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七)
2017-11-10 21:39:5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先主之袭杀徐州刺史车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还小沛。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追谥羽曰壮缪侯。子兴嗣。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选自《三国志·关羽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先主周旋/周旋:交战、应付
B.秋,大霖雨,汉水泛溢/霖雨:连绵阴雨
C.可遣人劝权其后/蹑:追踪,此处指偷袭
D.兴字安国,少有问/令:命令
2.下面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关羽勇猛的一组是(  )
①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②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③羽又斩将军庞德
④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⑤羽骂辱其使,不许婚
⑥羽不能克,引军退还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刘备袭击徐州,杀死徐州刺史车胄,让关羽在下邳驻守,并代理太守职责。
B.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率军在樊城与曹仁交战,曹操派于禁支援曹仁,于禁被关羽打败而降。
C.南郡太守糜芳驻守在江陵,将军傅士仁驻守公安,他们两人一向怨恨关羽,因为关羽看不起他们。
D.关羽死后被封为壮缪侯,他的儿子关兴继承了他的爵位。关兴二十岁左右就做了侍中、中监军。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1分)
王旦字子明,大名莘人。旦幼沉默,好学有文,父佑器之曰:“此儿当至公相。”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表请天下建常平仓,以塞兼并之路。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帝素贤旦,尝奏事退,目送之曰:“为朕太平者,必斯人也。”逾年,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
契丹犯边,从幸澶州。雍王元份留守东京,遇暴疾。命旦驰还,权留守事。旦曰:“愿宣寇准,臣有所陈。”准至, 旦奏曰:“十日之间未有捷报时,当如何?”帝默然良久,曰:“立皇太子。”旦既至京,直入禁中,下令甚严,使人不得传播。及驾还,旦子弟及家人皆迎于郊,忽闻后有驺呵声,惊视之,乃旦也。三年,拜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宫禁火灾,旦驰入。帝曰:“两朝所积,朕不妄费。一朝尽,诚可惜也。”旦对曰:“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臣备位宰府,天灾如此,臣当罢免。”继上表待罪,帝乃降诏罪己,许中外封事言得失。后有言荣王宫火所延,非天灾,请置狱劾,当坐死者百余人。旦独请曰:“始火时,陛下已罪己诏天下,臣等皆上章待罪,今反归咎于人,何以示信?且火虽有迹,宁知非天谴耶?”当坐者皆免。
寇准数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缺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
(节选自《宋史·王旦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旦幼沉默,好学有文沉默:沉稳文静
B.为朕太平者,必斯人也致:达到,实现
C.一朝尽,诚可惜也殆:必将,一定
D.寇准数旦,旦专称准短:揭短,说……坏话

小题2:下列句子,与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是(?)(3分)
例:旦子弟及家人皆迎
A.佚之狐言郑伯曰
B.今反归咎
C.良曰“长臣”
D.燕王拜送
小题3: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
B.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
C.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
D.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
小题4: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旦小时候聪明好学,他的父亲认为他将来可以官至宰相。
B.真宗认为王旦贤达,可以帮助他实现创建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
C.宫内放生火灾,王旦认为自己是宰相,天降如此灾殃,有责任,应当罢免。
D.皇帝班师回朝,王旦的子弟、亲属都赶到郊外去迎接王旦,他们突然听到背后有人大声赶马,吃惊地回头一看,竟然是王旦,这样把王旦接回了家。
小题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今反归咎于人,何以示信?
(2)帝以是愈贤旦。?
(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3、单选题  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     料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   按次序?
  其道也固先乎吾       知道、懂得
B、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作动词,灭族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人    使……安宁
  琴书以消忧         以……为乐
C、是故贵无贱,无长无少    没有
  盘盘, 囷囷焉       ……的样子
  军中无以为乐,以剑舞    谦语,表敬意
D、才能不及中人        平常的人
  不抑耗其实而已        它的实际情况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今山东省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 贰:重复
B. 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
C. 且君尝为晋君矣? 赐:恩惠
D. 因人之力而之? 敝:损害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②项王默不应
B. ①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徐公不君之美也
C. ①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D. ①无能为也? ②沛公去,间至军中。
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贡受到老师的启发,认为就像《诗经》所说的,完善人格要像玉石器物的磨制一样,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B. 孔子认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和“贫而乐,富而好礼”二者是有层次和境界上的区别的。前者只是物质追求;而后者则是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
C. 孔子认为做人不仅要做到在贫穷的时候能够不去讨好人,富裕的时候不骄傲自大;还应该在精神上追求乐和礼,做到居贫乐道,处富好礼。
D. 孔子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循循善诱,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有所体会,达到认知。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沈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杀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云曰:“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处遂励志好学,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
入洛,稍迁新平太守。抚和戎狄,叛羌归附,雍土美之。转广汉太守。郡多滞讼,有经三十年而不决者,处详其枉直,一朝决遣。以母老罢归。寻除楚内史,未之官,征拜散骑常侍。处曰:“古人辞大不辞小。”乃先之楚。而郡既经丧乱,新旧杂居,风俗未一,处敦以教义,又检尸骸无主及白骨在野收葬之,然始就征,远近称叹。
迁御史中丞,凡所纠劾,不避宠戚。梁王肜违法,处深文案之。及氐人齐万年反,朝臣恶处强直,皆曰:“处,吴之名将子也,忠烈果毅。”乃使隶夏侯骏西征。伏波将军孙秀知其将死,谓之曰:“卿有老母,可以此辞也。”处曰:“忠孝之道,安得两全!既辞亲事君,父母复安得而子乎?今日是我死所也。”既而梁王肜为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处知肜不平,必当陷己,自以人臣尽节,不宜辞惮,乃悲慨即路,志不生还。时贼屯梁山,有众七万,而骏逼处以五千兵击之。将战,处军人未食,肜促令速进,而绝其后继。处知必败,左右劝退,处按剑曰:“此是吾效节授命之日,何退之为!且古者良将受命,凿凶门以出,盖有进无退也。今诸军负信,势必不振。我为大臣,以身徇国,不亦可乎!”遂力战而没。
(节选自《晋书·周处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绝:超过
B.梁王肜违法,处深文案之。案:查究
C.言必忠信克己克:克制
D.风俗未一,处敦以教义敦:敦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欲自修而年已蹉跎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C.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 良乃入,具告沛公
D.以母老罢归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处少时为乡里所患,与猛兽、蛟龙一并被列为三害,他自己也早有改励之志,但最终促使他改变的事情是他听见乡里人在庆贺自己的死亡。
B.周处被授予楚内史一职,还未到任,又升任散骑常侍,但他以“古人辞大不辞小”为由,先到楚地任内史官,再赴任散骑常侍。
C.周处执法严明,不避宠戚,朝臣们虽然觉得他处理事情太强硬,但都非常敬重他,认为他是“吴之名将子也,忠烈果毅”,举荐他随夏侯骏西征。
D.周处志存义烈,忠信克己,明知遭人陷害,却义无反顾地选择尽节而死。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5分)
译文:?
(2)忠孝之道,安得两全!既辞亲事君,父母复安得而子乎?今日是我死所也。(5分)
译文:?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