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 读过《瓦尔登湖》的人中,不乏梭罗生活方式的羡慕者及模仿者。梭罗本人并不赞同这样的模仿。他明确地告诉人们,不要模仿他,也不要模仿自己的父母或邻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瓦尔登湖,要以自己的方式去寻找。
? 请以“心中的瓦尔登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泰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贵在不虚此行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泰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要一步一个脚印。”
于丹强调登上最高点,易中天看重步步高、步步实。于丹重视结果,易中天重视过程。二者当然都有道理,而我更欣赏易中天的观念。因为人生有太多变数,所以要享受过程。
先说李白。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原来李白真正要登的不是天姥山,而是仙界,而是精神上的最大自由境地!所以他只是在庐山脚下望了望,便写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飘逸的诗句。九天揽月,五洋捉鳖,四海为家,李白一路潇洒。
再说杜甫。他经过泰山,写下《望岳》一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其尾联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暗合,已成千古佳句。但实际上,杜甫并未登到山顶,他只是把诗一首一首地写实在,充分地表现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他从未有过“我为峰”的感觉,却成了诗圣。
另有安石。他在游褒禅山后写道:“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一次过程不够尽兴的游览让王安石后悔莫及。总结教训,他大刀阔斧地改革。虽然司马光尽废新法,但王安石已问心无愧。
且看苏轼。坎坷使他不再好高骛远,矮矮的赤壁亦足以心旷神怡。他“划然长啸”,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陶潜呼应,只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
清代姚鼐在泰山顶上观日出的描写十分精彩,而我更喜欢他写攀登所见的“苍山负雪”、“居雾若带”等句子。一生能登顶几座高山?所以说“爬了就好”、“一步一个脚印”就好。
李贺怀铅提椠(qiàn,古代用以书写的木板),终成诗鬼;梅尧臣带布袋,天下闻名。有心登顶虽好,不虚此行更妙。
本题解析:
学生写这篇作文,主要有下列立意:
第一种,抓住“一步一个脚印”,写“要踏实”、“不能好高骛远”。这显然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太片面了。
第二种,把于丹和易中天的观点并重。或写散文,说“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境界值得追求,但真登不上山顶也就算了,爬了就好,踏实就好。或发议论,有的把于丹和易中天的观点各论证400字左右;有的各论证三分之一,再把二者结合起来论证三分之一;有的摇摆不定,不明确表态支持谁的观点,只说要努力登山。
我们说,两位教授的观点都有道理,但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若二者并重,则哪一种都写不好,文章的中心都得不到突出;虽然全面理解了材料,却并未选角度。所以,这些立意都不好。
第三种,百分之百地论证于丹或易中天的观点,对另一教授的观点只字不提,既不引用,也不置可否。这也不太好。
第四种,侧重于于丹或易中天的观点进行论证。这样才对。
本题难度:简单
3、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2011年9月4日《成都晚报》报道,88岁的李大爷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场口跌倒,面朝下摔在地上,他想站起来,但力气不够。李大爷躺在地上1个小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没人敢上前扶一把。最终李大爷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另据2011年8月30日《扬子晚报》报道,8月26日,江苏司机扶起摔倒老人,被诬肇事者,好在车内有监控录像,将他整个救人过程记录了下来,还了自己清白。还躺在床上养伤的老人不仅对自己的一时糊涂深表歉意,还让儿子专程向助人为乐的司机和乘务员送来锦旗致谢。
要求:选准角度,立意明确,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例文:
请救救他!
过往的路人啊,当摔倒的老人需要帮助时,为何不伸出你的手,救救他!
请不要转身离去,救救他!确实,你和老人素不相识,没有丝毫血缘关系,像大街上所有来去匆匆的人一样,你们只是萍水相逢。也许他的生死和你不相关,不会影响你的生活,但此刻他就痛苦地躺在你的脚下,你又可曾知道他会是其他许多人生命中的主角,正如你牵挂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一样,他也身系一份家人的牵挂。也许今天他是出来散步抑或是为哭闹的小孙子出来买些好吃的,也许此刻他的家人正焦急地等他回家,可是他却倒在了路边,痛苦而又无助地呻吟着。过往的路人啊,就像你爱自己亲人一样,你是否可把心中的一份爱送给眼前的这位老人;就像怜悯一只受伤折翅的鸟儿一样,你是否会在同情之余帮他一把,救救他!
