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2017-11-05 20:00:4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2乘以3得8 赵新 我7岁还没上学,不识字也不识数,当然更不会算账。村里人说我是个傻二小。 有一年,我家的斜对面开了一家小小的杂货铺,卖针头线脑、纸张文具,也卖些吃的喝的。掌柜的是我的本家赵泰爷爷,一个很斯文的白胡子老头。开张那天,他先放了两挂鞭炮,然后在大门上贴了一副鲜红的对联。我问他这对子上写的什么,他告诉我,上联是“有酒今日醉”,下联是“没钱你别来”。我问他啥意思,他说,傻二小,回家问你爹去吧! 回到家里,我把那副对联给爹念出来了,问爹这是啥意思。 爹是农民,满头黄尘,一脸汗水。抽了一袋旱烟后爹说,二小,他那副对子一是鼓动人们买他的东西,手里有钱要舍得花;二是说他做买卖不赊账,没钱别进他的铺子。爹说赵泰这个人虽然识文断字,可是很小气,很抠,财迷脑瓜。爹还说他应该有个“不赊不欠”的横批! 爹说对了,不一会儿赵泰爷爷就把横批贴出来了,只不过是“概不赊欠”!我很佩服爹的智慧和眼光,尽管爹一字不识。爹笑着告诫我,你这个爷爷把一枚钱看得比磨盘还重,可别去买他的东西,小心糊弄你! 那天我们家里来了客人,爹要点火做饭时,突然发现没了洋火(火柴)。爹不敢怠慢和冷落亲戚,就交给我两毛钱,让我去买洋火。爹告诉我二分钱一盒洋火,买三盒,剩下的钱一分也不能花,要如数拿回来。爹说了这么几句,让我赶紧跑着去。 进了赵泰爷爷的铺子时,那位白胡子老头正趴在柜台上噼里啪啦打算盘。他头戴一顶瓜皮帽,身穿一件蓝布长衫,鼻梁上架了一副眼镜,比学校的老师还显得有文化、有尊严。他把算盘推到一边,俯下身来摸着我的头说,人家别的孩子都上学了,你为什么不上?我说,爷爷,我不识数!他说,你小子不上学,不就越来越笨吗?我说,爹不让我上学,说掏不起书钱!他说,你爹糊涂!掏不起书钱不会借?他还让你当一辈子傻二小呀?他猛地把柜台一拍,短见,你爹真正是短见! 赵泰爷爷的脸红了,雪白的胡子也抖动起来。他坐下去歇息一阵才问我买什么,身上带了多少钱。他很认真地告诉我,洋火是二分钱一盒,三盒,用乘法算,二乘以三得八。你身上带着两毛钱,用减法算,两毛减去八分,我应该再找给你一毛钱。你听明白了吗?听不明白,回家问你爹去!我一点也不明白,他一会儿乘法一会儿减法,我的脑袋早大了。 那天晚上,爹好一阵激动,好一番感慨,好一番叹息! 爹先是批评赵泰爷爷,这个赵泰,想钱想疯了吧?不顾仁义道德,不看同宗同家,光天化日之下欺负我们,他的良心呢?他可真会打算盘哪!一盒洋火二分钱,三盒应该是六分钱,从哪里跑出来的二乘以三得八啊?两毛钱减去六分钱应该是一毛四分钱,他多收了咱们四分钱。四分钱是个小数吗?两盒洋火呀! 爹接着批评我,你真是个傻二小!你就不会算一算?木头啊你!? 昏黄的油灯下,爹流泪了。他的泪水掉下来,砸得桌面啪啪响。 我说,爹,那你找他去,让他把钱退回来! 爹说,他是我的长辈,我怎么去找他呀?他财迷脑瓜,他会耍手段,他要是不认账呢?撕破了脸面,吵闹起来,岂不让人笑话?罢罢罢,忍了吧,和为贵。你明天上学去吧,爹给你借钱去! 第二天我就上学了。我发现我不笨,老师教的字,我都会写;老师讲的话,我都能记住。 一天傍晚,赵泰爷爷穿着那件长衫到我家里来了。爹礼貌地接待了他,给他递了一袋烟,端了一碗水。他对爹说,听说你让二小上学啦?爹说,是呀,没钱我可以借,我们不能再受别人的欺负啦!爷爷笑了,你忙吧,我走啦!爹说,我这可是被人逼的呀! 赵泰爷爷走后,爹在水碗底下发现了四分钱!爹的手一抖,碰洒了那碗还在冒着热气的水。 爹是在30多年之后去世的,那时候我在报社做记者。临终前爹对我说,二小,你还记得你赵泰爷爷吗?那个白胡子老头,在咱们村开杂货铺子的?我说,记得,记得很清楚呢! 爹说,喝水不忘挖井人。多亏了他呀!以后每年的清明节,你一定要到他的坟头上磕三个头去。人家为了谁呢? 爹走了,那是个秋天,一个高粱红了、谷子黄了的日子。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标题新颖简洁又独具匠心,通过一个错误的算式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它是行文的线索,也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B.小说写到赵泰穿着“长衫”,比学校的老师还显得有文化,表现了赵泰盛气凌人的姿态,婉转地表达了对赵泰的讽刺。 C.“他的泪水掉下来,砸得桌面啪啪响”,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爹”对于赵泰不看同宗、贪图小利的痛心。 D.本文多处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不仅突出了人物形象,也暗示了特定的时代背景,使情节真实可信。
