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名句名篇默写》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2017-11-05 20:38:0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语言运用题  4.为什么说葛朗台占有金子,却是金钱的奴隶?


参考答案:    葛朗台一生疯狂地追求金钱,占有金钱,执迷不悟,在他眼里只有金钱,任何事物,只有它和金钱发生联系才引起他的兴趣。在金钱与亲情的较量中,他不看重妻子、女儿、弟弟、侄子,他被金钱缠绕,限制,剥夺,在金钱与亲情间,他向金钱妥协,所以,他虽然占有大量金子,却成了金子的奴隶。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其他题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小题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小题2:于嗟女兮,?。(诗经《氓》)
小题3:山原旷其盈视,?。(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4:诏书切峻,?。(李密《陈情表》)
小题5:?,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
小题6:亭亭净植,?。(周敦颐《爱莲说》)


参考答案:
小题1:吾尝跂而望矣
小题1:无与士耽。
小题1:川泽纡其骇瞩。
小题1:责臣逋慢。
小题1:榆柳荫后檐
小题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每句1分,每错一字扣1分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子)曰:“赐也亦有恶乎?”(子贡)曰:“恶徽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小题1】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孔子的“中庸之道”。 (不超过40字)(2分)
【小题2】孔子、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请简要分析。 (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中庸之道”是一种行事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要守正不偏,无过不及。(2分)
【小题2】孔子、子贡的言论符合“中庸之道”。(1分)孔子“恶”人违背仁德,偏离“中庸之道”。(1分)子贡“恶”人混淆仁德,假托“中庸之道”。(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题目要读懂文意,再结合知人论世,然后抓住关键词句,加以概括,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这段话的意思是:子贡说:"君子也有讨厌的事吗?"孔子说:"有讨厌的事。讨厌称赞别人罪过的人,讨厌才能不高而毁谤有才能的人,讨厌果断勇敢却固执不明理而阻碍难行的人。"孔子说:"赐,你也有讨厌的事吗?"子贡说:"讨厌窃取别人的而自以为聪明的人,讨厌不谦恭而自以为勇敢的人,讨厌揭发、攻击别人的隐私或缺点而自以为正直的人。"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别概括二人的观点。从孔子的“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可以得出孔子的观点。从子贡的“恶徽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可以得出子贡的观点。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请简要分析“反求诸己”与“人和”的关系。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
答:                                                                     


参考答案:“反求诸己”是实现“人和”的一种方法:通过“反求诸己”(即反省自己),可以提高自身修养,从而使天下人归服,达到“人和”的境界。


本题解析:“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的意思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此“反求诸己”是实现“人和”的一种方法。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
(3)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
(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惜流年,忧愁风雨,____________________。
(6)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可堪回首,佛狸祠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
(10)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
(1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重湖叠瓛清嘉
(2)暮霭沉沉楚天阔
(3)樯橹灰飞烟灭
(4)山头斜照却相迎
(5)树犹如此
(6)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7)一片神鸦社鼓
(8)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9)梧桐更兼细雨;怎一个愁字了得
(10)病树前头万木春
(11)长河落日圆
(12)随风直到夜郎西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