被抓住的可能性的乘积。“被抓住的可能性”在理论上是一个“概率”,它不仅取决于你监督了多少、抓了多少,还取决于在一定条件下有多少“要被监督”——理论概率,只是“受监督的人数”除以“有条件犯罪需要被监督的人数”而得出的一个比率。我们这个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恰恰在于“有条件搞腐败”的人数多了一点。
这段评论中所说的“一条经济学因素”是
参考答案:腐败行为“被抓住的可能性”还取决于“在一定条件下”有多少人“需要被监督”。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概括的能力。从“当然必要”“不仅取决于”等词语所表述的意义上,可以将前几句话所表达的意思省略,而重点抓住“还取决于”之后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