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七)
2017-11-05 19:52:5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语言运用题  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作者对“通与”“变”关系的认识。(不超过15个字)
  《通变》是《文心雕龙》下编中重要的一篇。在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就其不变的实质而言则为通,就其日新月异的现象而言则为变。必须于通中求变,不变则穷。可是千变万化中则有着一以贯之的“文律”,因此又要变而不失其通,否则就会迷失了变的方向,变掉了它的实质,每变而愈下了。(节选自马茂元《说(通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匡正伫立自强不息温故而知新
B.追溯释怀根深缔固一言以敝之
C.暮霭聚讼纭纭众生小人常戚戚
D.篡位挑衅手足无挫携泰山以超北海



3、其他题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5分)
(1)使人听此凋朱颜(      )   (2)寻声暗问弹者谁(      ) 
(3)直不百步耳(    )       (4)君子生非异也(      )  
(5)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 (6)隳名城(      )
(7)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9)克终者盖寡(     )        (10)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4、单选题  下列各句所含修辞格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个核桃。
B.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C.两面坟墓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D.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5、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间关莺语花底滑,?。(白居易《琵琶行》)
日月忽其不淹兮,?。(屈原《离骚》)
(2)亦以明死生之大,?。(张溥《五人墓碑记》)
?,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
(3)?,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李白《蜀道难》)
(4)??,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忧劳可以兴国,?。(欧阳修《伶官传序》)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