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四)
2017-11-05 22:45:4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下列划线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行李之往 B.樊将军以穷困归丹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字的理解能力。A行李:出使之人;B穷困:古义:走投无路。 今义:生活贫困;C婚姻:儿女亲家D鱼肉:鱼肉。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哺育(bǔ)旋涡(xuán)启碇(dìng)良莠不齐(yòu) B.迸发(bèng)脸颊(xiá)颤抖(chàn)婀娜多姿(ē) C.檄文(xǐ)巡徼(jiào)逡巡(qūn)毗邻(bí) D.纾难(shū)投缳(huán)缇骑(tí)逮捕(dài)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语言运用题 用一句话概括以下文段的内容(不多于20字)(3分) 金文“耐”表示“禁得起”“受得住”,其字形由“而”“寸”组合而成,二者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呢?“而”字古文字写作 ,描摹人的胡须形象。“寸”的古文字形体作 ,像手下加一短横,指事字,表示人的手部。古人用手量长短,“寸”因而用作长度单位,又从长度引申出法度之义。“耐”用“寸”作为义符,表明其含义与“法度”有关。“而”与“寸”合起来,指的是剃去胡须的刑罚。中国古代崇尚孝道,认为父母所给的身体发肤是不能毁弃损伤的,保存须发也就成了“孝”的一个基本内容。与此相联系,古代男子注重蓄须留发,并以此为美。一个人如果被强行剃去须发,便显得丑陋无比,也会羞愧得无地自容。剃去须发自然是一种惩罚手段,形诸法律,就叫“耐”。“耐”显然只是一种小小的惩罚手段,但作为刑罚的一种,还是需要人们对它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因此,“受得住”“禁得起”之类的意义,便很自然地产生了。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历史应是真切的、实在的,也是不容更改的,岂容某些日本人信口开河? B.在久居内陆的人眼里,大海的一吟一荡都是诗。可从小说生长在海边的人,早已司空见惯了归帆片片、鸥影点点。 C.在中国市场,由于零售商积重难返的盈利模式,零售商和供货商的矛盾愈演愈烈,和谐的商业生态环境的重塑还任重道远。 D.真是太感谢你了!你的一番指点让我茅塞顿开,果然是书生之见不同凡响,你真不愧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啊!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积重难返:重:程度深;返:回转。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信口开河”比喻随口乱说一气,用在这里词义大轻,应用“信口雌黄”。“司空见惯”后不能带宾语。书生之见:指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迂腐主张。对成语的理解有误,以致敬谦失当。)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纰(pī)漏狷(juān)急未雨绸缪(móu) B.掣(zhì)肘倾(qīng)心功亏一篑(guì) C.耄耋(zhì)卑劣(liè)针砭(biǎn)时弊 D.秕(bǐ)谷落魄(pò)吹毛求疵(c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狷(juàn)急,B掣(chè)肘(zhǒu)、功亏一篑(kuì),C耄耋(mào dié)、针砭(biān)时弊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