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9-25 15:42:2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微子开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纣既立,不明,淫乱于政,微子数谏,纣不听。及祖伊惧祸至,以告纣。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为!”于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欲死之。乃问于太师、少师,曰:“殷不有治政,不治四方。纣沉湎于酒,妇人是用,乱败汤德于下。今殷若涉水无津涯,如之何?”太师曰:“王子,天笃下灾亡殷国。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箕子者,纣亲戚也。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纣为淫泆①,箕子谏,不听。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乃被发佯狂而为奴。遂隐而鼓琴以自悲,故传之曰《箕子操》。王子比干者,亦纣之亲戚也。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则曰:“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乃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微子曰:“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义属。故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遂行。
其后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乃作《麦黍之诗》以歌咏之。殷民闻之,皆为流涕。
太史公曰:“孔子称:‘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
(《史记?宋微子世家》)
[注]①泆(yì):放纵。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笃下灾亡殷国笃:沉重,重重
B.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 御:控制,据为己有
C.刳视其心刳:剖开
D.过故殷虚虚:虚无,空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问于太师、少师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①箕子者,纣亲戚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①是何能为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D.①殷有三仁焉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纣王在位时朝政黑暗的一组是?(?)
①纣即立,不明,淫乱于政?②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
③纣沉湎于酒,妇人是用,乱败汤德于下?④乃被发佯狂而为奴
⑤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⑥宫室毁坏,生禾黍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子对纣王昏庸、政治腐败的状况十分担忧,而纣王自以为帝王之命是上天赐予的,对微子的多次劝谏置若罔闻。太师劝微子为了国家得到治理而暂时离开。
B.箕子在纣王第一次使用象箸时,便敏锐地看到这种做法如不加制止,将会使国家面临危机。殷朝灭亡后,他以《麦黍之诗》来抒发深沉的感伤之情。
C.王子比干认为君主有了过失,做臣子的应以死劝谏,否则百姓将受害,而百姓是没有罪过的。他直言劝谏纣王,竟被纣王残忍地杀害。
D.微子离去,箕子成了奴隶,比干直谏而死。在孔子看来,虽然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但都是仁者。司马迁实际上认同了孔子的这个评价。
小题5:将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殷若涉水无津涯,如之何?
(2)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
(3)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


参考答案:
小题:D
小题:D
小题:A
小题:A
小题:(1) 如今我们殷朝好像要渡过一条大河,却没有渡口,又没有边岸一般,应当怎么办呢?(“津涯”应译作“渡口”“边岸”,“如之何”应译作“怎么办呢”。)(2) 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窍,真的有这种情况吗? (“窍”应译作“孔窍”;“信”应译作“真的”“的确”;“诸”是“之乎”的合用,应译作“这种情况吗”。) (3) 人臣屡次劝谏不听,那么在道义上可以离开不管了。(“三”并非确指“三次”,代指多次,“三谏”应译作“屡次劝谏”;“则”应译作“那么”;“去”应译作“离开”。)