请不要犹豫彷徨,救救他!或许你想要为一只受伤的老虎包扎伤口却害怕被反咬一口,或许你想呵护一朵将要枯萎的玫瑰但却害怕被锋利的刺刺破手指,你本有爱心,本有同情,本有善良,只是怕自己伸出的双手被卡住,再也缩不回来。但是在你的内心深处,自己的一时困境和一个垂死的生命,孰轻孰重?或许救起这位老人,你会惹上一时的麻烦,遭遇一时的困境,但若是不救起他,你是否会留下一生的悔恨与遗憾?是否会为当时眼睁睁地看一个生命走向终结而惴惴不安?其实心诚就够了,行善不可犹豫。只要我们从心中拿出的是爱,给予别人的是善,就不必再担心受到伤害。因为唯有真诚的爱心才能够照耀我们完整的一生。
请不要担心,救救他!生活中不缺乏阳光,但为什么却缺少一点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你担心受到伤害,所以在是否出手相救时犹豫了;你担心别人受到伤害,所以在别人出手相救时,你阻止了。那么你是否担心因为自己的畏惧,那位躺在地上的老人会离开人世?你是否担心因为自己的畏惧,破坏了一家人的幸福?你可曾担心自己的灵魂会在阳光下不敢直立地行走?所以,请救救他!
只要你伸出援手,就能挽救一个生命。若是在今后的人生中,还碰到同样的情形,请不要犹豫,救救他!
【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性散文。本文开篇提出“当摔倒的老人需要帮助时,请救救他”的观点。全文围绕着这个观点,从“请不要转身离去,救救他”“请不要犹豫彷徨,救救他”“请不要担心,救救他”三个不同的方面来展开分析论证。结尾部分再次强调了文章的观点,使得整篇文章结构严谨,观点鲜明。文章的语言流畅优美,运用比喻、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用散文诗式的语言分析观点,表现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本题解析:作文材料取自现实社会中的真实事例,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具有良好的作用。作文材料中的事例,从一个侧面切中了当今社会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具有理性思辨的色彩,可以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感知,去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
以下构思角度可以参考:(1)让生活少一些冷漠的场景。很多人不愿意当“好人”,与其说是对邪恶的畏惧,不如说是对围观者冷漠的寒心。(2)善良不能缺失。恶行是善良偶然缺失的结果,当你救起的人反过来诬告你,那就是善良偶然缺失。当你见死不救时,那你的善良缺失就是一种必然,一种由你决定的必然。(3)让信任之花绽放。信任是一切的基础,有了信任,家庭和睦;有了信任,友情长久;有了信任,陌生人之间便会传递真情,创造爱的奇迹。(4)拯救道德。尽管我们很普通,但我们不能丧失了对道德的追求,应该让道德重回人间,重新普照大地。(5)对生命充满敬畏之情。对生命充满敬畏之情,不仅仅体现在对摔倒老人的扶助上,生命中出现的太多无法预料的事情都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你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我们要做的是举手投足之间将自己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表现出来。(6)找回丢失的良心。现在良心的丢失已让我们开始变得冷漠,让那些在痛苦中呻吟的人欲哭无泪。我们应找回丢掉的良心,因为良心是我们为人的底线,是创建美好和谐社会的催化剂。(7)做一位好人。做一位好人就要爱社会、爱集体、爱身边的人,可在世风日下的今天,承担这份责任还需要勇气。(8)让好人不再难做。我们呼唤更完善的社会制度,完善的制度为人们提供保障,让好人做好事时没有后顾之忧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调查显示,约有60%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成长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和问题,42%的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
现实生活中,亲子之间存在隔阂的现象并不显见,怎样才能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效沟通的难题呢?
