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九)
2017-11-10 21:43:5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C.其皆出于此乎?
D.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击沛公于坐——不如善遇之
B.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长
C.公我献之——若属皆且所虏
D.玉斗一双,与亚父——项王即日因留沛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无骄尚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②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④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⑤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⑥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范晔《张衡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常从容淡静(从容,休闲舒缓。)
B.不好交接俗人(俗人,世俗之人。)
C.举孝廉不行(不行,没有去。)
D.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特地征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虽才高于世,无骄尚之情尝一龙机发地不觉动
B.精铜铸成,员径八尺饰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精思傅会,十年成自此以后,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D.而无骄尚情妙尽璇玑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直接表现张衡的科学成就的一组是(3分)
①遂通五经,贯六艺衡?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③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④著《灵宪》《算罔论》
⑤复造候风地动仪?⑥乃作《思玄赋》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第1段,作者用了“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表现了张衡的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
B.第4段,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张描写和“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的热烈赞叹,着力描写了地动仪检测地震的准确无误。
C.张衡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了他的政治智慧;而“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则表现了他的政绩卓然。
D.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与文学方面的成就,表达了作者对传主的由衷敬仰之情。
小题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分)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2分)
②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2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②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面各组句中加粗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欲人之无也难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者也
B.师焉,或不焉/而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C.其人也远矣/蜀山兀,阿房
D.犹且从师而焉/即如忠烈遗骸,不可
2.翻译下列语句。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可怪也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该段句式多变,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于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5、阅读题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10分)
御孙曰:俭 德 之 共 也 侈 恶 之 大 也 共 同 也 言 有 德 者 皆 由 俭 来 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司马光《训俭示康》)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御孙曰:俭 德 之 共 也 侈 恶 之 大 也 共 同 也 言 有 德 者 皆 由 俭 来 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小题2:司马光是?▲?(朝代)著名史学家,主持编撰了编年体通史?▲??。(2分)
小题3: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观点。(2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