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二)
2017-09-25 15:52:3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1.这首诗第一、二联用来表达思乡之情的意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除了表达思乡之情及身在异乡的孤独凄苦的心情外,还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请就第三联所运用的艺术手法,选择一种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飞行的雁群(大雁);落叶;怀才不遇(怀才不遇,进身渺茫)
2.?以动衬静,用细小的露滴的声音来衬托夜晚的寂静,表现诗人的孤寂。烘托,诗人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出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处境的孤独就显得更加突出了。(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龙潭夜坐
明?王守仁①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小题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给予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中前三联着意描写夜里山中澄澈寂静的景象。(1分)通过描写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风,(2分)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1分)结句诗人笔锋陡转,以“无限情”直接抒发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1分)
小题1:诗中运用了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
①衬托手法。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
②拟人手法。颈联中的“不辞”“偏与”赋予“草露”“松风”人的情感,表达出与自然默契合一的快乐。
③用典。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情感。
④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松林之风;视觉:草上露水。


本题解析:
小题1:首先答前三联描绘的景色总的特点和结合诗句的分析,再结合诗句以及注释答出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怀。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手法,手法有衬托、拟人、用典、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等,指出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表达效果1分;答出两种手法即可得6分。意思答对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温庭筠《菩萨蛮》一词,回答下面问题。
菩 萨 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1)这首词表达词中主人公什么样的感情?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这种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末句“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别有意味,请作赏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词表达了主人公孤独寂寞的情感。主要通过上阕鬓发零乱、懒起梳妆的烘托描写下阕新贴双鹧鸪的反衬来表达的。 (意对即可)
(2)鹧鸪双飞,象征了爱情的甜蜜美满。,从中可以看出闺中女子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期盼。与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反面衬托出心中的孤独与寂寞,含蓄委婉,令人回味。(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7分)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请具体说明。(4分)
(2)诗的前半部写景萧瑟,后半部记梦美好,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l)本诗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想象奇特,如开头一句用一“老”字,赋予洞庭湖的水波以人的情感,由眼前的水波联想到人生易老,并想象到美丽的湘君竟一夜间愁成了满头白发。后两句用了夸张的手法,醉酒后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自己所做的梦,也有了体积压在船上,也压在星河之上。所以有太白遗风。(本题从表达技巧方面答题,答出夸张拟人手法和丰富的想象联想得1分,具体展开,首句“老”字分析1分,次句想象湘君愁白了头1分,三四句醉后想象畅游银河1分。)
(2)不矛盾。写对美好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乳交融的。(表明态度1分,反面衬托1分,最后表述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蝶恋花?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①也愁人苦。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注】①莫,莫非。
小题1:上片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垂杨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词的下片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这样表达的好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5分)上片描写了一个喜爱春天,对春天的归去依依不舍的垂杨形象。(2分)春天来到后,楼外垂杨的千万缕枝条想要把春系住,可见其对春天的喜爱;春天离开后,垂杨不舍春的离去,便飘起柳絮跟随着春要看它回到哪里去。诗人借垂杨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春、惜春之情。(3分)
小题2:(6分)①借物抒情(或“侧面烘托”、“想象”),(1分)前两句作者不直接写自己为春归而愁,却想象说即使无情的杜宇也因人的愁苦而发出愁啼之声,含 蓄地表现了作者的愁思之深。(2分)②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1分)最后一句作者描写黄昏时分天空飘洒的潇潇暮雨来表达春归之后内心的孤寂与凄冷,含蓄蕴藉,韵味悠远。(2分)
(答拟人也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要分析出词的上片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垂杨形象,就要注意词的上片中垂杨的行为举止,这些作者一般采用拟人的手法来描写。对此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语句如“欲系青春”“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句中的“青春”,指的是春天,由此把这两句诗句的意思描述一下,就可以看出垂杨的形象了。而作者塑造这一形象,还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这一点,易丢失。
小题2:“如何表达感情”,是问采用什么手法来表达感情的,实际上就是抒情方式。从下片来看,它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间接抒情。然后再结合下片的具体诗句来进一步指出是间接抒情的哪一种即可。至于这样表达的好处,也就是艺术效果,这要结合具体的手法作用和情感的表达来考虑。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