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四)
2017-11-10 21:22:5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语言运用题  请用一句话为下面这段文字写个结论。(不超过10个字,3分)
“旋转气流法”的发明人、“草根发明家”王筱均在自来水行业工作多年,经常看到居民对着发黄、发臭的自来水发愁。同时,他又对“开膛破肚”式的管网改造工程颇感无奈。于是,他发明了一种清理城市“血管”的新方法。使得自来水达到了“欧盟”直饮标准。但令人遗憾的是,这项发明却迟迟得不到实际推广和应用。“这么好的发明何时能在上海获得‘用武之地’?”在颁奖大会上,观众在为该发明鼓掌的同时,不禁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参考答案:草根发明难有市场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王筱均的发明确实很好,也获奖了,但结果不尽人意,即得不到实际推广的应用。得不到应用就无法进入市场,无法到人们手中,无法获利。所以这也是一种困难。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B.未尝不临文嗟悼
C.相与枕藉乎舟中
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斜阳西坠,倦鸦归林,悠闲淡远的意境往往会将人们带入永恒的       中。
②2014年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       了千千万万中老年人对时光飞逝的感叹,引起了他们强烈的感情共鸣。
③黑斑羚从心理上去战胜强大的狮子,人与人之间的许多较量又       不 是从心理上去战胜对手呢?
A.宁静触动何曾
B.寂静触动何尝
C.寂静触发何曾
D.宁静触发何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词语辨析的能力。①句意是心情安睁,故应用“宁静”。②“触动”与“感叹”搭配不当。③“何尝”用反问语气表示“未曾”或“并非”,语境中意为“并非’;“何曾”用反问语气表示“未曾”。所以选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请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转述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5个字。
  影像是历史的眼睛,也是现实的摄魂术。它是对世界忠直的观察、记录、发现,而非对世界的提纯、美化,或者丑化。伍尔芙说图像“不是争论”,“它们就是事实直接对眼睛所说的未经加工的声明”。这个由机器所作的记录,当然比文字更加中立、客观、可信,而我们能够将一些不该忘却的现实以影像的形式牢记心中,显然是对想象力的一种拯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影像真实地记录生活,比文字更客观,能弥补、修正人们的想象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意境与意象一样,是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中总结出的审美范畴,也是传统文艺理论和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因而具有共同的审美特征。               ,而是在为“情思”寻找和创造合适的载体。透过载体,所抒发的是情感,是心灵——作品发言人(如游子、思妇等)的心灵和作家的心灵。
①在意象和意境中,当然要描绘大量的景象、物象、事象乃至于人物形象
②当然,在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关系中,也有侧重,即矛盾的主导方面是主体的心灵
③或者干脆就是由心灵幻化出来的
④因而都是主客观的统一:情与景、心与物、意与象、意与境的统一
⑤这就是,它们都是作家根据抒情传意的需要而从生活中选择、提炼出来的
⑥但这些都不是作家着意表现的中心,作家的目的不是为它们本身留影造像
A.②①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⑥⑤③
C.⑤③②①④⑥
D.⑤③④②①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语句衔接题注意语句照应关系,本题注意标点和句意联系,先分类:前五句从正面,后两句从反面,⑥必然在最后。前五句根据“当然、因而、或者、就是”这些词排出并不难。本题核心在分类。所以选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