本题解析:
小题:D(“虚”通“墟”,废址,废墟。)
小题:D(A、前者是副词,于是,就;后者是代词,译为“你的”。B、前者用于句末,表示判断语气;后者用于句中,表示提示与停顿。C、前者为语气词,译为“呢”;后者为介词,译为“对”“向”。D、均是句末语气词,不译。)
小题:A(②是箕子的推断,而不是“现实”;⑥是殷朝灭亡后,而不是“纣王在位时”)
小题:A(太师劝他离开不是“为了国家得到治理”,而是对国家“终不得治”的绝望;也非“暂时”。)
小题:(1)(“津涯”应译作“渡口”“边岸”,“如之何”应译作“怎么办呢”。)(2)(“窍”应译作“孔窍”;“信”应译作“真的”“的确”;“诸”是“之乎”的合用,应译作“这种情况吗”。) (3)(“三”并非确指“三次”,代指多次,“三谏”应译作“屡次劝谏”;“则”应译作“那么”;“去”应译作“离开”。)
译文
微子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纣王即位以后,昏昧荒淫,政治紊乱。微子屡次进谏,纣王不听。等到祖伊忧惧祸患将至,把此事告诉纣王。纣王却说:“我生有命,难道不是在天吗?这能把我怎么样呢?”微子料定纣王再也听不进谏言,因此想以死殉国,于是跑去问太师箕子和少师比干,说:“我们殷朝不行修明的政治,不能治理四方的百姓。纣王沉醉于酒宴,听信妇人的话,破坏汤王的德政。如今我们殷朝好像要渡过一条大河,却没有渡口,又没有边岸一般,应当怎么办呢?”太师回答他说:“王子啊,老天重重地降下灾难,来灭亡殷朝。现在如果真能救治殷朝,那么,国家治理好了,虽死也没什么遗恨。但假如自己死了,国家还得不到治理,那就不如远走他乡。”箕子,是纣王的亲戚。纣王第一次使用象箸时,箕子便叹息道:“他既然使用象箸,便一定要用玉杯了;既然用了玉杯,那一定想把远方的稀世珍宝占为已有。从此将逐渐讲究车马的舒适和宫室的豪华,国家不可振兴了。”纣王淫逸无度,箕子进谏,纣王不听。有人劝他说:“可以离开不管了。”箕子说:“做臣子的向君主进谏,君主不听臣子就离他而去,这是彰显君主的过失而取悦于百姓的行径,我不忍心这么做。”于是箕子披头散发,假装疯癫做了奴隶。后来他就隐居不出,常常抚琴以抒发心中所郁积的悲痛。后世流传他的曲子,称为《箕子操》。王子比干,也是纣王的亲戚。他见箕子进谏,君主不听,箕子去做了奴隶,就说:“君主有了过失,做臣子的不以死谏争,百姓将受害,那百姓有什么罪过呢?”于是直言劝谏纣王。纣王大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窍,真的有这种情况吗?”于是就杀了王子比干,挖出他的心来,看个究竟。微子说:“父子有骨肉之亲,而君臣以道义相桔合。因此父亲如果有过错,儿子屡次劝不听,就会继之以号哭;人臣屡次劝谏不听,那么在道义上可以离开不管了。”于是微子就远行了。
后来箕子朝拜周天子时,经过故都殷墟,感伤于宫室毁坏,禾黍丛生,箕子十分悲痛,就作了《麦秀之诗》来抒发内心感情。殷朝遗民听到了,都为之泣下。
太史公说:“孔子有言:‘微子离去,箕子为奴,比干谏死。殷朝有三位仁者。’”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对下列各句划线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而彭祖乃今久称闻 ②八千岁为春
③觉今是昨非 ④抚孤松盘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梁楚之欢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①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②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往夜搔③窃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④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弗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⑤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微⑥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选自《新序·杂事》
【注释】
①劬(qú):勤劳;②窳(yǔ):懒惰;③搔:通“骚”,扰乱。④褊:狭隘。⑤惄(nì):忧思。⑥微:如果没有。
小题1: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1)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
(2)因具以闻楚王
(3)此梁之阴让也
(4)梁王以为信
小题2:说出下面两个“恶”在句中的意思。
(1)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
(2)人恶亦恶
小题3:下列加点词与“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中的“以”用法相同的是(?)
