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请以“接受与改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按要求作文。
这的确是一棵好苗。这家人自然百般呵护,当然,园丁们对之争夺不已。这棵苗很得意。它被几家园丁争来争去,移植了好几次,参观的人很多,甚至挡住了这棵苗生长所需要的阳光。在另一次被移植的时候,它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平静自然生长的同伴长得高,于是,它一气之下不再生长了,在众人的喧闹中,这棵苗枯黄了。
请以“另一种拔苗助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文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写作题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
有一位好木匠,晚年的他很少手把手地教徒弟做工,只是习惯唠叨,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道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想来,这位木匠绝活肯定是在这一点上下足了功夫。?
其实,做人与处世,和木匠的工艺一样,也得讲究“留一道缝隙”。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请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成功的种子在缝隙中萌发
我们常常追求完美无缺,这当然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但在现实生活中,完美和美满的信念对我们并不一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时候反而会羁绊我们的双脚,使成功变得咫尺天涯。
所谓“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然界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泥土如果没有缝隙,就失去了承载生命的荣耀;高山如果没有缝隙,就失去了深谷幽涧的美景;绿叶如果没有缝隙,就失去了斑驳树影的变化。环视八荒六合,四海宇宙,缝隙处处存在,在每一处生机下潜伏,在每一处美景后延伸,自然规律启迪着我们去领悟生活的哲理。
有经验的木匠都会在做工时注意留下缝隙,因为随着冷热干湿变幻无常,材料的形态也会发生微小的变化,小小的缝隙则可以包容这种变化,从而使整体结构不发生改变。高明师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恰到好处地留下缝隙。同样道理,铺设铁路时,一段段铁轨之间也留有小段缝隙,它们为严冬酷暑不同季节里行驶的火车提供了安全保障。因为缝隙的存在,铁轨不会因温度升高降低而挤压收缩变形。
做工讲究疏密有致,工作与学习也要求张驰有度。有一类人总是将自己的日程用繁重的工作和学习塞得满满的,不留一点儿缝隙,成天废寝忘食、宵衣旰食,不懂调节和休息;还有一类人,每天既重视工作或学习,也注重休息与放松,适度的休息放松保证了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工作或学习时精力充沛思路清晰。其结果是前一类人短期内也许能取得一定成就,但无法长久;而后一类人则能够持之以恒地保持良好状态,所以往往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古人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其实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有很多,包括许多大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辉煌却英年早逝,糟糕的身体限制了他们事业的发展。可见缝隙虽小,懂之不易,为之更难。
为人处事上也没有完满可言。首先要给自己留一条缝隙,我们不必强求自己和每一个人都建立友好关系,毕竟“道不同,不相为谋。”只要能微笑待人,和善处事,保留真我即可。同时,还要给别人留一条缝隙,不能对朋友过于苛求,我们要以包容之心包容别人的缺点。“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能在生活中留下缝隙的人,一定是一个睿智豁达的人,一位随和宽容的善者。
完美是我们所追求的,而缝隙也是我们所必需的。如此,我们的生活才会是美丽的,我们的成功也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
记住,成功种子的萌发需要缝隙。
本题解析:要写好此类试题,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通过挖掘话题关键词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来选材。方法是先弄清其本义,抓住其特征,然后作相似联想,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再根据由此及彼的结果选定题材。(二)围绕话题拓展思路,根据材料主旨确定立意。在本题中,如何确定“缝隙”这个喻体所蕴涵的意义呢?先看关键词“缝隙”的含义,木匠和装修师傅所说的“缝隙”,都是指一种空白,一个狭窄的空间,它表面上不完美,其实作用巨大——能调节因为环境冷热干湿压力等变化带来的膨胀和收缩,从而使整体结构不发生改变,换句话说,缝隙这种细微的不完美其实是为了保持整体的完美。由此及彼,可知“缝隙”应该比喻的是一种 可供回旋、可供调节的“余地”或“空间”。“留一道缝隙”,关键在于一个“留”字。为什么要“留一道缝隙”?如何才能“留下一道缝隙”?应该在哪些方面“留下一道缝隙”?如此一问,思路定然大开。材料中要求“美满”,装修反而会失败;留一道缝隙,竟然成就完美,由此可以联想到:不可求全责备,不为已甚;尊重他人,方可和谐和睦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生物学家在一家农场,见鸡群里有只老鹰,于是问主人:“为什么鸟中之王会落魄到与鸡为伍的地步?”主人说:“因为我一直喂它鸡饲料,它在鸡舍里长大,所以一直不想飞,而且它根本不认为自己是一只老鹰了。”生物学家说:“不过,它到底是一只老鹰啊,应该一教就会的。”经过一番讨论,两人准备将鹰放飞。第一天失败了,第二天又失败了。第三天,生物学家把老鹰带到山上,再次鼓励它说:“你是一只老鹰,属于蓝天和大地。张开翅膀飞翔吧!”奇迹出现了,老鹰慢慢张开翅膀,最后发出了一声胜利的长鸣,冲向天际。
要求:1.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立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本题参考立意:①赞美产生动力,动力创造奇迹,奇迹源于激励。教育要注意因材施教,不可想当然或一刀切。多一点激励,少一点批评;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指责;多一点支持,少一点讥讽。
②环境造就人。舒适的环境下造就不出富有战斗力的人生,成功的人生需要经历风雨和挑战。
③目标影响成长。认识自己,明确目标定位,是鹰就应翱翔于天际,不能委身于鸡群中。
本题难度:简单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学者秦晖在为德国柏林墙倒塌20周年所写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今天在柏林墙保留下来的最著名的一段‘涂鸦墙’上,有一幅很大的墙画最引人注目,它画的是一群各种肤色的人正在兴高采烈地拆墙,标题是‘还有许多墙需要拆掉’。”
确实,在我们的生活、思想和观念里,也还有许多有形无形的墙需要拆掉。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