| E.作者善于设置悬念,赵泰的爱财、“骗财”到后来真相大白以及父亲的愤怒、感激等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小题2:“那天晚上,爹好一阵激动,好一番感慨,好一番叹息!”请结合文意说说“爹”激动什么?感慨什么?叹息什么?(6分) ? ? 小题3:文章结尾一段,作者特别强调“爹”走的时候,是一个“高粱红了,谷子黄了”的日子,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6分) ? ? 小题4:关于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赵泰爷爷,也有人认为是“爹”。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理由。(8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选E得3分,D得2分,C得1分 小题2:“爹”贫穷、淳朴、本分、老实又有点狭隘。①爹激动是因为在困难时期,赵秦爷爷不顾仁义道德,不看同宗同族光天化日之下欺负我们。我被赵秦爷爷骗去4分钱。②感叹的是赵秦爷爷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人竟然可以用2乘以3得8来欺骗不识数的“我”。 ③叹息的是不识数没文化终将被人欺侮。 小题3:①交待了“我”爹去世时的自然环境,也暗示了小说的结局,读书改变了我们一家的命运,暗示父亲的愿望实现了,放心地离开了人世;②衬托了赵秦的智慧与远见,进一步突显了人物有文化、有见识的形象特点;③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贫穷愚昧被富足文明代替,揭示了作品主题。 小题4:示例:赵秦爷爷是主人公,①小说主要情节是在一个贫穷落后的时代,赵秦故意多收4分钱,以此逼近“爹”送我上学,从而改变了我的命运;②在赵秦爷爷身上体现了在贫穷落后生活中的人所拥有的智慧和眼光;③作者借赵秦爷爷和我的故事,反映知识对我以及整个农村的改变这一主题。
本题解析: 小题1:A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它是行文的线索”说法错;B“表现了赵泰盛气凌人的姿态,婉转地表达了对赵泰的讽刺”错。C项,不仅有对赵秦的痛恨,还有对儿子不识数受欺负、家里穷没办法供孩子上学读书的痛心。 小题2: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需要学生从文中人物的言行入手,分析言行后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因素。 小题3:这是一道语句作用题,可以从结构作用和内容作用两个方面入手分析。这一段的内容主要在结构上起暗示结局作用,在内容上用于烘托人物形象,深化小说主题。 小题4:这是一道探究题,赞同哪个观点都可以,但要结合文章内容,做到言之成理,有理有据。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故事,回答问题 第二次冒险 退休教授安德鲁是个言语不多的人,然而谈及他一九四四年春的那回遭遇,就会激动地滔滔不绝,我们也会听得入迷。 那是在大规模反攻的前夜。盟军向德国控制的法国诺曼底地区空投了伞兵,安德鲁就是其中之一。不幸,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那时候差不多天亮了,那些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没找到,也见不到自己的伙伴。 他懂得,必须马上找地方隐藏起来。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个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家住宅。他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总得碰碰运气。他朝那住宅奔去,一边温习着出发前刚学的几句法语。 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妇女——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眼光善良而镇定——开了门。她的丈夫和三个幼小的孩子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着就把美国兵推进壁炉边的一个大碗橱里。 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冲锋队员闯了进来。他们已经看到这个伞兵的降落。这是附近唯一的房子。他们搜查也很彻底,转眼之间就把这个伞兵从碗橱里拖了出来。 无需履行手续,德国人依照惯例,把女人的丈夫当场枪毙。女主人和孩子放声大哭起来。如何处置俘虏安德鲁,德国兵却有一场争议。由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得暂时把他推进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了。 