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三)
2017-11-05 20:32:5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父亲的一课
王熙章
  16岁那年,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那些枯燥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渐渐地,一有空我便溜到与培训中心相邻的“创世纪”网吧上网玩游戏,几个月下来,我微机知识没学到多少,倒是对那些神奇莫测的游戏入了迷,经常玩个通宵达旦。
  网吧老板是一个过早秃顶的中年男人,在众多网民中,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两句:“玩物丧志,这词儿你懂吗?”
  世上哪有老板赶顾客出门的道理?我把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黑地。
  一天,父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我。我正痴迷地玩“僵尸与侠客”的游戏,突然听到身后一个声音说:“好!精彩,好安逸哟!”
  这话音好耳熟,方言土语在城里极少能听见。我猛回头,只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说:“章子,精彩,来,继续玩!”
  我做梦也没想到父亲不但不骂我,竟然让我教他玩游戏。我兴奋地抓住他的手,教他如何选择按键、如何控制鼠标、如何躲避对方的打击、如何出击,没想到父亲学得还真快,不到3分钟便投入于那醉人的游戏中。
  一晃7天过去了。父亲的玩法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上瘾,竟好几天通宵达旦泡在网吧中。
  这时,我的衣袋中只剩下30块钱了。父亲省吃俭用,每月寄400元钱给我做生活费,我却将它们全都消费在了这些醉人的游戏中,刚过了半个月,我的衣袋就快空了,再向父亲要钱,我开不了口。
  那天在网吧里,父亲问我:“章子,身上有钱吗?拿出来,让爸过足这把瘾!”
  一听这话,我的脑袋便“嗡”地一下大了。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父亲是个复员军人,只听说他在城里有一个战友叫方伯雄,我到城里来上学,父亲便让我去找方伯伯,可我却压根儿没心思去见那些古板的人。
  那个秃顶的网吧老板又来催缴费了。按每小时两元结算下来,父亲已欠费300余元。眼看父亲翻遍他所有的衣兜,再也没有翻出一分钱来,我心里焦急万分。
  网吧老板呈现出他从未有过的凶相,威胁说:“3个小时内不缴清欠费,就把你们扭送到派出所。”父亲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偷眼看着网吧老板那副讨债不成不罢休的架势,不由胆战心惊。
  我退下手腕上那块花去父亲80元钱买给我的手表作抵押,谁知网吧老板竟然不屑一顾。
  父亲指着他身上那件过年时新买的呢大衣诚惶诚恐地说:“要不,我、我脱下这身衣服给你?”// 网吧老板用鼻孔哼了一声说:“一个乡下人的破衣服,能值几块钱?”
  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将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人在对我的父亲指指点点:“没钱玩什么游戏?乡巴佬!”这时我看见父亲的嘴角抽了抽,就在那一刻,我感觉那讥讽的话语就像皮鞭似的抽打在我的脸上。我发狂似的冲出人群,找我的同学去借钱,可他们一见我,仿佛都如见了瘟神,慌忙离去。
  “天哪,这个时候,我到哪里去弄钱解救我的父亲?”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在心里说。我不禁悔恨交加。回到网吧,跪倒在父亲面前,我痛哭失声地说:“爸,是我害了你,我不该教你玩这种害人的游戏!”
  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他一把拉起我说:“孩子,你终于明白了,这就叫玩物丧志!来,爸给你介绍一位伯伯,他就是我在家跟你提起过的方伯雄伯伯!”
