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常见题型》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八)
2017-11-05 22:31:5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上世纪年代,李叔同和夏丐尊先生有一段对话,很发人深省。望着弘一法师简朴的生活,每餐只有一碗米饭,一道素菜、一杯白开水,夏丐尊先生百感交集:
“一碗腌萝卜,你不觉得太咸吗?”
“咸有咸的滋味。”弘一法师平静地说。
“不喝茶叶,一杯白开水就不嫌太淡了吗?”
“淡有淡的味道。”
后来,夏丐尊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中写道:在弘一法师的世界里,百衲衣、破卷席、旧毛巾一样好;青菜、萝卜、白开水同样好。咸也好,淡也成,样样都好。能在琐屑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欢愉的心情观照出人生的本来面目。这种自在的心境,宛如一轮皓月,是何等空灵的境界!
人生的滋味本也就如此,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我们在琐屑的生活中可曾体味到什么“滋味”?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要有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写作提示
日常生活中的“滋味”多种多样,可写的也数不胜数,我们可在“滋味”前添加一些修饰语,以缩小作文范围——比如写成“胜利的滋味”“孤独的滋味”“当家的滋味”“成长的滋味”“心痛的滋味”“幸福的滋味”“青春的滋味”“读书的滋味”“思念的滋味”“年的滋味”等。当然,不管写什么、怎么写,都要尽可能地表现独特的体验与感悟,决不能流于浅薄与空泛。


本题解析:审题方向
生活的滋味,酸甜苦辣五味俱全,每一种我们都要尝试,都要接受。要用一颗乐观的心积极的对待它。
①面对打击,面对困难,不必抱怨,也不必畏首畏尾,调整好心态,把这些当成一种体验,一种经历和苦难,使自己走出了困境;
②在生活中学会随遇而安,不挑挑拣拣,生活也自然很简单了,很满足,很快乐
例文:
高三滋味
秋深了,天凉了,高三了,快高考了。
只有经历高三,才能进入象牙塔。以前常听高三的学长说高三有多累多苦,我的心中还存在着一丝疑惑:高三真的有他们说的那么可怕、恐怖吗?我在期待和恐慌中迎来了高三,期待的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恐慌的是怕“最终还是差一步,停在幸福不远处”,其个中滋味是非身临其境之人不能体验的。
我们学校高三的教室在教学楼的最上层,再加上其间充满了无声的竞争硝烟,让曾经高一、高二的我们觉得既神秘又遥不可及。相比之下,那时的我们真的是时间的富翁,像学校喷泉池里的金鱼一样在时间的河流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可是,时间的车轮还是无情地把我载入了高三,终于我也像学哥学姐们那样抱着课本在校园里行色匆匆,每天都趴在课桌上奋笔疾书,心里由衷地发出感叹:高三的忙与累果然是“名不虚传”啊!
高三是寂寞却又美好的,每一位高三学子都会将这句话反复默念,然后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以前特关心的事情:如球赛,哪位歌星又出新专辑了,又流行什么服饰了,现在都已经置若罔闻了。每天辗转于宿舍、教室、食堂这三点一线间,像条择食饥鱼急匆匆地在校园里穿梭。但是我于忙碌间也发现了楼顶的星光更亮,看得空间更为寥远。我学会了坦然面对苦与累,笑对挫折,因为我知道胜利的果实需要你奋力去采摘……
秋深了,天凉了,叶落了,更忙了。
高三是属于秋天的,秋天是金黄色的。其实秋天的内涵未必全是萧瑟,它只是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去等待希望的美丽过程。
日子在指间微笑地流过,没有人能留住或让它放慢脚步。就这样,日子在平淡中重复,在重复中平淡。有人说高三是凤凰涅槃,说这话时脸上或多或少都带点儿悲壮色彩。有一位学长曾经对我说:高三是一个蛹的神话,主旨是蜕变,破茧而出!是啊,独木桥纵然难过,但谁能抵挡对岸美好风光的诱惑呢?
