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运用题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字数不得超过所给空格数(含标点符号)。
大栌榄树是曾经生长在毛里求斯的一种珍稀树种。如今在地球上已难觅踪影。?①??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美国一位科学家的研究认为,?②?,而渡渡鸟在三百年钱灭绝了,因此,大颅榄树也跟着消失了;后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大颅榄树的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于是,又有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假说: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了大栌榄树的消失。不过,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验证:?③?;如果被证伪,则会被抛弃。
参考答案:①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②大颅榄树的种子发芽需要渡渡鸟的肠胃软化;③ 如果被证实是真的,则大颅榄树灭绝的疑团会被采纳。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第一空,从前句“已难觅踪影”和后句“提出多种假说”可得出“①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第二空,由“而渡渡鸟” “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可得出“②种子发芽需要渡渡鸟的肠胃软化”;第三空,由“如果…,则…”可得出相反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图表,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信息和结论,完成题目。

土地出让金(亿元):口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土地出让金增幅(%):×××
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
2010年,在两轮房市调控之下,全国土地出让金数额仍再创新高,为27111亿元;(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这一比例是空前的,反映了(3)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增幅再创新高,达到70.4%
(2)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再创新高,为76.6%
(3)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极度依赖(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科举时代的莘莘学子,寒富苦读,为的就是金榜题名,为的就是荣华富贵。
B.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C.我们不要被眼前这这几十吨重的庞然大物所吓倒,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毕其功于一役,就一定能把这部机器装上车。
D.我的家乡有一片竹林,万竿碧竹,郁郁葱葱,蔚为壮观。这景色让我久久难以释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使用对象问题。A项中的“莘莘学子”意思是“众多的学子”,古代有许多的读书人,他们读书都有着“金榜题名”、“荣华富贵”这些共同的目的,这一成语用在这里是恰当的;B项中的“抛砖引玉”是个谦辞,比喻自己先发表粗浅的意见或文章,目的在于引出别人的高见或佳作,这个词只能用于自己,这里小王同学把它用在陈教授身上,用错了对象;C项中“毕其功于一役”是个比较生僻的成语,意思是“一次行动便完成应分几步去做的全部事情,形容一举而全功告成,也形容急于求成”,这里把它误用成“竭尽全力,一气呵成”之意,曲解了她的意思;D项中的“释怀:一词意思是”(爱憎、悲喜等感情)在心中消除(多用于否定),句中把它用在“景色”上,“景色“是个客观事物,而不是人的感情,因而用得不恰当。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中国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毅然决然地把西方这一套理论搬进来,并当成宗旨“鞠躬蹈之”,于是中国现代文学便踏上了扑溯迷离的“进步”之路。
B.如果我们把这种现象用理论的眼光来加以统摄,那么,它可以被说成是人的认识的滞阻,它可以作为一种潜意识孕含于人的内心。
C.在这阴谋诡计永远压倒真理、正义受到嘲弄的地方,在这最鄙薄的情欲和最无稽的恐惧常临驾于人类的神圣利益之上的地方,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D.一篇好的高考作文,不是充斥着华丽辞藻的作文,而是有“个性”的作文。这里所谓的“个性”,并不是“惊世骇俗”的“歪理”,而是对材料中某一个问题本质的深入挖掘,写出真实的“自我”与诚挚的情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扑溯迷离—扑朔迷离。B.孕含—蕴含。C.临驾—凌驾。
本题难度:简单
5、语言运用题 谈下面一段话,试概括出“草根文化”的四个主要特性。(每点不超过6个字)(4分)
社会学家、民俗学家艾君在《改革开放30周年解读》中对草根文化这样界定:“草根文化,属于一种在一定时期内由一些特殊的群体、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潮流,它实际是一种‘副文化、亚文化’现象。它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质,属于一种没有特定规律和标准可循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动态的、可变的文化现象。它区别于阳春白雪的雅文化、上流文化、宫廷文化以及传统文化。”他认为,健康向上的“草根文化”会形成对主流文化的重要补充,但愚昧落后的“草根文化”无可否认也会对传统意义上的主流文化带来辐射、腐蚀和冲击。
“草根文化”的特性:
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1)社会性(答“副文化”“亚文化”亦可) (2)平民性
(3)动态 性(或可变性) (4)两面性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