A.梁亭觉之,因请其尉
B.尉以请宋就
C.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
D.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
小题5:“报怨以德”中的“怨”具体指_________,“德”具体指______。(均引用原文)
小题6: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梁亭瓜比楚亭瓜好,楚亭人就趁夜晚到梁亭瓜园捣乱,这反映了一种嫉妒心理。梁亭人打算实施报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B.宋就让梁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得意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C.楚王知道“梁亭之为”后,又忧愁又惭愧,拿出厚礼道歉,并请宋就把这些礼物转交给梁王,显示出楚王愿意交好邻国的诚意。
D.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可以从“梁楚之欢”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参考答案:
小题1:(1)暗暗地(2)详细(3)责备(4)真诚
小题2:(1)嫉妒、憎恨?(2)坏
小题3:D
小题4: 楚国士兵第二天早晨去巡视瓜园,就发现瓜田都已经浇过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长得好了。
小题5: 因往夜搔窃梁亭之瓜 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
小题6:C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小题5:无 
【译文】
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经担任一个边境县的县令,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梁国的边境兵营和楚国的边境兵营都种瓜,各有各的方法。梁国戍边的人勤劳努力,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所以瓜长得不好。楚国县令就因为梁国的瓜好,怒责楚国士兵没有把瓜种好。楚国士兵心里嫉恨梁国士兵(瓜种得)比自己好,于是夜晚偷偷去翻动他们的瓜,所以(梁国的)瓜总有枯死的。梁国士兵发现了这件事,于是请求县尉,也想偷偷前去报复,翻动楚营的瓜田。县尉拿这件事向宋就请示,宋就说:“唉!这怎么行呢?结下了仇怨是惹祸的根苗呀。人家使坏你也跟着使坏,怎么心胸狭小得这样厉害!要让我教给你办法,一定在每晚都派人过去,偷偷地为楚国兵营在夜里好好地浇灌他们的瓜园,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国士兵就在每天夜间偷偷地去浇灌楚兵的瓜园。楚国士兵第二天早晨去巡视瓜园,就发现瓜田都已经浇过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长得好了。楚国士兵感到奇怪,就注意查看,才知是梁国士兵干的。楚国县令听说这件事很高兴,于是详细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楚王听了之后,又忧愁又惭愧,把这事当成自己的心病。于是告诉主管官吏说:“如果没有翻动人家瓜的行为,他们该不会还有其他罪过吧?这是梁国人在暗中责备我们呀。”于是拿出丰厚的礼物,向宋就表示歉意,并请求与梁王结交。楚王时常称赞梁王,认为他能守信用。所以说,梁楚两国的友好关系,是从宋就开始的。古语说:“把失败的情况转向成功,把灾祸转变成幸福。”《老子》说:“用恩惠来回报别人的仇怨。”就是说的这类事情呀。(别人已经做错了事,哪里值得效仿呢!)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于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皆笑曰:“何至是?请后不敢。”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乃行略①地,收诸侯散卒,得千余人。汉王二年春,彭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于外黄。汉王拜彭越为魏相国,擅②将其兵,略定梁地。三年,彭越常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于梁地。五年秋,项王之南走阳夏,彭越复下昌邑旁二十余城,得谷十余万斛③,以给汉王食。汉王败,使使召彭越并力击楚。越曰:“魏地初定,尚畏楚,未可去。”留侯曰:“彭越本定梁地,功多,始君王以魏豹故,拜彭越为魏相国,今豹死毋后,且越亦欲王,而君王不蚤定。与此两国约:即胜楚,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相国;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二人,二人今可致;即不能,事未可知也。”于是汉王如留候策。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会垓下,遂破楚。项籍已死。春,立彭越为梁王,都定陶。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捕梁王,囚之洛阳。赦以为庶人,传④处蜀青衣。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徒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选自《史记·魏豹彭越列传》有删改)
[注]①略:夺取。 ②擅:独揽。 ③斛:十斗为一斛。 ④传:贬职、废官。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黑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臣不愿与诸君 与:加入