  我抬起头来,顺着父亲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网吧老板一反常态,正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 (节选自《当代微型小说精选》)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神情古怪”一词表现了父亲看到“我”痴迷于网络游戏的惊诧感觉。
B.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塑造出方伯伯这一形象丰满的人物,使小说情节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C.小说中描写围观人群对父亲讥讽的话语、同学对“我”借钱时的慌忙躲避,是为了反映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和冷漠。
D.这篇小说以“父亲的一课”为题,意在表现父亲对“我”的一次教育。小说以“我”沉溺网络游戏为开端,“我”到处筹钱替父亲还债是小说的高潮。
E.小说中的“我”对学习微机课程感到枯燥,却对网络游戏非常痴迷,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对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思考。
2.小说中,“我”的,情感态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转变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描写了一位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对于这种方式,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异议,你的看法怎样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不超过1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幸运之神的礼物
韩晓玲
  我失业了,为什么工作才一年的我会失业?说真的,我也不知道。总之,我心里烦透了,我手中还捏着那六把与我先前的工作有关的钥匙,看见它,我更烦。我该怎么处理它们呢?扔掉!我果断地作出决定,让他们和我一起倒霉吧。很轻松地一甩手,伴着清脆而又碎裂式的一声,我丢掉了它们,也丢掉了我曾经满心喜爱的工作。
  我颓丧地回到家中,不知道怎么面对我的父母,像丧家犬一样溜进自己的房间,躲在里面,什么人也不想见,甚至永远也不想出来。幸好家里没有人,此刻颓丧的只有我一个人。
  “叮咚!……叮咚!……叮咚”谁这么讨厌,按了这么久门铃,还不死心,得,不要耽误了什么要紧事,否则我的霉就倒得更大了。
  “谁啊?”我半开着门说。
  “请问……”一个捡垃圾的老妇,一身脏兮兮的衣服,拎着半袋废品。那满脸的皱纹此时也令人生厌。
  “不在!”我砰地关上了门。哎!幸运之神,你就不能光顾我一下吗?哪怕一下下也好啊!在我最需要工作的时候,干嘛安排一个捡垃圾的老妇来刺激我呢?
  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欲哭无泪地呆了48小时,思想快要决堤。
  还是出去走走,工作不会从我房顶上降落,何况我的房顶完好无损。我慢慢走出家门,尽量避免碰到熟人,可是,“愈欲之,愈反之”,用这句话来概括我的近况大概最合适不过了。
  然而,我意外地发现,很多人都在对同一件事怨声载道,我家楼上的小杨问我:“大概也没错过你家吧。这两天啊,有一个捡垃圾的老妇,几乎把我们宁静小区搞得鸡犬不宁。差不多每家人家的门都让她敲过了,拿着六个钥匙,说是要找失主,这本来是件好事,应该拥护、配合不是?可是,挨家挨户会影响……”
  钥匙,六个!我猛然一惊。
  “她现在在哪里?”我打断小杨的话,火一样地窜出这句话。
  “干什么啊?”小杨很诧异。
  “告诉我啊。”我很着急。
  “我怎么知道!”
  我开始沿街寻找她,努力回忆着她的模样,然而,一天徒劳。
  我没吃晚饭就睡在床上,家里只有我一人。“叮咚!……叮咚!……叮咚”?又会是谁?