夜阑人静,月如钩。在每个高三学子的睡梦里大概都会有一朵不败的梦之花,暗香浮动。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世界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无知:粗浅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前,博学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后。(蒙田)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3)题目自拟;(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5)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首先要理解“粗浅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前,博学的无知存在于知识之后。”这里存在一定的思辨色彩,粗浅的无知是因为人在不掌握知识前,知识面狭窄,看问题做事情粗俗鄙陋。而掌握一定的知识后,虽然变得有一定的思维,也对世界有一定的看法,但是知识是浩瀚的,学无止境,我们求知也是有限的。同时,我们在得到一定的知识时还得经受实践的检验。
参考角度:
1、愈博学(学习),愈发现自己的无知。 / 知识无止境。
(知识的领域在扩展的同时也增加了它与无知领域的触点,认识是不断深化、向前、扩展的。同时,我们知道的越多,我们对自然,宇宙,生命获得的知识越丰富,我们越走向不可知的神秘境地。若从认知或人对知识的掌握上讲,我们可能走过了这样一条道路:不知道自己知道什么──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不知道自己知道什么。)
2、博学者的信口开河、弄虚作假、文过饰非、自以为是、不知变通,是一种无知。
3、理论不能联系实际的时候,就是有学问的无知。(理论知识还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
4、不学习,就无知。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审读理解材料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做学问的两种境界,以这样的材料作为试题素材,能够引导考生很好的思考人生。材料颇有诗意,存在一定的思辨能力,要准确理解材料后才可以立意,因此审题上有一定难度,理清题意后,立意角度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作文。
“人”这个字
听书法家说
书道之深,着实莫测
历代的权贵们
装点门面
都喜欢弄点文墨附庸风雅
他们花一辈子功夫
把“功名利禄”几个字
练得龙飞凤舞
而那个最简单的“人”字
缺骨少肉,歪歪斜斜……
请根据你读诗的联想和感受写一篇文章。
注意:1、联想和感受要与诗歌的寓意相关。
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3、不少于800字。
4、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这是诗人张志民的一首小诗,诗的寓意并不难解读:表面上写的是书法,历代有许多的权贵,喜欢舞文弄墨来装点门面,他们把“功名利禄”几个字练得很好,甚至不惜花上一生的时间,可偏偏是最简单的“人”字,却总也写不好,缺骨少肉,歪歪斜斜。深层含义是:讽刺有些人一生都在追求外在的东西,比如名利、权势、风光,或者所谓的“面子”,却忽略了对人的内在的追求,包括灵魂、尊严、精神和人格。失去了内在的人,就不可能有更高的、向上的道德追求,不会有高尚的人格力量。
立意参考:
诗歌的关键词包括:“权贵”“门面”“一辈子功夫”“功名利禄”“最简单”“缺骨少肉”“歪歪斜斜”。抓住这些关键词,理解了诗歌的寓意,就不难产生一些立意的角度,如:
①?人不能只注重门面和表面的风光,片面追求名利、权势、地位等;
②人应该注重自己内在修为的提高,如重视灵魂和尊严,塑造精神和人格。
这两种立意都只关注到一方面的内容,比较一般,思维较有深度的考生应该要看到两者之间存在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将两方面的内容相结合来立意,如:
①外在和本质(外在指门面、名利、风光等;内在指精神、人格),适当的外在追求无可厚非,但更重要的是人的道德层面和人格塑造。
②从书法讲到做人处事,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最有含量,最难做好,沉迷于外在的风光就容易迷失掉最本质的内涵。
除了以上立意,学生如有其他看法,能根据诗歌自圆其说,评卷老师可酌情考虑。
范文:
站成一座山
我常常想,做人,应站成怎样的姿态?
站成海洋,纵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却容易沉浮宦海不可自拔;站成大树,百丈高后也有雷劈电击拦腰折断的危险,终不能屹立不倒;站成繁花,灿烂喧闹的姹紫嫣红过后,依旧是一片落红满地,遍地狼藉;站成清风抑或明月,虽说超脱,却失去了沉稳;站成高原抑或平地,虽说牢固,却平淡而无奇。站成什么样,才是最显挺立,让人终生无悔?
仿佛是跨越时空般从远古的苍穹里飘来一声低沉的回音:“大写的人生当如山!”
山,是大地的脊梁,是高空的根基。山从未言语也无须言语,山的姿态便昭示出它的魂灵。山始终以一种原始的形态启迪并俯视着芸芸众生。像山一样活着的人,会是一个最无悔的人?
是的,站成一座山,就忘记了大起大落的欲海沉浮。站成一座山,会断却尔虞我诈、朋比为奸的空虚,会拂去唯利是图、攀附权贵的漂流。站成一座山,就铭记了“头可断,血可流,士节不可屈”的无畏无惧,就恪守了质朴无华的为人准则,就在黄土和岩砾之间坚忍地支撑着让人敬仰的为人尊严。记得巴金老先生曾说:“做人要做一个战士,做一个至死也不放下枪的战士。”巴老的坚毅诠释了山的风骨,一种风吹雨打依然前行的果敢,巴老确乎有着一颗“中国的良心”。还有陈省身教授,他留给后人的遗言只是“我要走了,天堂里,也一定有数学之美”。就是这样一位曾经庆幸数学领域没有诺贝尔奖的数学大师,终其一生始终以朴实无华的原始风貌,站成一座淡泊于功名利禄的大山。