棚屋后面,有一小小的窗口,越过田野就是树林。安德鲁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他刚跑进树林,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叫嚷声,他们有条不紊地搜索着,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但伞兵没有失望。他一回头又跑进田野,穿过院子。院子里还躺着那个被害者的尸体。这个美国兵再次敲响了他们家的门。 女主人很快地走出来。她脸色苍白,泪流满面,笔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刚才的到来,使他失去了丈夫,孩子们失去了父亲。 “当然,快!”她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的碗橱里。德国冲锋队员再没有到这户农家搜查。 小题1:上文对女主人的刻画只用了寥寥数语,但人物却非常鲜明,请概括她的性格特点(3分) 答:? 小题2:“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安德鲁从哪些情况判断出“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3分) 答:(1)?? (2)? (3)? 小题3:那个刚刚失去丈夫的法国女人因为什么原因再次收留了那个美国伞兵(2分) 答: ? ?? 小题4:文题“第二次冒险”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1)?;(2)?。
参考答案: 小题1: 小题1: 小题1:  小题1:(1)安德鲁第二次跑回农舍冒险向农妇求援; (2)农妇在丈夫被杀后再次冒死将安德鲁藏起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契诃夫轶事?(俄)布宁 (一) 他的自尊感和独立性都很强。但他没有特别地表现它,因为它就像镭一样从他身上放射出来。他虽然尊敬很多人,却不畏惧他们,而仅仅畏惧托尔斯泰一个人,就像人们害怕他们所热爱的,或者所崇拜的人一样。 有一次,他为了去见托尔斯泰,花了几乎一个钟头的时间来决定穿什么样的裤子。他从卧室里进进出出,一会儿穿这条裤子,一会儿又穿另一条。 “不,这条裤子窄得不像话!”他说,“他会以为我是个下流作家。” 于是他进去换了一条,又走出来,笑着说: “这一条又宽得跟黑海一样!他会想我是个无赖……” (二) 我在雅尔达住了很久,几乎是全部时间都在他家度过。我常常在他那儿坐到深夜才离开,他还说: “明天您早一点儿来。”我有时会拒绝他的邀请。这时,他会摘下眼镜,把手按在胸前,一字一句地重说一遍,苍白的唇上露出隐约可见的微笑: “布吉尚(契诃夫对布宁的戏称)先生,我恳切地请求您来!您要是觉得和我这个‘被遗忘的、老朽的作家’在一起太无聊的话,那您可以跟我妹妹玛莎,跟我的妈妈(她非常喜欢您)或跟我的妻子――匈牙利女人克尼普西茨坐坐。我们可以一起谈谈文学……” 我很喜欢他。这种固执使人感到亲切。我常常去找他,而且常常是这样的:我们在他的书房里看报,默默地坐整个上午。偶尔也能在报纸上看到一些有关我的话,而且经常是写得很蠢。这时他马上会安慰我,使我很感动。他说: “他们写我时就更蠢,骂我也更凶。要不然就是一整年一个字也不提起我……” 有这样的事,人们发现我有“契诃夫情调”。他活跃起来,甚至激动了: “咳,这有多么蠢啊!别人也一直说我有‘屠格涅夫情调’。我和您,就跟一般的狗和机灵的猎狗一样。我从您那儿一个字也偷不过来。您比我更敏锐。看,您能写‘海发出西瓜的香味……’写得真妙,我就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来。您是贵族,是‘俄罗斯一百个文学家中’最后一个。而我呢,却是平民,并‘以此为豪’。”他引用自己讲过的话,笑着说,“至于谈到描写女大学生,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什么女大学生?” “您记得我和您一块编过的那个故事吧:天气炎热,哈尔科夫附近的草原,一列很长的邮车正在奔驰着……您补充说,一个腰束皮带的女大学生站在三等车厢的窗边,吹着一杯热茶。茶水顺风飘到从另一个窗子探出头来的一个胖绅士的脸上……” 就是这种对艺术细节的构思把我们紧连在一起了。 (三) 他喜欢反复强调,一个人如果不写作,不经常处于那种能打开艺术家眼界的艺术气氛里,那么,即使他有所罗门王的聪明,也会感到自己是空虚和无能的。 有时候,他从抽屉里拿出札记本,扬起头,夹鼻眼镜闪着光,把本子在空中摇着说: “整整一百个题材!真的,先生!我不像你们年轻人!我是工作者!您想要吗?卖给您两个题材?” 有一个作家诉苦说:他开始写作是那么软弱、差劲,他惭愧得简直要流泪。 “唉,您说什么,您说什么啊!”契诃夫叫道,“开始时差劲,这才好!您要知道,如果一个初起的作家马上就写出好作品,那他就没有前途了,写作就完了。” 他热烈地证明道:成熟得又早又快的人只有那些天才,再不就是有能力的人,也就是说,是那些没有独创性、实际上又无才华的人。