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9-25 15:47:5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有媒体人士表示,众多网友对“给力”的热捧,反映了公众对语言的新期待。亲切、平民、通俗易懂的语辞,甚至包括网络流行语,都是被今天的公众喜闻乐见的。 ?
B.“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特别称谓,这个词可能会像“知青”、“下岗工人”、“农民工”一样成为体现中国社会变迁的词语之一。?
C.作家谢朝平因写作、出版反映三门峡移民问题的《大迁徙》,在北京的家中被渭南警方抓走,以涉嫌“非法经营罪”刑事拘留,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反应。 ?
D.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的诗集《向往温暖》摘得鲁迅文学奖诗歌奖项,引起网友热烈讨论,被网友大规模仿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说到底,改革是人在改革,是改革者催动着改革骏马飞奔。“蹄疾而步稳”,对改革骑手来说,需要多么高超的本领!然而,我们的本领,随着形势和任务不断发展,?①?,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正如毛泽东同志1939年在延安的讲话: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②?!我们必须把高度的责任感、清醒的危机感化为?③?,把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的高度自觉,多一点学习,多一点思考,多一点实践。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少一点虚妄的空谈,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


参考答案:①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 ②而是本领恐慌 ③加强学习的紧迫感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语言综合运用的题目,填写是注意上下文的语意,注意句子的衔接,①注意后面的“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前面应该是“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但如填“出现种种问题”也能衔接,所以此处答案独赢定唯一,②应围绕全文的中心“本领”, ③应该是和前面的“高度的责任感、清醒的危机感化”照应。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一幅题为“大山里的孩子”的摄影作品。请仔细观察,然后对画面进行准确、生动的描述。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5分)


参考答案:一位大山里的农家少年,正透过斑驳的房墙上的破洞向下张望, 他那张灿烂的笑脸像开在破壁上的一朵鲜花。房檐下的一排玉米好像也在欣赏这有趣的情景。(5分)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表达运用题,描述画面时,要把画面里的所有要素描述全面,描述时,可结合着题干“大山里的孩子”,运用恰当的比喻或比拟等修辞手法将画面生动形象的描述出来。画面要素:农家少年、玉米、房檐、破洞、笑脸。
考点:图文转换。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调整划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句格式协调一致,对称连贯。(可适当增删个别字)(2分)
白日里浑然一片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激流直下陡壁如铜管齐鸣般雄浑;那柔曼如提琴细吟的,是淌过草丛中的小溪;泉流汇于山谷的厚重像贝斯轰响。


参考答案:那柔曼如提琴细吟的,是淌过草丛的小溪;那厚重如贝斯轰响的,是汇于山谷的泉流;那雄浑如铜管齐鸣的,是直下陡壁的激流。(或:小溪淌过草丛像提琴细吟般柔曼,泉流汇于山谷像贝斯轰响般厚重,激流直下陡壁如铜管齐鸣般雄浑。(句子整齐1分,调整句子位置1分)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格式协调一致,对称连贯,在内容上,可按照溪流的程度变化安排顺序,故,先小溪,再泉流,最后是激流;在句式上,可按照“那……的,是……”的句式来组织答案。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怡误
B.详悉
C.提携
D.卓绝
自趋正轨
道德沦丧
细微末节
大相背弛
根基深固?
无动于衷?
光阴虚渡?
精旨奥义?
慰籍?
旁稽博采?
力矫颓俗?
潦草塞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