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今年4月初,国家广电总局向央视等媒体下发通知,在主持人口播、记者采访和影视字幕中,不能使用外语及外语缩略词,如NBA、GDP、WTO、CPI等,如遇特殊情况必须使用,要在外语及外语缩略词后加中文解释。对此“屏蔽令”,众说纷纭。人民日报海外版教科文卫部主任、高级编辑傅振国认为,新规定虽然会带来一些不习惯,但只是暂时的,“如果在NBA刚来到中国时,我们就把它翻译过来并简化,比方叫‘美篮联’,现在应该也习惯了”,对于翻译名词太长或没有对应的汉语词汇的问题,可以通过创造新词来解决,如激光、电脑、手机等,都是简单易懂的翻译。而著名语词收集人黄集伟认为语言的形成是一个自动筛选的过程,对于已经形成的语言习惯,这样的硬性规定是逆潮流而动的。(节选自《中国青年报·文化周刊》2010年4月20日)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以上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此“屏蔽令”,说说你的看法,并阐明理由。(2分)。
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主要信息: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外语及其缩略词的“屏蔽令”引发不同意见。或:国家广电总局新近对央视媒体发出限制使用外语及其缩略词的通知,对此举措,众说纷纭。
(2)示例①:完全赞同。捍卫母语的纯洁,是维护民族尊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将英语翻译成汉语才更有利于广大民众学习外来先进文化,因为我国懂英语的人毕竟是少数。
示例②:不完全赞同。因为任何新阋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应该让外来词自然汉化,不必强行禁止。
示例③:不赞同。不利于科学技术的交流,不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什么火上舞蹈者的脚掌不会被烧伤呢?原因之一是因为舞蹈者不停地在跳跃,两只脚掌交替地接触炭火,每次接触的时间都很短。
B.跟生命及人类的起源一样,宇宙的起源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科学前沿课题。
C.由退休教师组成的书画协会会员的年龄平均为75岁,连续三年被评为文联系统先进集体。
D.由于部分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管理制度不健全,使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相应的实力,以致难以适应市场竞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句式杂糅,“原因”与“因为”杂糅可去掉一个;C项搭配不当,前一句是说会员年龄,后一句是说先进集体;D.介词滥用造成主语残缺,“由于”、“使”的滥用,可去掉一个。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赤壁赋》一文中的“明月之诗”“窈窕之章”是指( )
a.“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这首诗的第一章,有“舒窈纠兮”一语(古时“窈纠”与“窈窕”音相近),所以称“窈窕之章”。
b.“明月之诗”指作者自己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诗。这是一篇借物抒情之作,开篇就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之句;“窈窕之章”同a项所说。
c.“明月之诗”指李白的诗歌。李白诗篇中有很多写月的诗句,“窈窕之章”指李白《登泰山诗·其二》中“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之句。
d.“明月之诗”“窈窕之章”泛指一切歌咏山川风物.寄情于物.借物抒怀的优美诗文。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文中“明月之诗”出自《诗经》,与李白诗无关。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打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即使在表达重大历史事件方面,小说对恒定主题的追求也是孜孜不倦的。
B.谈到《泰囧》13亿票房收入,1:16的投资回报,武汉的文化创意企业心向往之,企业家蠢蠢欲动。
C.我想把它付之一炬,但怕一本无限的书烧起来无休无止,使整个地球乌烟瘴气。
D.有网友爆料,称昆明市某区地税局公务员年终奖高达16万元;无独有偶,据媒体报道,出现环境污染、招标腐败等诸多负面事件的延长石油,陕西省政府将为该公司在岗员工增发一个月工资,总额过亿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孜孜不倦:孜孜,勤勉的样子。勤勉努力,不知疲倦。B.蠢蠢欲动: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比喻敌人策划准备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感情色彩用错。C.乌烟瘴气:乌烟,黑烟;瘴气,热带山林中一种温热空气,旧时认为是瘴病的病源。用以形容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 D.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
点评: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合要求的。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踏着溪中的几块垫脚石过了溪,路旁有茅棚,住着一两家老百姓。
②右手下坡去约十来步,就是一条小溪,水却不深。
③棚子前门有一条小路,曲折向外,在松林中行,约数百米,便“豁然开朗”。?
④还有很多美丽的骨牌草,有的还是很青翠,有的已经很枯黄。
⑤左手上坡去是一条较为正式的路,隔路又是一片松林,坡头长满了半人高的茅草。
A.③⑤④②①
B.③④②⑤①
C.①⑤②④③
D.①④②③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注意事物之间的逻辑顺序和词语之间的相互照应。如先左后右、从上到下;“又是一片松林”的“又”与“在松林中行”照应;“半人高的茅草”与“还有很美丽的骨牌草”照应;“一条小溪”与“溪中的几块垫脚石”照应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