因为能力本身多半就是善于适应,它容易生存。而才华却像一切活的东西一样,它生长着,逐步寻找表现它的途径,也常常迷路…… “唉呀,上帝啊,我胡扯了些什么呀!”他说。 【注】:本文节选自《契诃夫轶事》,有删节。布宁(1870-1953),俄国作家,十月革命后流亡巴黎,193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小题1:在文中(二)划线句子中,契诃夫是怎样把自己和布宁比作狗的?为什么要这样比?请简要说明。(4分) 小题2:全文主要表现出契诃夫哪些特点?(5分) 小题3:你如何理解文中(三)划线句子的含义?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契诃夫把自己比喻为一般的猎狗,把布宁比喻为机灵的猎狗。(2分) 这样比是为了表现布宁敏锐的文学嗅觉;(1分)同时也是为了表达对布宁的鼓励(安慰、赞赏)。(1分) 小题2:(1)自尊感和独立性很强。 (2)热情鼓励文学青年。 (3)勤奋积累和写作。 ?(4)乐观自信,风趣幽默。(以上四点答出两点给1分, 2点给3分, 3点给4分, 4点给5分) 小题3:艺术才华和艺术的独创性,是在长期创作实践中生成的,它要逐步寻找表现的途径,而且不一定成功。(2分) 除了天才以外,有能力做到一写就出好作品的人,只能证明他善于适应,容易生存,不能证明他具有艺术才华。(2分) 成熟得早反而容易使作家失去创作的活力,失去对独创性的追求,所以也就失去了写作的前途。(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不难,结合后文“我从您那儿一个字也偷不过来。您比我更敏锐。看,您能写‘海发出西瓜的香味……’写得真妙,我就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来”可以看出来,是用以赞美布宁灵敏的文学嗅觉。 点评:本题所选句子较好,它隐含了问话者的情感。这样的句子往往会运用某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使表达的意思含蓄委婉,解答时就是要挖掘出句子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类题最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小题2:本题基本上可以从原文的关键句中来概括答案:“他的自尊感和独立性都很强”“偶尔也能在报纸上看到一些有关我的话,而且经常是写得很蠢。这时他马上会安慰我,使我很感动”“他喜欢反复强调,一个人如果不写作,不经常处于那种能打开艺术家眼界的艺术气氛里,那么,即使他有所罗门王的聪明,也会感到自己是空虚和无能的”“布吉尚(契诃夫对布宁的戏称)先生,我恳切地请求您来!您要是觉得和我这个‘被遗忘的、老朽的作家’在一起太无聊的话,那您可以跟我妹妹玛莎,跟我的妈妈(她非常喜欢您)或跟我的妻子――匈牙利女人克尼普西茨坐坐。我们可以一起谈谈文学……” 点评:人物传记通常是通过纪实的手法来刻画人物。所以此类文章一般都会出一个概括人物性格的题目。这是一常规题。考生平时的训练要多训练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 小题3:后文“成熟得又早又快的人只有那些天才,再不就是有能力的人,也就是说,是那些没有独创性、实际上又无才华的人。因为能力本身多半就是善于适应,它容易生存。而才华却像一切活的东西一样,它生长着,逐步寻找表现它的途径,也常常迷路……”解释了为什么“如果一个初起的作家马上就写出好作品,那他就没有前途了,写作就完了” 点评:本题考点上与第一小题重复了,但解答的方法截然不同。第一小题要求指出隐含义,而本题更侧重于找到相应的答题区间分析归纳,所以考生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由于在规模效益上缺乏优化理论指导,导致了世界性的片面追求规模,误认为托拉斯式的企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物极必反,企业过于庞大,带来了无法克服的弊端,即( )第一,管理上的宝塔式层次结构,形成了恐龙式的头小尾大庞然大物,实现任何一个较重大的决策都需要花去很长的时间,使决策效率太低,往往因此失去了大好机遇;第二,巨型企业的管理费用太高,缺乏竞争力。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A.巨型企业急需优化理论指导。 B.巨型企业效率太低、管理太差。 C.巨型企业即将没落。 D.巨型企业的形成是受托拉斯巨型企业的影响。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和西方的悲剧在哪里有着最接近的特征呢?我认为,是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古希腊悲剧中。例如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就呈现着与古希腊悲剧更相接近的美学特征。 