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小题1:诗人提炼了哪些意象?(4分)
小题2:如果删去第四节,对诗意有什么影响?(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小题2:删去第四节,就成了一首个人思乡的普通诗;加上第四节,乡愁升华为国愁、民族愁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能力。中国有“诗画一家”的传统审美观和审美情趣。分析时,可从诗句中,找出具有乡愁含义的形象词语,如邮票、船票等。
小题2:此题可根据诗歌四节内容进行概括,然后体会作者写作目的及情感,然后再思考去掉后的影响。这首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抒发思乡之愁,进而升华为国愁民族愁的爱国情感。去掉第四节后,体现不出国愁、民族愁。所以答题时,可从乡愁的升华角度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题金陵渡?张 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小题1: “潮落夜江斜月里”中用一“斜”字,好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
除此之外,这一“斜”字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5分)
小题2: 若把“两三星火是瓜洲”中的“星火”换成《枫桥夜泊》诗中“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渔火”好不好?为什么?(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斜”字与上一句“一宿”呼应,描绘出行人那一宿羁旅愁思不曾成寐的情形,表述出“愁”的思想感情
小题1:不好。因为“江枫渔火”是近景,看得清,“两三星火”是远景,看不分明,只见星星点点,如何
知是渔火?是灯光?唯其如此,才更惹人想象。另外,《枫桥夜泊》用的是重笔,此诗纯用轻笔,两者不同。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炼字”,首先从字面理解,月斜代表时间的推移,将晓未晓,此时,看到斜月,人应是一夜未眠,因是行人可推出羁旅愁思,整理即可得出答案。
小题1:此题考查表现手法。可从描写角度考虑。“江枫渔火”是近景,而“两三星火”是远景,属轻描淡写,烘托“斜月”,渲染愁思。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读下面的三首诗,回答问题。(7分)
竹(之一)?竹(之二)?竹(之三)
每攀登一步?青翠是你的本色?在翠绿婆娑的外表下
都作一次小结?坚韧是你的意志?你空空如也
小题1:上述三首诗皆是以竹喻人,但立意不尽相同或迥然有异。请回答三首诗的立意各是什么?(3分)
第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古今诗人常常将自然之物当作题材,且赋予深刻的含义,请你从读过的诗歌中试举一例,并谈谈自己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每首1分)答:第一首:赞美谦虚踏实的作风。第二首:赞颂永葆青春、生机勃勃、坚忍不拔的精神风貌。第三首:讽刺批判虚有外表,无真才实学的人。
小题1:略。
本题解析:
小题1:要抓住关键词语“作一次小结”“ 坚韧”“ 空空如也”概括。
小题1:(4分)属开放题,首先要找出符合要求的诗句(1分),然后还要简要分析出诗句的寓意(3分)。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任选其一。共6分,每空1分)
(1)塞上长城空白许,_____________。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2)愁思本无形,但古代诗人却能够将这种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中描写愁思是“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李煜在《虞美人》中描写愁思是“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而李清照在《一剪梅》中描写的愁思更是别具特色:“花自飘零水自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镜中衰鬓已先斑。 千载谁堪伯仲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2)随君直到夜郎西?恰似一汀春水向东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本题解析:根据提示解答,不得出现错别字。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了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与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意对即可)
(2)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告,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