  我打开门,一个脸上皱纹斑驳的老妇站在门外,显然是劳累过度,她的背已经有点佝偻。这次她似乎已经没有力气说话,用右手擎起一小串钥匙。
  “是我的!……进来……进来喝口水吧。”我近乎失语。
  她爽朗地笑了,露出大银牙:“不用了,终于找到了!”她如释重负,“我在楼下捡到的,已经两天了,六个钥匙的嘞,我想丢的人一定很着急的,也肯定就在这附近。找到就好了,我走了噢。”
  “谢谢你!”我想说的,可这几个字却哽咽在了我心口。
  她一步一步地向楼下走去,向垃圾箱走去……
  我转身回到房间,坐到电脑旁,开始写我的个人简历……——《写作》2011第一期(有少量改动)
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情节简单,人物也不复杂,但却揭示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人深思。
B.小说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和刻画人物形象。
C.小说的结尾通过对“我”的动作描写暗示了“我”的思想变化,令人回味。
D.小说以“一串钥匙”为线索展开情节,有较深的意蕴,构思巧妙,结构严谨。
2.开头说“为什么工作才一年的我会失业?说真的,我也不知道”,但透过本文的描述,“我”失业的原因至少有哪些?试概括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捡垃圾的老妇有哪些特点?她对情节结构、对“我”这一人物塑造各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的标题“幸运之神的礼物”有怎样的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①借着纪念京剧武生一代宗师盖叫天先生去世40周年,上海京剧院近日发起名为“南英北杰”的盖派经典剧目习演活动,将与观众久违了的盖派武戏《武松》和《白水滩》《一箭仇》《七雄聚义》等重新推土舞台。
  ②昔日在京剧演出中独占半壁江山的武戏,因为诸多原因,逐渐被挤到了舞台边缘。武戏衰落,曾让盖叫天的嫡孙张善麟灰心不已:“什么盖派、什么武戏,就让它躺在棺材里吧!”而今,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10多位武生演员齐聚一台,排演《武松》等盖派名剧,71岁的他自然欣喜,但久藏内心的忧虑并未消除。当7出盖派武戏连续3天在逸夫舞台集中上演之后,像《武松》这样的武戏大戏又将在观众眼前消失多久
  ③时下的京剧界,热衷排演新编戏。各家国有的京剧院团,现在都已经没法靠自己的演出收入来维持生计,于是纷纷转向新的“谋生方式”:排演新编戏、力争拿大奖,拿了奖便有“资本”,有了“资本”就可获得政府资助。奔着评奖去的新编戏,大多讲究“戏以栽道”“深刻内涵”,而那些注重在舞台上翻、扑、跌、打的武戏,难以承受 “思想之重”。上海京剧院院长孙重亮直言:“京剧舞台上如今的新编戏,绝大多数是文戏,重文轻武的情况十分严重。”
  ④新编戏得奖,自然“荫及”主演新编戏的文戏演员。剧目获奖,同时为演员设置的各类表演奖也纷至沓来。得过奖,文戏演员评职称、涨奖金,一切水到渠成。武戏演员呢?新编戏里做不成主角,跑龙套吧。在这样的格局下,文戏和文戏演员是剧团的主角,武戏和武戏演员似乎有点可有可无。
  ⑤有人说,时下的京剧舞台给传统戏留着空间,还是可以演武戏的。但圈内人都知道,演《锁麟囊》这样的传统文戏,演员可以连演几个晚上。演武戏呢,扑腾完 40分钟一出折子戏,演员就累趴下了,更甭提全本《武松》这样的大戏。这回演2个多小时的全本《武松》,张善麟找来6位武生演员“接力”演,才敢确保把戏顺利演完。
  ⑥其实,就算有人情愿“累趴下”,武戏的演出机会也不多。一般的青年武戏演员,一年能轮上几回做主演?上海京剧院副院长张帆有些无奈地说:“恐怕不足10次。”其余时间,他们给文戏演员跑龙套。武生名家奚中路为寻求演出机会,经常到温州等地搭班小剧团,在条件简陋的剧场里演。台上的英雄,在台下找不到用武之地,其苦涩滋味,非亲历不能尽知。
  ⑦无奈之下,张善麟的学生们一个个离开了京剧舞台,有的跑去影视剧组充当武行,虽然还是跑龙套,辛苦依旧,但收入到底比留守京剧多了好几倍。看着自己中意的弟子远去的身影,张善麟渐渐心灰意冷:“早年的梨园行还讲究"江湖一点绝,莫对妻儿说";现在,只要有人真心愿学盖派戏,我绝不保留。”可还有多少演员能静下心来跟他学武戏,又有多少人肯忍受聚光灯总打不到自己身上的落寞呢?