在这里,首先存在着人类为什么会产生悲剧观念的问题。它是在人类感受到自我与整个宇宙、整个大自然、整个世界的分裂和对立中产生的。 在《精卫填海》中,“东海”体现的是宇宙的意志、世界的意志和大自然的力量。精卫为了寻找、享受自己的自由和幸福,被大海溺毙。她对给她带来巨大灾难的东海充满恐惧也充满仇视。精卫无法向东海屈服,她要填平东海,消除产生她的灾难的根源。但她力量的微弱和体现着宇宙、世界、大自然力量的“东海”的浩瀚,使她永远无法达到她的目的。而我们却在她的悲剧性的抗争中感到了她的情感的力量、意志的力量,感到了她的主体性的自我存在。在这里,有人类自我存在的悲剧意识,有贯穿于这个神话故事的悲剧精神。这种悲剧意识是在精卫与“东海”的分裂和对立的意识中产生的,这种悲剧精神是由精卫对带给她灾难的“东海”的始终未泯的恐惧和仇视的情绪构成的,这种始终未泯的恐惧和仇视使她产生了坚定不移的意志,这种坚定不移的意志支持了她始终不懈的填海行动。所以,悲剧精神是人类特定情感、意志和行动的构成体。 在《夸父逐日》的神话中,夸父不自量力,但也正因为他的不自量力,使他要与日竞走,终因焦渴而死,但却使他的生命充满了力量,充满了英雄主义的精神。 我们把中国古代这两则神话故事同古希腊悲剧对照着思考,就会看到她们有极为接近的美学特征。在古希腊的悲剧中首先贯穿的是人和神的对立。在古希腊的文化中,“神”是体现宇宙的意志、世界的意志和大自然的意志的,人和神的对立就是人和宇宙、世界、自然的分裂和对立。在这种对立中,“神”的力量是奇大无边的,“神”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但是,人类却不可能完全遵从神的意志,他有他不能没有的独立的愿望和追求。比如“神”不把火种交给人类,但人类需要火种,普罗米修斯违背神的意愿,偷了火种交给人类。他违背了神的意志,受到神的惩罚,就被铁链锁在高加索山上。但失败没有使他屈服,他在反抗宙斯的专制权力中表现了自己的力量,表现了自己的英雄精神。他的悲剧得到了人们的同情和怜悯。俄狄浦斯王注定要杀父娶母,这是神的意志。他无法逃脱自己悲剧的命运,但他一直都在努力反抗神的意志,正是他反抗自己命运的努力使他在自己的悲剧中站立着,表现了自己的崇高。悲剧人物之所以是悲剧人物,是因为他反抗的是主宰着整个人类的力量,这力量是他永远无法战胜的。在这种反抗中,人的主体性的力量才被发挥到了极致,人们才在悲剧人物的身上发现了自己所蕴藏的全部能量。 在总体的审美形态上,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悲剧故事与西方古希腊的悲剧有着最为接近的特征,它们都在悲哀与力量的结合中表现出自己的崇高性。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们表现的是人在宇宙、世界、大自然面前的命运,是古代人的命运的悲剧。(节选自王富仁《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 1.对人类悲剧观念产生原因的理解,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 A.人类对整个宇宙、世界、大自然始终怀有未泯的恐惧和仇视。 B.人类渴望拥有撼动整个宇宙、世界的意志和战胜自然的力量。 C.人类感受到自身的意志和力量是与整个宇宙、世界、大自然分裂和对立的。 D.人类不能完全遵从神的意志,但在抗争中,自己不得不放弃独立愿望和追求。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悲剧与古希腊悲剧都是体现人与宇宙、世界、自然的抗争,两者在总体的审美特征上是完全一致的。 B.夸父在与日竞走中将自己的能量发挥到了极致,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崇高精神——英雄主义,这也就是古代神话中的悲剧美。 C.悲剧精神是人类的情感、意志和行动的构成体。 D.对于“精卫、夸父和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这些悲剧人物,作者充满了赞赏和支持,希望人类都像他们一样创造悲剧美。 3.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悲剧有很接近的美学特征,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悲剧中的人物在顽强的反抗神的意志的过程中,显示出浓烈的悲剧性。 B.人本身独有的潜在能量,在与整个宇宙、世界和自然的抗争中,没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和发挥。 C.崇高性是在人类的自身意志力量和与神抗争失败的悲哀中充分展示的。 D.中国神话故事中的整个宇宙、世界和自然与古希腊悲剧中的神,都是不可战胜的主宰人类的力量。
参考答案:1.C 2.B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