B.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 引:拉出
C.彭越常往来为汉游兵 游兵:游动出击
D.以给汉王食 食:食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彭越“智略”的一组是( )
①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
②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
③击楚,绝其后粮于梁地。
④彭越复下昌邑旁二十余城
⑤魏地初定,尚畏楚,未可去。
⑥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越出身江洋大盗,却极富军事才能。面对“泽间少年”及其众人,他以“后期者斩”予以约束;以诛最后者一人,来杀一儆百,震慑了这伙亡命之徒。
B.汉王二年春天,彭越被任命为魏国国相,独揽兵权,平定梁地。他以往来出没攻击楚军的方式,在梁地断绝楚军的后援粮草。汉五年秋,彭越还缴获谷物十多万斛。
C.刘邦打了败仗,派使者叫彭越合力攻打楚军。彭越以“魏地刚刚平定,还畏惧楚军”拒绝。刘邦为了调集人马,只好采用了张良的“捐地许人”的策略,最后灭了项籍。
D.彭越攻城略地,屡立战功,一生轰轰烈烈,仅仅因汉王征兵未亲自前往就获罪,后又由于吕后设下圈套,并进“诛之”言,而遭到夷其宗族的命运。
小题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5分)
(2)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徒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1)泽中年轻人聚集了一百多,前去追随彭越,说:“请你做我们的首领。”彭越拒绝说:“我不愿入你们的伙。”(5分)(2)吕后向皇上陈述说:“彭王是豪壮而勇敢的人,如今把他流放蜀地,这是给自己留下祸患,不如杀掉他。”于是,吕后就让彭越的门客告他再次阴谋^造**。(5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D(食:粮食)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2:试题分析:A(②是别人的行为,④⑥不属用智谋)
点评:做本题首先要理解“忠谨”的含义,然后能明确各个分句里说的到底是什么。这种题型一般都会设置一些障眼法,有的是李大亮的行为,却不能体现他的“忠谨”,有的可能能体现“忠谨”,却是别人的行为。所以做这类题一定要细心。
小题3:试题分析:D(“吕后设下圈套”在进言之后,而不是选项中说的“后又由于吕后设下圈套,并进“诛之”言”)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小题4: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从”追随,“长”首领,“谢”亲家,各一分,语意完整给2分。(2)这个句子中“白”告诉,“壮士” 豪壮而勇敢的人,“之”去,“复”再次,各占1分,语意完整给1分。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
【参考译文】
彭越,是昌邑人,别号彭仲。常在钜郊野的湖泽中打鱼,伙同一帮人做强盗。泽中年轻人聚集了一百多,前去追随彭越,说:“请你做我们的首领。”彭越拒绝说:“我不愿入你们的伙。”年轻人们执意请求,才答应了。跟他们约好明天太阳出来集合,迟到的人杀头。第二天太阳出来的时候,迟到的有十多人,最后一个到中午才来。当时,彭越致歉说:“我老了,你们执意要我当首领。现在约好了时间却有很多人迟到,不能都杀头,只杀最后来的一个。”命令校长杀掉他。大家都笑着说:“何必这样呢,今后不敢了。”于是彭越就拉过最后到的那个人杀了。设置土坛,用人头祭奠,来号令所属众人。众人都大为震惊,害怕彭越,没有谁敢抬头看他。于是就带领大家出发夺取土地,收集诸侯逃散的士兵,有一千多人。汉王二年春天,彭越率领他的部队三万多人在外黄归附汉王。汉王就任命彭越做魏国国相,独揽兵权,平定梁地。汉王三年,彭越经常往来出没替汉王游动出兵,攻击楚军,在梁地断绝他们的后援粮草。汉五年秋,项王的军队向南撤退到夏阳,彭越又攻克昌邑旁二十多个城邑,缴获谷物十多万斛,用作汉王的军粮。汉王打了败仗,派使者叫彭越合力攻打楚军。彭越说:“魏地刚刚平定,还畏惧楚军,不能前往。”留候说:“彭越本来平定了梁地,战功累累,当初您因为魏豹的缘由,只任命彭越做魏国的国相。如今,魏豹死后又没有留下后代,何况彭越也打算称王,而您却没有提早作出决断,您和两国约定:假如战胜楚国,睢阳以北到各城的土地,都分封给彭相国为王;从陈以东的沿海地区,分封给齐王韩信。您能拿出这些土地答应分给二人,这两个人很快就可以招来,即使不能来,事情发展也不致完全绝望。”于是汉王按照留候的策划行事。使者一到,彭越就率领着全部人马在垓下和汉王的军队会师,于是大败楚军。项籍已死。那年春天,封彭越为梁王,建都定陶。汉十年秋天,陈豨在代地^造**,汉高帝亲自率领部队前去讨伐,到达邯郸,向梁王征兵。梁王说有病,派出将领带着军队到邯郸。高帝很生气,逮捕了梁王,把他囚禁在洛阳。皇上赦免了他,贬为平民,流放到蜀地青衣县。吕后向皇上陈述说:“彭王是豪壮而勇敢的人,如今把他流放蜀地,这是给自己留下祸患,不如杀掉他。”于是,吕后就让彭越的门客告他再次阴谋^造**。廷尉王恬开上奏请诛灭彭越家族,皇上就批准,于是诛杀了彭越,灭其家族,封国被废除。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余与四人拥火入/今陛下盛德攻匈奴 ?
B.是岂人众不足/顷,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C.及至高皇帝定天下,略地边/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
D.遂使蒙恬将兵攻胡/谁得族灭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