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人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店员用破布将瓷器缠了起来,把它装在一个大纸箱里,并在大纸箱的空隙里塞满了废纸屑。这个人觉得这些废纸破布没有用,而且是累赘,就将它们拿出来扔掉了。结果,在路上箱子掉在地上,瓷器摔碎了。
读这则材料,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封底之美
瓷器古朴高雅,如书的封面,破纸破烂不堪,似书的封底,就那么卑微地紧贴桌面。但哪一本书能少了它呢?没有封底的书,早晚会残破。封底,不显山不露水,却是生命中最深沉的美丽。
封底,却一直被人们忽视甚至鄙弃。如莲花脚下的污泥,滋养莲的美丽,却被视为污浊之物;似英雄雕像下的底座,托起英雄的高大,却被看作无用之物。如果将它们纷纷撤离,鲜花萎顿,雕像支离,所有美好的也化为虚无,这时,我们才意识到,噢,它们是怎样绚丽,甚至以我们的审美标准都在这种光彩下汗颜。它是沉默的,无私的,卑微着,却也高贵着。
投眼城市边缘,多少封底似的人物以其血汗构筑美丽。脏兮兮的清洁工,是他们束起漫天起舞的塑料袋,是他们扫起恃风横行的落叶,保持了城市的清洁。土里土气的民工,也许他们在我们眼中一直是不良人士的代名词,是他们一砖一瓦拔起大厦,是他们为我们营造了实现梦想的条件,但是很可悲,社会就这样因为他们的出身和样貌否决了他们的贡献。但我要在这里为他们颂歌!没有他们,何来和谐?谈何美丽?
封底,不饰雕琢,但如果将流光溢彩的封面转过身去,你会看见封底在努力维持着他们的美丽。人民是帝王的封底,商纣、隋炀帝,就是狭隘地认为这些是毫无用处的东西,不顾民生疾苦、天下苍生,终被人民推翻。而刘玄德携民撤离,不丢不弃,珍惜百姓,爱民如子,才博得仁厚美名。历史老人以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警诫我们,珍惜封底,呵护卑微。明智的人,听懂了这一劝告,让这些人或物化作一腔柔水,稳稳地将他载向彼岸。而亦有多少人,轻视他们,终被惊涛骇浪淹灭了踪迹。
现代的都市人,追随时尚,总认为这些卑微的东西早已沉尸历史长河,远不及时代的脚步。朴素无华却重如千钧的诚信,谦和的低调……被人们弃之如敝屣,但后果怎样呢?假冒商家在3.15晚会上无地自容,田亮跻身娱乐圈却狼狈而回……
朋友,呵护封底吧。不要被它的外表所迷惑,其实它才最美。听历史老人在呼喊,得封底者行天下。
本题解析:本则材料涉及四个对象:“瓷器”“废纸破布”“店员”“买主”。总体倾向是对“买主”对废纸破布”的轻视持否定态度。据此,可以分别确立下面一些话题:
瓷器:如果没有了保护……
废纸破布: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找准自己的位置,螺丝钉的精彩,天生我材必有用,累赘真的多余吗?别小看任何事物……
二者综合:普通与高贵,有用与无用,主角与配角……
店员:交流、沟通……
买主:不能凭主观臆断,认识事物的实质,眼前利益与长远眼光,学会放弃……
二者综合:专业与业余,愚与智,细节决定成败……
总体来说,最好的切入角度是从“废纸破布”与“瓷器”两者的关系入手,能够谈到看似没有用的“废纸破布”对“瓷器”的完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是最佳的立意。同时,从“废纸破布”和“买主”引申出来的话题也都算符合题意。而从“瓷器”“店员”角度立意,则显然等而下之。
实际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失误:一、不能从整体上进行感知、把握、理解材料的本质,而是被局部所迷惑,断章取义,乃至揪住材料中的片言只语不放。二、把握不住材料的侧重点,甚至完全脱离材料的限制,另起炉灶,泛泛而谈,不明白给材料自行概括出话题的作文和无材料直接给出话题的单命题作文毕竟是不同的。另外,个别同学立意不够明朗清晰,没有旗帜鲜明的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在表述上前后不一。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写作(60分)、
古希腊有这样一首诗:
两人一样富足
这两人一样富足,一个拥有大量白银
和黄金,盛产麦子的田地
及骡马,另一个只拥有这样一些东西:
健壮的胃口,腰背和腿脚,
这些才是世人的财富。尽管有比这些
更多的钱财也带不进冥土,
没有任何赎金能让人逃避死亡和重病,
逃过那越来越近的老年之苦。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呢?你认为最紧要的“富足”是什么?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体会,以“富足”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字数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真正的富有在于精神的富足
金钱并不意味着一切。你可能拥有无数的金钱,却不一定拥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拥有金钱,你可以买到昂贵的药品,却未必能买到身心的健康;你可以买到华贵的床铺,却未必能买到安心的睡眠;你可以买到艳丽的玫瑰,却未必买到纯洁的爱情;你可以买到辉煌的宫殿,却未必能买到温馨祥和的家庭。
金钱并不万能,真正的富翁并不一定拥有亿万家财,而是拥有高贵的精神,精神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有。正如沃伦-巴菲特说的那样:我们应该过简单的生活,做精神的富翁。
