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对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都错误的一项是
[? ]
①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易:轻易。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加速,加快。
③云鬓半偏新睡觉——觉:睡觉。
④愿为诸君快战——快:痛快。
⑤族庖月更刀——族:众,一般的。
⑥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相顾:对视。
⑦函梁君臣之首——函:用匣子(装),名词作状语。
⑧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怜:可惜
⑨举天下之豪杰——举:所有的
⑩吾少孤,不省所怙——孤:孤独
A、②③⑦⑩?
B、①②⑥⑦?
C、②④⑧⑨?
D、③⑤⑦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张?元
张元字孝始,河北芮城人也。祖成,假平阳郡守。父延俊,仕州郡,累为功曹主簿。并以纯至为乡里所推。
元性谦谨,有孝行,微涉经史,然精释典。年六岁,其祖以其夏中势,欲将元就井浴。元固不肯从。谓其贪戏,乃以杖击其头曰:“汝何为不肯浴?”元对日:“衣以盖形,为覆其亵。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祖异而舍之。
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诸小儿竞取而食之。元所得者,送还其主。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日:“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是以收而养之。”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及元年十六,其祖丧明三年。元恒忧泣,昼夜读佛经,礼拜以祈福祜。后读《药师经》,见“盲者得视”之言。遂请七僧,然七灯,七日七夜转《药师经》行道。每言:“天人师乎!元为孙不孝,使祖丧明。今以灯光普施法界,愿祖目见明,元求代暗。”如此经七日,其夜梦见一老翁,以金鎞疗其祖目,于梦中喜跃,遂即惊觉。乃遍告家人。三日,祖目果明。
其后,祖卧疾再周,元恒随祖所食多少,衣冠不解,旦夕扶侍。及祖没,号踊绝而后苏。随其父,水浆不入口三日。乡里咸叹异之。县博士杨轨等二百余人上其状,有诏表其门闾。
(《北史·列传七十二》)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
A.莫不重其性命?B.今为人所弃而死
C.昼夜读佛经?D.县博士杨轨等二百余人上其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今以灯光普施法界?②以金鎞疗其祖目
B.①乃以杖击其头?②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面去
C.①祖异而舍之?②诸小儿竞取而食之
D.①叔父感其言,遂许焉?②其祖丧明三年.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祖父)谓其贪戏?B.(张元)将欲更弃之
C.(张元)号踊绝而后苏?D.(老翁)以金媲疗其祖目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涉经史,然精释典。
②将欲更弃之。
③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④其后,祖卧疾再周。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张元讲孝道的一组是? (? )
①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②元恒忧泣,昼夜读佛经
③愿祖目见明,元求代暗?④衣冠不解,旦夕扶侍
⑤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⑤? D.①③⑤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张元小时贪玩,一年夏天,因为中午炎热,他的祖父想把他放到井中沐浴,张元却坚决不肯听从。还说,“我不能把身体裸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B.张元小时候就与一般孩子不同,邻居家的杏子落在他家园中,张元拾到后,就送还给杏树的主人,而其他的小孩拾到后却自己享用。
C.张元快成年时,祖父已经失明三年,张元一直忧愁哭泣,每天早晚诵读佛经,做礼拜,以祈求神灵降福给自己的祖父。
D.张元的祖父卧病时,张元随祖父的饭量大小进食,日夜服侍在祖父身旁。祖父死后,张元悲号气绝,与他父亲一样,三天水汤不进,邻里们都感叹不已。
