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名句名篇默写》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九)
2017-11-05 22:23:3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多选题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红楼梦》中宝玉之妹贾探春倡导成立海棠诗社,薛宝钗自荐担任总评。后来众姐妹作咏菊诗,林黛玉技高一筹,压倒众芳。
B.《女神·凤凰涅槃》中,凤凰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凤凰再生,就是作者理想中的中国的新生。
C.“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是《家》中觉民说的话,它表明了觉民争取个人幸福的决心,具有鲜明的“五四”精神。
D.《哈姆莱特》代表了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该剧表面上是写个人恩怨与家族之争,实则反映的是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封建黑暗现实之间的矛盾。
E.《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并非单纯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老人在与马林鱼的搏斗中也对鱼充满欣赏之情,这种人与自然相通的情感使作品的意蕴更纯净深邃。



2、单选题  下面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史铁生《我与地坛》)
——运用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因视力不好而导致寻找“我”非常困难,突出母亲对“我”的牵挂和担心。
B.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首先,我希望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脸庞。(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是因为莎莉文夫人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教给了她“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对于人类的同情心”。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夫人充满了感激和尊敬之情。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诗人借此典故,劝说决策者当以前事为鉴,劝阻并反对北伐。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横线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小题作答)
(1)?__? ,知来者之可追。
(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______?
(3)风之积也不厚,?
(4)?_____?,愿乞终养。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
(6)?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
(7)高余冠之岌岌兮,?_?___?
(8)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________? ,桃李罗堂前。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2)?,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
(3)?,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4)星垂平野阔,?。?《旅夜书怀》
(5)? ,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6)问君能有几多愁??。《虞美人》
(7)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阿房宫赋》
(8)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六国论》



5、单选题  指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 .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
C .《劝学》的“劝”是“鼓励”的意思。
D .《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