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11-05 22:38:5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单选题  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后,总会招来许多质疑或嘲讽,                                       ,这就是沈从文。
①以证明评委的有眼无珠
②托尔斯泰、卡大卡等无缘该奖的大师必然被再一次提起
③在马悦然对当代中国作家有些吞吞吐吐的评说中
④而这个时候,评委中的汉学家马悦然照例会通过中文媒体说说话
⑤又总会牵出一个已故作家的名字来
⑥以满足中国人对诺贝尔奖爱恨交加的情结
正确顺序是:                                                  


参考答案:②①④⑥③⑤


本题解析:使用排除法解题。根据语段最后一个分句的提示,第6处填⑤合适,故排除C;⑤应在③后,故排除A;②①从世界范围谈质疑,④⑥转向谈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根据后文提示,②①应在④⑥之前。最后确定答案为D。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点评:排序题一般先区分语段文体,看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排序,一般是按时间、空间顺序;说明文排序,一般是按时间、空间、逻辑顺序或事理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临摹 变换莫测 脉络 融会贯通
B.竣工 仗义直言 姆指 荒谬绝伦
C.影牒 旁征博引 辞书 沓无音讯
D.裨益 湮没无闻 坐落 矫揉造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受美国次贷危机、美元贬值和石油价格不断攀升等因素的影响,沪深两市股指连续下跌,股民对此忧心忡忡
B.曾有厂家信誓旦旦,多长时间不会降价。结果,日子未到就陡降了,厂家应当一言九鼎,消费者要的是诚信。
C.这位艺人可谓心细手巧,技艺高超,只要说出你的想法,他就可信手拈来,几分钟就剪出你想要的剪纸作品。
D.近年来,湖南卫视的收视率直线攀升,如“天天向上”等娱乐节目办得绘声绘色,确实深受观众的喜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项,一言九鼎,比喻量大,能说话力起很大作用。此处应改为“一诺千金”。C项,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此处属于对象误用。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此处应改为“有声有色”。
点评:成语既要积累,更要理解,尤其是易混淆的成语。比如本题中的“一言九鼎”很容易被误用为讲诚信。所以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在语境中去理解成语的含义,从而正确使用成语。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给下面一首五言律诗的颔联和颈联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高树荫柴扉,青苔照落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灯前饭何有,白薤露中肥。
①老叟扶童望 ②荷锄山月上 ③寻径野烟微 ④羸牛带犊归
A.③①②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②③
D.①④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可以综合运用律诗押韵、对仗、平仄等知识,结合时间先后、与上下文的连贯来解决类似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杜甫)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劝学》荀子)
(3)庄生晓梦迷蝴蝶,?。(《锦瑟》李商隐)
(4)千呼万唤始出来,?。(《琵琶行》白居易)
(5)问君能有几多愁??。(《虞美人》李煜)
(6)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声声慢》李清照)


参考答案:(1)不尽长江滚滚来
(2)金石可镂
(3)望帝春心托杜鹃
(4)犹抱琵琶半遮面
(5)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怎一个愁字了得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