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运用题 下面一段话的语序打乱了,请按照一定的规则重新排序。(只写序号)(4分)
①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
②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
③在那里,生活因寂静、单纯而显得格外的有韵致。
④八月,我回到那里。
⑤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
序号:?
参考答案:⑤③④①②
本题解析:⑤是全段的总领句,因此应放在开头。③中的“那里”紧承⑤中的“故乡”。 ④点明了回故乡的时间。①②按时间顺序交代了回故乡后的安排。
点评:正确解答语句的连贯和衔接题,首先要弄清楚语段说的什么。叙事时,要搞清当事人和事情的来龙去脉。描写景物时,要抓住它的特点。论述一个观点的,要明确主张什么,反对什 么,还要分析材料与观点的关系。其次,要分析表达形式与方法,弄清怎么说。要舍得费精神去揣摩,比较上下文各句之间的关系和词语含义,特别是关键词语、句子所蕴涵的消息,注意语意条件,根据说话的目的、对象、场合、范围、情景等因素去选择接句,选出续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面一段文字,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承继着许多约定俗成的习惯和活动,催发着无数诗人骚客的诗情雅兴,留下了许多炙手可热的名篇佳句。这一天,人们依循扫墓祀祖的习俗,扶老携幼来到墓地,将酒食果品供祭亲人墓前,然后焚化纸钱顶礼膜拜。而对于那些羁旅异乡的人们,则只能在漂泊的地方各行其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遥遥祭告。
A.约定俗成
B.炙手可热
C.顶礼膜拜
D.各行其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约定俗成: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
形成的。B、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对
象误用。C、顶礼膜拜: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高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
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比喻
非常崇拜。常用作贬义。感情色彩误用。D、各行其是:行:做,办;是:对的。按照各
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含贬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膺品 裁员 滞纳金 死皮赖脸
B.重叠 扫描 大杂脍 戴罪立功
C.针灸 陷阱 原生态 鼎力相助
D.作崇 编纂 候车室 出其不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膺—赝;B项,脍—烩;D项,崇—祟。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组成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前倨后恭(jù)犯而不校(jiào)?
色厉内荏(rěn)言简意赅(ɡāi)
B.颐指气使(yí)左辅右弼(bì)?
无稽之谈(jī)间不容发(fà)
C.戮力同心(lù)广袤无垠(mào)?
专横跋扈(bá)抓耳挠腮(náo)
D.凤冠霞帔(pèi)戛然而止(ɡ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