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2017-11-05 22:34:3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特异功能是否存在?超自然现象的背后是真理还是谎言?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科学地研究、认真地探讨。
B.老教授对古籍书店的负责人说:“这些古书陪伴了我50年,倒不是为了缺钱用,而是想给它们找到更年轻的读者。”
C.我愿意跟你们谈谈我在文学创作方面曾经走过的弯路,以免你们少付出一些不必要的代价。
D.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不断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在城市,甚至在农村,封建迷信也在死灰复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以损人利己手段牟取财富的,无论多少,都是肮脏的,可耻的;而损人利己的致富者,应视为“社会公敌”。
B.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各式各样的沙柱,它们在旋转,在移动,在不断产生着难测的变化。
C.巍巍长城连绵万里,雄伟壮观。她是我国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祖国的天然屏障。
D.调查表明,目前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偏低,大学生状况最差,中学生次之,小学生又次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句后一分句中“致富者”与“视为”是被动关系,应加上“被”;C句万里长城既然是“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就不会是“天然”的,前后矛盾;D句也是前后矛盾,“次之”即比前者更差,怎么“大学生状况最差”?“意识”与“低”也搭配不当。此题三个错句读起来不别扭,凭语感不好判断,须仔细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对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杳不知其所也                 (2)不知东方既白
(3)使天下之人,不敢言敢怒       (4)正襟危坐,问客曰
A.(1)(2)的意义、用法相同,(3)(4)的意义、用法也相同
B.(1)(2)的意义、用法不相同,(3)(4)的意义、用法相同
C.(1)(2)的意义、用法相同,(3)(4)的意义、用法不相同
D.(1)(2)的意义、用法不相同,(3)(4)的意义、用法也不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动词,到;(2)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却。(4)表修饰关系的连词,可不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点评:文言虚词考查的范围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要求能既够辨别词性(用法),又能够理解其意义。因此需要学生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整理总结。本次所考虚词紧扣考纲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调整下面七句话的语序,使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它是生命的源泉、阳光
②失去了希望,生命就会枯萎
③黄金象征着财富
④人一切都可以没有
⑤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
⑥惟独不能失去希望
⑦但却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③⑦⑤①④⑥②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张爱玲及其小说在中国现代史上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凭借小说集《传奇》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声名鹊起。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坛解冻以后,大陆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张爱玲研究热潮。1995年,张爱玲的去世将这股热潮推向极致。大批学者趋之若鹜,纷纷致力于张爱玲及其小说的研究,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张爱玲以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历史洞察力给当时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的中国人反省的参照,并给沉湎于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打了一针清醒剂。
A.声名鹊起
B.解冻
C.极致
D.趋之若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趋之若鹜: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事物。含贬义。不合语境。A.声名鹊起: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B.解冻:比喻解除思想、政治、经济、外交关系等方面的冻结状态。C.极致:最佳的意境、情趣;达到的最高程度。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