参考答案:1.D。古代的“博士”与现代的“博士”内涵不同。2.C。A介词,表方式,相当于“用”。B副词,相当于“就"。C①代词,指张元;②代词,指杏。D代词,他的,指张元的。3.B。省略的是“叔父”,而不是张元。4.①稍稍涉猎经史,但是却精通佛家经典。②抓起狗仔想再次扔掉它。③如果被人丢弃而死,那就不符合道义了。④后来,他祖父卧床生病两年。5.B。①表现其讲礼仪⑤表现其仁爱之心。6.A。“张元小时贪玩”文中没有根据,属无中生有。
本题解析:[译文]张元字孝始,河北芮城人。祖父张成,代理平原郡太守。父亲张延俊,在州郡做官。逐步升迁为功曹主簿,都因非常纯朴而受到乡邻的推崇。
张元生性谦虚谨慎,孝顺父母,只稍稍涉猎经史,却精通佛家经典。六岁那年,他的祖父因为夏天中午炎热,想把张元放到井中沐浴。张元却怎么也不肯听从。祖父说他贪玩,就用手杖敲打他的头说:“你为什么不肯洗浴?”张元回答说:“衣服是用来遮盖形体的,是为了覆盖隐秘之处的,我不能随便把身体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祖父感到惊异就放了他。
南边的邻居有两棵杏树,杏子熟后有许多落在张元家园中。其他许多小孩争着拣杏子吃,张元拣到杏子,就送还给杏树的主人。村头小路上有一只被人丢弃的狗仔,张元就把它拣回家豢养。他的叔父愤怒地说:“养这个东西干什么?”抓起狗仔想再次把它扔掉。张元回答说:“凡是有生命的东西,没有不重视它们生命的。如果是上天所生,上天所灭,那是自然的法则,如果被人丢弃而死,那就不符合道义了;如果看见了而不收养,那就是没有仁爱之心。因此我才把它捡回来喂养。”叔父被他的话感动,就准许他喂养。不久,就有一条母狗衔着一只死野兔放到张元面前,然后走开。张元十六岁时,他的祖父已经失明三年了。张元一直忧愁哭泣,昼夜诵读佛经,做礼拜以祈求神灵降福。后来他诵读《药师经》,有“盲人得以复明”的话,就请来七个僧人,点燃七只灯,七天七夜诵《药师经》,做道场。每个人都说:“天人师啊,张元作为孙子不孝顺,使祖父失明,如今用灯光普照法界,希望祖父的眼睛能够见到光明,张元请求代替祖父失明。”像这样作了七天道场,张元夜里梦见一个老翁,用金鎞治疗祖父的眼睛。梦中他欢喜跳跃,于是就惊醒了,张元就把梦中的情景告诉家里人,过了三天,祖父的眼睛果然复明了。
后来,祖父卧病两年,张元随祖父的饭量大小进食,不脱衣帽,早晚服侍。祖父死后,张元悲号气绝而后复苏。同他的父亲一样,三天滴水未进,邻里都感叹不已,认为张元很奇异。县里的博士杨轨等二百多人把张元的事情上报,皇上下诏令表彰其家族。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持节发仓粟以赈之作/《师说》以贻之?
B.上贤而释之/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C.庄助复为请告/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D.尊宠于群臣无二/以勇气闻于诸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康延孝,代北人也。为太原军卒,有罪亡命于梁。末帝以延孝为左右先锋指挥使。延孝见梁末帝任用群小,知其必亡,乃以百骑奔于唐。见庄宗于朝城,庄宗屏人问延孝梁事,延孝具言:“末帝懦弱,小人进任,而忠臣勇士皆见疏斥,此其必亡之势也。”庄宗初闻延孝言梁必亡,喜,及闻其大举也,惧,曰:“其将何以御之?”延孝曰:“梁兵虽众,分则无余。臣请待其既分,以铁骑五千自郓趣汴,出其不意,捣其空虚,不旬日,天下定矣。”庄宗甚壮其言,卒用延孝策,自郓入汴,凡八日而灭梁。
三年,征蜀,延孝为先锋排阵斩斫使,破凤州,取固镇,降兴州。蜀平,延孝功为多。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位在延孝下,然特见重于郭崇韬。崇韬有军事,独召璋与计议,而不问延孝,延孝大怒,让璋曰:“吾有平蜀之功,公等仆相从,反俯首郭公之门,吾为都将,独不能以军法斩公邪?”璋诉于崇韬,崇韬解璋军职,表为东川节度使。延孝愈怒曰:“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璋有何功而得旄节!”因见崇韬言其不可。崇韬曰:“敢违吾节度!”延孝惧而退。明年崇韬死,延孝谓璋曰:“公复俯首何门邪?”璋求哀以免。
继岌①班师,命延孝以万二千人为殿,行至武连,闻朱友谦无罪见杀。友谦有子令德在遂州,庄宗遣使者诏继岌即诛之。继岌不遣延孝,而遣董璋,延孝大怒,谓其下曰:“南平梁,西取蜀,其谋尽出于郭公,而汗马之劳,攻城破敌者我也。今郭公已死,我岂得存?而友谦与我俱背梁以归唐者,友谦之祸次及我矣!”延孝部下皆友谦旧将,知友谦被难,皆号哭诉于军门曰:“朱公无罪,二百口被诛,旧将往往从死,我等死必矣!”延孝遂拥其众自剑州返入蜀,自称西川节度、三川制置等使。继岌遣任圜以七千骑追之,及于汉州,会孟知祥夹攻之,延孝战败,被擒,载以槛车。车至凤翔,庄宗遣宦者杀之。摘自《新五代史》
注:继岌:即李继岌,后唐将领,后受封为魏王。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庄宗屏人问延孝梁事——屏:屏退,使……隐退
