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运用题 以下四件大事列入《2009年中国大事瞭望》,请从中任选两件大事,制成一副对联。(4分)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2009年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2009年西藏实现民主改革50周年,2009年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
2、单选题
(广东省深圳市2008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时代》周刊评选出了2007年全世界100个最具影响力的设计项目,其中,即将竣工的北京奥运场馆“鸟巢”夺得建筑类最具影响力设计项目的桂冠。
B.马英九的施政方针深受台湾广大民众欢迎,因为它符合台湾民众希望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族群和平、不要内斗、不要撕裂、不要战争的要求。
C.自从1957年5月和平解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后,西藏人民就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天翻地覆
D.刚刚过去的特大的我国南方罕见的冰灾雪灾,让我们记住了唐山市13位普通农民自费救灾的慷慨豪情,也让我们在这种可歌可泣的英雄义举中感受到了寒冬里特殊的温暖。
3、单选题 选出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的新诗是指1919年“五·四”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戴望舒的第一篇诗作是《雨巷》,因这首诗而被称为“雨巷诗人”。
B.我国新诗继自由体诗派后形成的第二个诗派是“新月诗派”,代表人物是闻一多和徐志摩。
C.闻一多是现代著名诗人,他在创作上注重“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D.《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带自传性质的抒情诗,全诗不断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使得作者的感情如山洪暴发,催人奋进。
4、语言运用题 以题目中要求的文字为开头,把下面的一段话组成一个单句。(5分)
在中国传统中,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改变经济对人的支配性影响的“读书”是一种具有特定涵义的学习行为,是除直观意义上的阅读书籍或学习技能之外,更在于淡化功利性和超越技能学习的一种学习行为。
在中国传统中,“读书”是?
?
?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在厦门五星级风景区鼓浪屿,一波“创意”店名,可谓风起云涌,它的“潮头”当属龙头路上的“陈罐西式茶货铺”。这家2010年就已经开业的茶货铺由于有大量罐装茶叶,再加上合作商姓陈,于是店主灵机一动,取了这么个店名。去年年初,这个特别的店名在微博的转发下一炮而红。一家走红,万家跟风。继“陈罐西”之后,“周星瓷器店”“张伯芝华士酒吧”“张伯芝士汉堡店”等借用明星名字谐音的店名纷纷出现,甚至连卖香肠的流动摊点,都打起了“谢亭疯烤香肠”的旗号。几个月前,龙头路一家正在装修的茶店,以其“联邦调茶局”之名再次引燃网络。
对发生在鼓浪屿的“创意”店名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述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