人的一生,就是在用各自的生命写那一个“人”字。有的字迹模糊黑白不分,有的歪歪扭扭毫无主干。但有一些大写的“人”字,就只是直直地立着,笔力遒劲浑厚饱满,站成一座山的姿态。正因为站成了一座山,才有了王国维为文化而殒身的“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才有了谭嗣同血溅菜市口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才有了鲁迅东渡日本探求救国真理的“我以我血荐轩辕”。
因为站成了一座山,便刚正不阿,便正气冲霄,便淡定从容,便无怨无悔。
站成一座山,这就是真正大写的人生。
书法中的“山”字的中央是个“人”字,人只有站成一座山的姿态,才能无怨无悔地笑看世界,才能在人生的尽头自豪地说:“我的人生虽没有浓墨重彩,可我写下了一个大写的‘人’字。在这世上我能挺直腰杆,站成够直。”
点评:
习作能够很好地把握住诗歌意旨,阐述了自己独特的认识。“做人,就该站成一座山”,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诠释了诗歌题旨。在写作上,借用对比,两相对照,主旨更显鲜明。习作思路清晰,例证丰富,结构整齐,语言流畅,是一篇优秀的说理文佳作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同学之间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此题要求写同学之间发生的事情,以表现当代中学生美好的人际关系。既然是“同学之间”,那么不能只写一个同学的事,至少要有两个主人公出现,或者是发生在群体中。写几件事,题目没有限定,可以围绕一个中心事件展开矛盾冲突,也可以用几件事多角度地反映同学之间的亲疏喜怒。写什么事,题目也没有限定,可以是学习上的,也可以是生活上的,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总而言之,此题限而不死,选好材,写出波澜,便能成功。
思路之一:买餐票时,我发现兜里的10元钱丢了。这可是一星期的菜金呀。不久,同学们先后送来我丢失的钱,可一看都不是我的。到了晚自习,我发现文具盒里有一叠钱,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是全班同学的心意,请收下”。我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
思路之二:他在班上个子最小,同学们戏称他为“小不点”。大个子常常拿他寻开心,好几次把“小不点”弄哭了。这次上茶山劳动,不许坐车,刚走一半路程,“小不点”已累得气喘吁吁。大个子二没说,抢过“小不点”的背包。这回“小不点”感受到同学之间的温暖。
思路之三:我因病住进医院,好孤独好寂寞。这时班主任来看望我,给我带来一盒录好的磁带,里面是全班同学的歌声和问候。元旦到了,同学们给我寄来一封信,每个同学在信里说一句话,我又一次体会到同学之间的纯真友情。
[写法]
开篇先对同学之间的情谊抒发情怀,结尾针对主体所叙之事发表对同学之情看法,让首尾呼应,揭示全篇主旨。径直以事件的起因、结果自然开阖,也是一种谋篇的方法。为了辐射出同学们的情谊。比如思路之一,由于“我”丢失钱,才引起同学们送钱的事。先是暗送,说到拾到“我”丢失的钱;后来明送,同学们凑钱帮“我”渡过难关。这样,与“我”其实是在写同学,表现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主题。如果“我”跳到事件的圈外,可用第三人称来写,比如思路之二。
整篇作文可以只写一件事,也可以写二三事。如果选几件事来写,要善于把事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思路之二既写大个子戏弄“小不点”,又写大个子帮助“小不点”,这两件事并非各自为政,而是相辅相成,构成有机的整体,更好地表现同学之间的感情。在详略方面,应以第二件事为重点。
选择同学之间相处不好的事来写可,但要从中提炼出教训,使之具备积极的思想意义。
常见的失误有:审错题目,把《同学之间》写成《我的同学》;选材不典型,所叙之事不能表现同学之间的情谊;平铺直叙,缺少波折。
[同类文题] 1、我们之间(此题一定要用第一人称写,事情可发生在“我”和同学之间,也要发生在“我”和其他人之间。)
2.我和同桌(“同桌”自然是同学,但不是一般的同学,所以选材范围较狭小。) 3.友爱在
中(这是半命题作文,横线上可填“同学”、“班集体”等,也可超出校园的范围。) 4.爱在我们中间(此题以写同学之间的友爱为宜。)
5.我俩和解了(“和解”是结果,所以要先交代“我俩”的纠葛,详写和解的过程。)
6.疙瘩解开了(前题一定要用第一人称写,此题也可用第三人称写。“疙瘩”可以是人与人关系上的问题,也可以是思想上的问题。)
7.我忘不了他(此题是通过记叙揭示“忘不了”的原因,抒情性较强。)
8.风雨×年同学情(在“×”处填上相应的数字,如“风雨三年同学情”。要扣住同窗的时间来写同学的情谊。)
9.毕业前夕话友情(写在毕业前夕同学之间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的感人事例。)
10.同学,你不能这样(题目采用呼告的手法,相当动情。要选择典型的事来写,然后奉劝同学不能这样做。)
11.同桌病了(同桌生病,你会怎样,同学们又会怎样,相信这篇作文可以表现出同学之间真挚的感情。)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以“秋”为话题,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可描写秋景,抒发感受;可记叙秋天里的故事;可发表对于秋的议论;可写自然之秋,也可写象征性的“秋”……下面是一些思考点,可供参考:“秋”是成熟、是收获,给人丰收的喜悦。“秋”是枯叶、寒霜,给人以衰败的伤感。“秋”是辛勤耕耘、奋斗的结果,“秋”不只是结果,也是一种开始,种籽不是收获的颗粒吗?“秋”是老人一生的美好写照。在不同的时代,诗人(作家)笔下的“秋”是不同的:欧阳修的“秋”充满萧杀之气,而当代作家(如峻青)笔下的“秋”则是对美好生活与美好时代的赞颂。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