  ⑧落寞如此,但武戏演员只要还有舞台梦想,武功就不能不练,一天都不能停。
  ⑨演武戏,讲究“闲时练、忙时演”。张善麟说,盖叫天常带他一起练功。清早扫地,就得拉开武功架势,一会儿“雄鹰展翅”,一会儿“燕子抄水”……“拉山膀”时,一旦手没到位,盖叫天的戒尺就落了下来,一遍遍地打,直到孙子一下到位,并且分毫不差。
  ⑩上海东湖路上盖家的院子,是盖叫天和儿孙们的练功地。张善麟说:“武戏演员就得常跟"洋灰地"亲密接触。在水泥地上练吊毛、倒僵尸,这身体才硬实。身体只有习惯了"硬碰硬",上台开打时,动作才能干净利落,一抬腿、一招架、一个把式,才优美、帅气。”
  然而,这样的要求,如今的武戏演员已极少能做到了。张善麟告诉记者,盖叫天当年教他们练“云手转身”时,右脚弯曲抬起,脚底朝上,这鞋底上要能放平一碗水--他感慨:“这样的绝技,还有多少武戏演员肯下功夫去练?现在的武戏演员大多惜命,哪肯再像爷爷那样玩命!”他曾试着让8岁的孙子练练京剧武功,未必一定要继承祖上衣钵,但必定可以强身健体。不想,他还没使上当年盖叫天对自己“打戏”的老招,孩子的妈妈已然出面拦阻:“这样练功,孩子受不了,我们还是不学了吧。”张善麟叹口气,说:“学盖派,做京剧武生,确实苦。爷爷盖叫天当年断腿再接、再演《武松》,现在有多少人肯吃这样的苦?特别是有多少人肯让孩子吃这样的苦?”
  于是,京剧武戏里的好玩意,一样样遗落在了时光里。当然,也有人将之拾起,奉为宝贝。当年陪着盖叫天练功的于占元,到香港开戏班,把盖派武功传授给了成龙、洪金宝等徒弟,还为徒弟们创作了一出以打为主的戏《七小福》,后来,人们就用“七小福”称呼于占元的这帮得意门生。当成龙、洪金宝等成长为一代打星,盖派武功也渗透在了银幕上。只是,如今极少有人知道,成龙他们跟盖叫天、与京剧的武戏有着怎样的关联。(2011年2月25日《文汇报·京剧武戏被挤到了舞台边缘》)
1.京剧有四大行当,“武生”属于“生”行,请再写出其中的一个行当名称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画线句中,状语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难以承受‘思想之重’”在文中的含意是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于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首段“借着”一词已隐约透露出观在京剧武戏的处境困难。
B.第③段画直线句,表明京剧界热衷新编戏是为了“获得政府资助”。
C.策⑦段“江湖一点绝,莫对妻儿说”是京剧武戏衰落的历史原因。
D.第12段盖派武戏某些“好玩意”经过传承、创新渗透在了银幕上。
5.第⑨⑩段引用张善麟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全文,分条概述“京剧武戏被挤到了舞台边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市场经济的发动解放了人们曾经备受压抑的自然本性,而市场经济本身却没有也来不及为人们自然本性的弘扬勾划一个界限,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现象,诚实的堤坎以日甚一日的速度被一段一段地冲决了。比如笔者有一个当教师的朋友,填写副教授申报表的“外语水平”栏时,不按照统一口径填写“熟练阅读”,却据实写了“略知一二”,但“略知一二”却不符合副教授的任职条件,所以他很轻松地就被淘汰,直到次年填了“熟练阅读”,才获取了副教授的头衔。相对于大多数教授们的外语水平来讲,“略知一二”本来还是他的优势,但能否评上副教授,主要并不在于你的外语程度怎么样,而在于你怎么说。至于那些经验材料、报告之类的公文里有多少水份,人们早已不想去辨别。这一段作者列举某教师填写申报表的事例,在文中是为了说明什么?下面准确复述的一项是.