请以一位高中生的身份给报社撰稿,参加讨论,发表你的看法。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叔叔们隔着千山万水,心灵已经约定了,真正的友谊无须誓约……
球?约
六月中旬的一个傍晚,夕阳还未褪尽最后的余晖。
操场上,一个10岁的男孩在打篮球,由于个头矮力量小,他拼了命地投篮,努力了大半天,还是挨不着篮圈的边儿……
夕阳把一切都镀上了金色,包括他那发红的小脸。慢慢地,操场上聚集了几个男孩,1个、2个、3个……一共来了5个,他们谁也不认识谁。不知是对球迷恋,还是冥冥之中有什么东西牵引他们,6个男孩成了好朋友。那年,他们只有10岁,才读四年级。
时间过得真快,男孩们已经升上初一。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成了铁哥们。他们常常一起打球,但球都是借来的。他们做梦都渴望拥有自己的球。他们知道球一定要买,但他们的家境都不好。于是,6个男孩利用所有的假日,去捡破烂、打工。两个星期后,每人手中有一张5元面额的钞票,便一起浩浩荡荡地去了商店。
当售货员告诉他们一个球只要28元时,他们相互望了望,谁也没吱声。
一个男孩猛地抬起头来,用响亮的声音说:“阿姨,我们用30元钱买你的球,我们每个5块,刚好30块。”其他男孩也用力地点头,很郑重很严肃。
多用几块钱不算什么。这只是对彼此的友谊、赚钱的辛苦的一种纪念。售货员呆住了,她从来没遇上这样的顾客——竞要求将物价提价。她被小家伙们的真诚感动了,干脆折价成24元将球卖给了他们。每人4块钱。
从此,课余时间,他们都要在这里打球。每每练完球,他们总要小心地拭去球上面的污迹,同时也将友谊的污点一一拭去。
初中毕业前的最后一夜,男孩们来到操场,明天他们就要各奔前程了。有人将上高中,有人将上中专。大家议论了好久,约定8年之中不见面,不联络。8年之后再在这里相聚,打一场球。然后,他们在球场边挖了一个坑,把篮球放进去,也将几年相聚的快乐时光放进去,再郑重铺平了地面。
然后,6个少年对着万里无云的天空发了誓,洒泪分别。
8年,可以改变很多事,可以把一个满心憧憬的人变得老练、成熟。
8年,不长不短,但如果要一个人忘却过去的约定也是非常容易的。
8年过去了,操场还是那个操场,依旧用它宽厚的胸怀迎接一个个篮球和篮球迷们特别的友谊。
8年过去了,6个杳无音讯的少年没来相聚。哦,他们是成年人了,他们都失约了吗?一切深情厚谊也随之不见了?没有人懂得回答。
但就在这一天,一群小孩在操场边玩,无意中挖开了那个埋着篮球的坑,发现?
一个球瘪了,霉了,烂了。他们吓了一跳。
这时,男孩们看见一个叔叔在一旁兴奋地流泪。流完泪,他又上球场打了一阵球……最后,坐在地上,独自微笑,笑得很神秘,像回忆着什么。男孩们感到奇怪,跑过去问他。
叔叔笑了笑,说:我在这里等我的伙伴,小时候的伴,我们有个约会,今天见面,可惜他们都来不成了,他们失约了。叔叔们很忙,都在外省工作,有一个还在国外,但我们每星期都要通电话,谈球,谈我们的10岁,我们以前一起买过一个球,
现在我们想赚钱建一个篮球场……
叔叔的话,男孩们不懂,不懂他们怎么会失约,却要建一个篮球场。
但叔叔懂,叔叔们隔着千山万水,心灵已约定了,真正的友谊无须誓约。
【点评】读罢这篇小文章,最后一句“真正的友谊无须誓约”点出主题。有些朋友不是天天相见,但却心心相印,有些朋友之间没有感天动地的救助,却心有灵犀。“君子之交淡如水”,有些朋友和你结交时让你觉得很淡很淡,可是很多年后,你们的感情却历久弥夺,这,才是一生的朋友。
母亲给出的答案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该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现在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去年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寒假归来时,母校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们作一个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这个报告使很多母亲流下了眼泪,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亲。
【点评】母亲,所有的母亲都具有爱的天性,在孩子面前,她们以善良教育孩子,更以一种“大爱”为孩子们指引方向。文中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很值得家长们学习,她没有主观的质疑孩子的努力,也没有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智力低人一等,只是用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让孩子深刻认识到“勤能补拙是良训”的道理,寓意深远。
本题解析:
一般情况下,一篇完整的议论文要求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部分,但是这篇文章要求就“怎样才能解决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效沟通的难题”“参加讨论”和发表“看法”,所以写作的重点应该落实在“解决问题”上。当然也需要一定的“分析问题”作为“解决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以一位高中学生的身份”是作文时需要注意的重要信息。
