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2017-11-10 21:46:5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后面习题。(7分)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小题1】这首诗歌中“湿”、“满”用得很好,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小题2】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对本诗主旨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湿”字描写菊花花瓣缀满露珠,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的神态。“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菊花幽幽清香。
一“湿”一“满”写出了菊花高洁的神韵风采。(分析“湿”“满”各1分,总写菊花特点1分。 )
【小题2】前两句从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后两句以对比手法写池岸边的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全诗以菊花喻人,赋予菊花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结合诗句分析2分,“高洁”品质的概括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答题时首先要关注题目“菊”的象征意义,想到高洁、淡泊名利这些术语,然后再读诗歌,由最后一句“由来不羡瓦松高”可以品味出“不求高位、不慕荣利”这样的内涵。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诗人在描写了菊的气质以后,很自然地归结到咏菊的主旨: “由来不羡瓦松高”。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初唐崇文馆学士崔融曾作《瓦松赋》,其自序云:“崇文馆瓦松者,产于屋溜之上……俗以其形似松,生必依瓦,故曰瓦松。”瓦松虽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桐君(医师)莫赏,梓匠(木工)难甄”。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这结尾一句使诗的主题在此得到了抉示,诗意得到了升华。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篇两句写景,与柳永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情感相似,异曲同工。
B.“啼鸟两三声”句,营造了山径中幽静清雅的气氛,是以动衬静,以有声衬幽静。
C.下片前两句,借“霜华重迫驼裘冷”与“心共马蹄轻” 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的心情。
D.下片后三句运用拟人的手法,令路上的青山流水也有了感情,融情于景,读来赏心悦目。

小题2: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结合诗句作具体说明。(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3分)
小题2:诗人用“霁霞”“晓月”“残星”、行人稀少的山径和啼鸟声等意象(景物)表现早的。(3分)有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的表达效果。(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小题。(8分)
丹阳送韦参军
唐·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小题1:“一别心知两地秋”这句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小题2:这首诗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试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两地秋”使用了双关的手法。(1分)“秋”字,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是表达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情别绪。(2分)作者还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1分)
小题1:以景结诗。(1分)秋日黄昏,江面上寒鸦“飞尽”,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2分)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了作者的悠悠情思,含蓄蕴藉,回味无穷。(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注意对“寒”“尽”“望”“悠悠”等字词的体会。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小题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春生”?从全诗看,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5分)
【小题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鉴赏其抒情的妙处。(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和风,啼鸟,河畔草,树头花。(2分,答出两点得1分)乐景写哀(反衬)(3分)
【小题2】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2分)以拟人手法虚写(想象)春天到了自己家乡,到处找我不见,而我只有托春天向家人传达沦落江州的愁苦;含蓄蕴藉。(4分,手法2分,效果分析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第一问考查意象,第二问考查手法。这首诗一开始便问道:春天从来到人间,就悄无声息地到何处去游历呢?第二句即交代谜底,春天走遍了天涯海角才肯作罢。三、四两句用了拟人手法,春天每到一处,先派遣“和风”传送消息,告诉人们春天将来临,再遣“啼鸟”说明春天到来的缘由。接下来的五、六两句描写春天到来后的绚丽景色:河畔绿草如茵,树头繁花点缀。这几句主要抓住“和风”“啼鸟”“河畔的草”“树头的花”这几个意象,描绘了一幅春光烂漫的画面。而最后两句诗意一转:春天如果到我的故乡理该寻觅我吧,那就请春天为我向家人传去沦落江州的信息,“沦落”二字流露出羁留他乡的愁苦。前面烂漫的春光对这种哀伤之情起到了反衬的作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本题考查抒情的方式。答题的模式一般为:用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感情;而本题的提问方式需要先答什么感情,再说出什么手法。尾联“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中的“沦落”二字直接传递出沦落他乡的感伤之情;而“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中说春到了我的家乡会来寻我,一个“若”字可见是诗人的想象,一个“觅”一个“传”赋予春以人的情态。诗的中间四句描绘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尾联抒发了“天涯沦落之恨”,是传统的“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诗人被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也尽在这亦真亦幻的想像与描写之中,可谓含蓄蕴藉,哀而不伤。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期间所作《浔阳春》三首的第一首,题为《春生》。它与《琵琶行》同是抒写天涯沦落之恨,但选材,谋篇,命意,又何等不同!这就是艺术创造。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盛唐以来,七律或工丽,或雄浑,或沉郁顿挫,佳作如林。但写得这样轻灵、跳脱、活泼的,还不曾有过。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年?作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①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
[注]①岭:指五岭。作者当时调任潘州南巴,过此岭。②长沙傅:贾谊曾受谗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小题1:从全诗看,诗人“潸然”泪下的原因有哪些?
答:?▲?▲??
小题2:颈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年事已高,却位居人下;新年已到,却独处天涯。
小题2:拟人,把岭猿和江柳当作自己相伴的对象,突出表现了自己形影相吊、孤苦无依的处境和孤独凄凉之感。


本题解析:
小题1:每点两分,答满两点即4分,有新增点,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2:答由景入情、虚实结合等亦可,手法准确2分,分析到位2分。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