B.以铁骑五千自郓趣汴——趣:通“趋” 奔赴、趋向
C.臣请待其既分——请:请求
D.知友谦被难——被:表被动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延孝胸有韬略、骁勇善战的一组是
[? ]
①乃以百骑奔于唐 ②因见崇韬言其不可 ③出其不意,捣其空虚 ④破凤州,取固镇,降兴州 ⑤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 ⑥会孟知祥夹攻之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康延孝虽是亡命之身,但他熟谙兵法,洞察实事,他审时度势,向庄宗分析后梁的弊端,并为其出谋划策,堪称后唐灭梁的功臣。 B.康延孝生性耿直,性情暴躁,当位居其下的董璋受到郭崇韬的重用时,他大为不满,以军功自居,力劝郭崇韬用军法处置董璋。 C.康延孝虽立有大功,但恃功自傲,不满同僚,顶撞上级,猜疑朝廷对其不公,竟至公开谋反,最终兵败被杀。 D.康延孝本是前朝旧臣,“背梁投唐”是他人生的转折点,献计灭梁、征蜀立功更是他人生的辉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末帝懦弱,小人进任,而忠臣勇士皆见疏斥,此其必亡之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璋曰:“吾有平蜀之功,公等仆相从,反俯首郭公之门,吾为都将,独不能以军法斩公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B 4.(1)梁末帝懦弱,小人被信任进用,而忠臣勇士都被疏离排斥,这是梁必定灭亡的局势。 (2)(康延孝)责备董璋说:“我有平定蜀国的功劳,你们像仆人一样跟着,反而在郭公的门前俯首帖耳,我身为一都的将帅,难道不能用军法将你们斩首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王利用,字国宾,通州潞县人。辽赠中书令、太原郡公籍之七世孙,高祖以下皆仕金。利用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初事世祖于潜邸,中书辟为掾,辞不就。 中统初,命监铸百司印章,历太府内藏官,出为山东经略司详议官,迁北京奥鲁同知,历安肃、汝、蠡、赵四州知州,入拜监察御史。蓟州有禁地,民不得射猎其中,逻者诬州民冒禁,籍其家,利用纠之,逻者诉于上,利用辨愈力,得以所没入悉归之民。擢翰林待制,兼兴文署,奉旨程试上都、隆兴等路儒士。升直学士,与耶律铸同修实录。出为河东、陕西、燕南三道提刑按察副使、四川提刑按察使。四川土豪有持官府长短者,问得其实,而当以罪,民赖以安。都元帅塔海,抑巫山县民数百口为奴,民屡诉不决,利用承檄核问,尽出为民。 大德二年,改安西、兴元两路总管。其在兴元,减职田租额,站户之役于他郡者悉除之,民甚便焉。有妇毒杀其夫,问药所从来,吏教妇指为富商所货。狱上,利用曰:“家富而货毒药,岂人情哉?”讯之,果冤也。未几,致仕,居汉中。 成宗朝,起为太子宾客,首以切于时政者疏上十七事:曰谨畏天戒,取法祖宗,孝事母后,敬奉至尊,抚爱百姓,敦本抑末,清心听政,寡欲养身,酒宜节饮,财宜节用,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杜绝谗言,求纳直谏,官职量材而授,工役相时而动,俾近侍时赴经筵讲读经史。帝及太子嘉纳之。皇后闻之,命录别本以进。利用以老病不能朝,帝遣医诊视之,利用谓弟利贞、利亨曰:“吾受国厚恩,愧不能报,死生有命,药不能为也。”遂卒,年七十七。 利用每自言,平生读书,于恕字有得焉。廉希宪当时名相,简重慎许可,尝语人曰:“方今文章政事兼备者,王国宾其人也。”武宗即位,以官僚旧臣,制赠荣禄大夫、柱国、中书平章政事,封潞国公,谥文贞。(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书辟为掾,辞不就——辟:邀请 B.逻者诬州民冒禁,籍其家——冒:违反,冒犯 C.利用承檄核问,尽出为民——核:审查 D.俾近侍时赴经筵讲读经史——俾:使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利用忠于职守、为国为民的一组是 [? ]
①初事世祖于潜邸 ②利用辨愈力,得以所没入悉归之民 ③站户之役于他郡者悉除之 ④利用曰:“家富而货毒药,岂人情哉?”讯之,果冤也 ⑤首以切于时政者疏上十七事 ⑥方今文章政事兼备者,王国宾其人也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利用小时候聪颖过人,二十岁时与魏初齐名。后中书省征召他为掾吏,他推辞没有赴任。 B.王利用担任安西路总管期间,减轻职田的租额,在其他郡出徭役的站户全部被免除掉。 C.王利用担任太子宾客时把切中时政要害的十七件事写疏上奏,皇帝褒奖采纳了他的建议。 D.廉希宪是当时的名相,为政简易慎重,对于赞许别人很是谨慎,唯独对王利用非常佩服。
参考答案:1、A 2、D 3、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