此材料是考生熟识的,应该是出乎意料的,但又是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因此,命题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考生人人都有写的,难就难在写出新意、写出深度和广度。
【名人言论】
1.信任。信任是一种充满人类理性,放射人格光芒的心灵春风。
2.真诚。两人彼此坦诚地沟通,而且能接纳彼此的看法。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在人际交往中,只有彼此都抱着一种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才能真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有效的人际交往应当是真诚待人,助人为乐,不以贵贱、地位、贫富、美丑取人。
3.尊重。相互尊重对方的自由而不企图控制对方,或强求改变对方。哲学家马可?奥勒留说过:"对一个人来说,不去摆脱他自己的恶,而去摆脱别人的恶,这样做是件可笑的事情,因为摆脱自己的恶是可能的,而摆脱别人的恶是不可能的"。这句话对每个人都十分有借鉴意义,你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别人。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围环境,但是我们能够改变自己。
4.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命运全部维系在对某个人的忠诚上,并把这种忠诚置于一切原则和道义之上的时候,他也就变为一个卑微小人,一个不足道的走卒。
5.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友谊如油彩,我们共同调色,描绘出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6.仰对父母,我们是"孤本"且不可重复;俯对孩童,我们是至尊至高的唯一;面对友情,我们是密友最珍贵的财富;面对事业,我们是不可或缺的主宰。
7.承诺不是天上的白云,逍遥,飘逸;承诺不是绿波上的一朵浪花,轻盈,潇洒;承诺不是水面上的一叶浮萍,漂游不定;承诺不是夜幕中的一朵昙花,转瞬即逝。承诺如同珍珠,它的晶莹是蚌的痛苦的代价,也是蚌的荣耀;承诺如同金黄的谷粒,它的饱满是农民辛勤汗水的结晶,也是农民的希望;承诺如同蜂蜜,它的甘甜是蜜蜂勤劳的结晶,也是蜜蜂的骄傲 ;承诺如同流星,它的灿烂是陨石悲壮的付出,也是陨石的辉煌;承诺如同清晨绿草尖的露珠,晶亮而短暂。
8.承受是一种真诚,一种用心铸成的应允领悟;承受是一种涵养,一种处变不惊、处乱不慌的气度和坦荡;承受是一种力量,一种排泄流俗、弘扬正气的凸现和舒展。承受如一杯陈年老酒,醇香而清冽;承受像一盆羞涩的朝花,含苞待放;承受似一支乡音俚曲,粗朴而深厚;承受是一位哲学家的絮语,含蓄而隽永。
9.记忆没有重量,它却既可以使人的精神压抑、迷惘,又可以使人的思想情绪振奋、解放;记忆没有评价,它却既可以让人的灵魂贬值、彷徨,又可以让人的生命意义升华、高昂;记忆没有体积,它却既可以让人的气量狭小、幽暗,又可以使人的胸襟坦荡、舒展;记忆没有色彩,它却既可以使人的心境苍白、忧伤,又可以让人的内在世界绚丽、辉煌。
10.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心怀善良的人,总是在播种阳光和雨露,医治人们心灵的创伤。同善良的人接触,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
11.为你的母亲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海彼岸一只鸿雁,也许是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鲜花,也许是万贯金钱,也许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12.宽容像冬天里的太阳,能让每一寸土地都洋溢着温馨;宽容又像茫茫沙漠中的一片绿洲,让艰苦跋涉中的每一个人都充满希望;宽容,又恰似枯竭心田上的甘霖,让干旱的心灵得到安慰与滋润。然而,宽容又像一把双刃剑。对朋友的宽容是雨天里的一把伞,对敌人的宽容是格斗场上刺向自己的一把利剑。由于六国对秦国的宽容,致使六国覆灭;由于对英国侵略者的一再宽容,致使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由于对日本侵略者的一再宽容,致使东北三省沦陷,全国遭受侵略者铁蹄的践踏.
13、 开诚布公与否和友情的深浅,不应该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巴尔扎克?
14、生活中遇到大忧大患,友谊应该是有效的安慰。——巴尔扎克?
15、友谊是精神的默契,心灵的相通,美德的结合。——彭威廉?
16、我不愿意把我们之间的友谊比做铁链,因为铁链也许会被霞水锈蚀,或被倒下来的树砸断。——彭威廉?
17、友谊的最大努力并不是向一个朋友展示我们的缺陷,而是使他看到自己的缺陷。——拉罗什夫科?