沿历史的长河一路走来,随处可见这样美丽的浪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有些穷困过着简单生活的陶渊明悠闲的歌声,歌声似乎有些微弱,却余音缭绕,至今不泯,令人沉醉。斗富的石崇呢,他的华贵衣衫他的珠宝金石呢?烟消云散的何止一个石崇,被历史的泥沙永远埋葬了的销蚀了的何止他的衣衫和珠宝。但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精神会永远不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诗句会被永远传唱,拥有高洁品格的陶渊明会被永远敬仰。
无论生活如何清贫,拥有了高洁的品格才算拥有了永恒的财富,才算一个真正的富翁。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杜甫沉痛的高歌。他虽穷困潦倒,颠沛流离,但却永远怀有一颗赤诚之心,心系天下苍生,心系大唐安危。“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样的境界,这样的心怀,怎能不令后人敬仰?与其说我们都记着他,不如说是他用品格的刻刀在人们的心里刻下了不泯的文字,用精神的金石在人们心里竖立了不朽的丰碑。他应该算是唐代的富翁,否则,又有谁可以用金钱立下永远不朽的丰碑?
真正的富有在于精神的富足,唯有拥有高贵的精神,才可以为自己立下用金钱无法购置的历史丰碑,才可以永远是历史的河流里闪耀的美丽浪花。
耐心的守候,执着的坚守,居里夫人终于成功地分离出了氯化镭并发现了两种新的化学元素:钋(Po)和镭(lei)。那些辛酸和挫折,那些曾经的惶惑和付出的努力,终于有了汇报,这价值高达100万金法郎以上的镭,应该是上天的眷顾,但居里夫人懂得,真正的富有并在于拥有金钱,于是,她无偿地把这些镭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以后的日子虽然很是清贫,但她却获得了后人饱含敬意的喝彩。真正富有的不是拥有100万金法郎,而是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灵。
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的美丽浪花,在暗示和启迪着我们:不要为金钱所累,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过简单的生活,做精神的富翁。
然而,尘嚣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沉醉而不能自拔,物欲横流中,又有多少人迷惑而不知醒悟。灯红酒绿的下面,是心灵的空虚;欢声笑 语的背后,是无言而又难耐的孤独;华服锦衣的里面,是温情亲情的缺失。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的精神家园却在渐渐荒芜,我的精神高地却是杂草丛生。
种下一缕春风吧,种下一丝温情吧,种下一颗爱的种子吧,收获的季节里,我们的谷仓里会满是金黄,我们会成为真正的富翁,因为,精神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有。
本题解析: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文章的话题来自一首富含哲理的古希腊小诗。小诗通过两个人的对比,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富足绝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体现在精神上。因此本文的最佳立意应该围绕“精神的富足”而作文章。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涛声依旧
? 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认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却发现又回到你面前/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腑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去烟/久违的你一定保存那张笑脸/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要求]写一篇评析文字,自拟题目,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宋代诗人苏舜钦有一首哲理诗:
题花山寺壁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
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读了这首诗,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2009年6月21日,29岁的周森锋当选为宜城市长,成了“中国最年轻的”市长,一时之间网络对其家庭背景的联想与猜测缤纷:他定是莫高官的儿子,或是莫高官的快婿……实际上,他曾是地道的农村娃,父母至今在农村务农,他的岳父岳母一个是下岗职工,一个在家务农。
材料二:2011年1月16日《深圳晚报》:深圳福田区一位78岁的老人不慎摔倒,众多路人均因害怕被讹诈而无人上前搀扶,最后老人因窒息而死。
材料三:2011年11月30日《中国青年报》:11月20日下午,上海男子潘跃昀开车赴朋友婚宴的路上,碰到一个遭土方车碾压的4岁小女孩,她的父亲在此次车祸中已丧身。潘跃昀毫不犹豫地带上小女孩把她送到医院,还垫付了几千元医疗费。事后有人问他,怕不怕被赖上。他说,你没办法判断别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但你自己可以做一个好人。
的确,我们在创造“中国速度”奇迹的同时,我们曾经纯朴的心也在渐渐迷失,不愿相信真相,不敢相信善良。我们不仅要问,我们究竟怎么了?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谈谈你的看法。自主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