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八)
2017-11-05 22:42:1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 ?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必须表现透彻
B.虽然必需表示精确
C.虽然必须表现精确
D.所以必需表示透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第一个空中供选择的词语是两个关联词“所以”和“虽然”。“所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用在下半句表示结果;“虽然”则是用在上半句的一个连词,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同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是事实,但是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根据语境第一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是承认咬文嚼字不是一个好习惯,所以它的含义一般也不好,所以选择“所以”。第二组词“必须”和“必需”两个词语有不同的语素,“必须”强调了必要性,“必需”强调是一种需要,原句中有了一个“有”字,只需要选择“必须”。第三组供选择的词语中“表现”是指在行为或作风中表示出来;“表示”指用言语行动显出某种思想、感情和态度等等。原句中是借助于文字表达情感,所以用表现。第四组词,“精确”强调非常准确;“透彻”指了解情况、分析事理详尽而深入。思想不能用“精确”修饰,所以选择“透彻”。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在下面横线处填写适当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整句。(4分)
唐宋诗词歌赋是一座文学珍宝馆。在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也能找到?①?;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瀑呐喊,也能听到?②?。在这里,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有?③?,有?④?
??②?
??④?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①“人比黄花瘦”的婉约 ②“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斟低唱 ③“窗前明月”的故乡情 ④“独上西楼”的长相思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仿写的一种,答题时注意结合提示的语言选用恰当的诗句并与提示语言对应起来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时间2月26日,虽然转会截止日已过,火箭风平浪静,但是即将到来的这个夏天对于火箭来说必然不会平静。
B.盛大文学CEO侯小强今日上午向新浪科技表示拟对谷歌提起诉讼,要求搜索引擎要有责任感,具有盗版嫌疑的链接进行必要的提醒和标注。
C.美国知名IT杂志《PC World》今日撰文称,正如我们所知,尽管它从诞生的那天起注是小包装,上网本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D.为学生减负,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因此,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改为“而且是”或者“更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段家与葛家的仇恨恩怨,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慢慢地在段晓娟心中?了。
(2)日子一天又一天过去了,?高考,阳光依然那么和煦,可我看来却没有那么的温和了。
(3)据国外媒体报道,在下周一于巴塞罗那召开的“移动世界大会”上,三星很可能展示?自主操作系统平台的智能手机。
A.消释临近基于
B.消逝临近鉴于
C.消释邻近鉴于
D.消逝邻近基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加点词语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璧有瑕,请指示王
B.于是相如前进缶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D.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参考答案:
A项中的“指示”,古义为“指给……看”,今义为“上级对下级的命令”;B项中的“前进”,古义为“走上前进献”,今义为“朝着一个目标往前走”;C项中的“宣言”,古义为“扬言”,今义为“国家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发表意见的公告”;D项古今义同,故答案为D项。


本题解析:
应当注意的是,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而双音词很少,如此题前两项的“指示”“前进”,皆为单音词。“指”即用手指出来,“示”即给人看;“前”即走上前,“进”为进献。不能混同于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