18、 友情是平等的人之间,离开利害关系所结的交际,而欺诈却-一是暴君和奴隶之间的卑鄙关系。——歌尔德斯密斯
19、 别有寄托的友谊,不是真正的友谊,而是撒入生活海洋里的网,到头来空收无益。?——纪伯伦?
【最新素材】
1、海子的寂寞
或许诗歌真是从寂寞中酿出来的,否则为什么所有的诗人都那么落寞?海子也不例外,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希望能与别人进行交流。有一次,海子在百无聊赖之际随意走进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馆。他对老板说:“我给大家朗诵我的诗,你们能不能给我酒喝?”毫无浪漫情趣的老板抬眼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年轻人:长发凌乱,身材瘦小,落落寡欢,不修边幅,而且说话如此神经兮兮,就以为他脑瓜子是有些毛病的,便嘲讽地回答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别在这儿朗诵。”海子无奈地耸了耸肩膀,默默地走出了餐馆,同时也走进了更深的寂寞。
分析: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与沟通。沟通源于寂寞,无法沟通,也就更加寂寞。
话题:“寂寞与沟通”“交流与理解”“冷漠是毒药”
2、相信自己是第一
理查?派迪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当他第一次赛完车回来,向母亲报告结果时,那情景对他后来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
“妈!”他冲进家门,“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跑了第二。”
“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
“但是,妈!”他抗议道,“您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了个第二是很好的事情吗?”
“理查!”母亲严厉道,“你用不着跑在别人后面!”
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派迪一直称霸赛车界。他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有被打破。
分析:能正确地激励自己、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往往就能获得成功的青睐。
话题:“激励的价值”“成功与自信”
3、不肯夺人之美
门德尔松是德国作曲家,1829年,他20岁时,第一次出国演奏,一时轰动了英国。英国女皇维多利亚在白金汉宫为门德尔松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女皇特别欣赏他的《伊塔尔慈》曲,对他说,单凭这一支曲子,就可以证明你是个天才。门德尔松听了以后,脸红得像紫葡萄一样,局促不安地连忙告诉女皇说,这支曲子不是他作的,而是他妹妹作的。本来,门德尔松是可以将这件事隐瞒过去的,但他在荣誉面前并不想夺人之美。他觉得诚实是一个人应有的品质。
分析:这样的事例很多,但能像门德尔松那样有勇气站出来澄清的却很少。有时,一个人的品格就反映在一句话中。
话题:“名利与诚实”“自欺与欺人”
4、顾炎武“自督读书”
顾炎武一生勤奋治学。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他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书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分析:勤奋能成功,这只是对有自律的人来说的!懂得如何自律的人,才会充分发挥自我主动性,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也才能有所收获!
话题:“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善于自我监督”“立长志与常立志”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抑”是“向下压,压制”,也可以指一种抑制状态;“扬”是“高举,往上升, 也可以指一种昂举状态。音乐有抑扬,文章有抑扬,自然万物有抑扬,社会百态有抑扬。人生有抑扬……抑扬有致,方能有音乐的和谐,文章的张弛;抑扬交替,方能有自然、社会的丰富多彩,人应该向自然学习,学会处理抑扬,面对抑扬。
关于“抑扬”,你有什么经历和见闻?有什么感受和体验?有什么感悟和见解?请以“抑与扬”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一个关系型的给标题作文,首先要理解“抑”与“扬”的含义,材料中实际上已经有所交代。问题是这种阐释对考生而言是抽象的。考生必须把它具化:把道理与自己的“经历和见闻”“感觉和体验”“感悟和见解”联系起来。这是作文立意的核心所在。比如,社会要和谐发展,总是要惩恶扬善,总是要打击假丑恶,弘扬真善美;自然界花开花落,春荣冬枯,丽日晴空与雨雪霏霏,无不渗透着某种“抑扬”哲学;人生也是一样,有春风得意的时候,也有情志受挫的时候,对学生而言;父母的唠叨,老师的要求学校的规定很多情况下是“抑制”性的,也会与内心里张扬个性的愿望发生矛盾,所以人生就是正确处理抑扬面对抑扬的过程。从健康的角度将,人不能长时间处于被压抑被抑制的状态,也不能一直处于高度兴奋的高潮状态,而应该张弛有度,抑扬有律。本题考查考生的能力主要有:①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②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能力;④调动语言知识积累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