A.社会对不诚实的行为表现了宽容。
B.人们保持自己的诚实软弱无力,可怜无助,最终受到嘲弄。
C.市场经济未能为诚实的张扬划定一个界限。
D.现实无情地将这位教师的诚实的堤坎冲决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国学狂人”刘文典传奇的一生
柳已青
提起古籍校勘大家刘文典,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狂生的形象,风骨嶙峋,清高孤傲,特立独行。刘文典的逸闻广为流传,在安徽大学任校长时,与蒋介石发生争执,痛斥蒋介石为“新军阀”;在西南联大时期,跑警报遇到沈从文,喝斥沈“你为何跑警报”;圆月之夜为联大学生讲《月赋》;因迷恋云南鸦片和火腿,被称为“二云居士”,最终因贪食鸦片离校未归被解聘…… 这是人们熟悉的刘文典。
刘文典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一面。早年参加同盟会,师承刘师培、章太炎,发扬光大“章疯子”的狂狷个性,章太炎曾作联语“养生未羡嵇中散,疾恶真推祢正平”赠刘文典。追随孙中山,担任秘书,起草英文电稿。在新文化运动中,刘文典加盟《新青年》,高举科学大旗。执教北京大学时,参与营救陈独秀,驱逐章士钊。任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时,请陈寅恪出大学入学考题对对子“孙行者”。……在云南大学执教时期,被尊为国宝级教授,成了云南省主席的“座上宾”,吸食鸦片,是云南省政府特批的。1946年10月,刘文典为蒋介石60大寿写骈文祝寿。
《狂人刘文典》作为第一本为刘文典而作的传记,以翔实的文史资料,展现了被忽略的“国学狂人”传奇的一生。作者章玉政为写此书,深入北京、云南、安徽等地的图书馆、档案馆查阅第一手的资料,访问知情人,厘清了刘文典生平中的“疑点”,做到了记其事功,传其神采。
作者这种严谨、细致、扎实的态度,使得这本传记建立在有价值的史料之上。章玉政在《狂人刘文典》后记中说,尽量坚持“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的史家态度,强调故事性与学术性并存。写作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书中有美中不足之处。笔者觉得有些地方作者下的判断过于草率了。
比如,刘文典被西南联大辞退这桩公案。有时,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分歧,即使相同的史料,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1943年刘文典应普洱(磨黑)大豪绅、盐商张孟希之邀,为其母撰墓志,张孟希赠他“云土”50两。他的普洱之行遭到了联大同事的非议,认为她不堪为人师表。闻一多强烈反对,坚决不再聘请。即使刘文典收到了聘书,也要收回。于是,刘文典被联大解聘。章玉政在“恩怨闻一多”这一章,有为刘文典翻案的意味。刘文典磨黑之行,章玉政解释为生计所迫;刘文典贪食鸦片,章玉政归结为缓解丧子之痛;刘文典被解聘,归结为与闻一多的恩怨和矛盾。刘文典被解聘的真正原因,在梅贻琦延迟回复刘文典的信中,说得很明白:“尊驾亦已于春间离校,致上学期联大课业不无困难。”刘文典的磨黑之行,“自问实无大过”,但犯了联大学者的大忌。精神独立,不依附任何权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联大学者的精神写照。
刘文典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有魏晋风度和名士派头,这本传记抓住了刘文典的精神内核“狂”。章玉政认为,刘文典的“狂”,是一种对命运的抗争与努力,是一种对权贵的蔑视与逃离,是一种对尊严的坚守与把握。刘文典和他同时代的学者,在那个动荡起伏的时代,集体绽放“思想光芒”。
12.下列对刘文典的形象分析有误的两项是(?)(5分)
A.人们熟悉的刘文典是一个风骨嶙峋、清高孤傲、特立独行的狂生的形象。
B.刘文典任安徽大学校长时,痛斥蒋介石为“新军阀”。
C.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时期,喝斥斥沈“你为何跑警报”;圆月之夜为联大学生讲《月赋》。
D.刘文典迷恋云南鸦片和火腿,被称为“二云居士”,最终因贪食鸦片离校未归而自动离职。

E.刘文典是一个“狂人”,他的“狂”犯了联大学者的大忌。
13.文章说“作者这种严谨、细致、扎实的态度,使得这本传记建立在有价值的史料之上”的依据是什么?(4分)
答: ?
?
14.联大学者的精神写照是什么?依据文章内容,谈谈应怎样理解刘文典的“狂”。(6分)
答:?
?
?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选用、变换句..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