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2017-11-10 21:47:1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语言运用题  为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请以“世界一个家”为话题,续写一段歌词,要求每行语句与第一段结构相似,句式基本对应,大体压韵,结尾两句可以重复。(6分)
海峡倚着海峡
天涯连着天涯
芳草接着芳草
浪花推着浪花
来吧?唱吧?笑吧
世界一个家


参考答案:
肩膀靠着肩膀
脸颊贴着脸颊
汗水浸着汗水
鲜花拥着鲜花
来吧?唱吧?笑吧
世界一个家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健康的主流文化能不能占领手机文化市场,能不能真正对公众产生影响,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文化创新的思维,是否紧密结合新技术的特点进行文化创新。
B.《中国质量报》曾报道,食品专家基本可以断定“一滴香”是通过合成反应及化学品直接调和的方法,营养作用十分有限,长期食用会损伤肝脏。
C.“辛亥首义百年纪念墙”包括纪念广场、英雄名录、首义第一枪、首义第一炮、祭扫花台、辛亥志士衣冠冢等组成。
D.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歧义,B. 成分残缺,在“调和的方法”之后加上“做出来的”。C.句式杂糅。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红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症结(zhēng)  攻讦(jié)  脚踝(huái)  无裨于事(bì)
B.澄湛(chéng)  校勘(jiào)  遒劲(qiú)  喟然长叹(kuì)
C.跻身(jī)    勖勉(xù)   悭吝(qiān)  浑身解数(xiè)
D.愤慨(kǎi)    挫折(cuō)  狙击(zǔ)   千载难逢(zǎi)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D "挫折"(cuò) "狙击"(jū)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画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哲学的追问是指向神秘的,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人生,哲学都欲追根究底这就是所谓终极关怀。在这一点上,?。然而,哲学却不肯满足于不容置疑的信仰,而要求对问题做出合理充分的回答。在这一点上,? 。灵魂在提问,而让头脑来解答,这是哲学本身所留的矛盾和困难。?。正是这一结合了两种对立因素的品格使之成为比科学和宗教更加伟大的东西。
①哲学与宗教相似?
②哲学与科学相似
③哲学又和科学一样?
④哲学又和宗教一样
⑤哲学面对科学,敢思宗教之不思,又立足宗教,敢疑科学之不疑?
⑥哲学面对宗教,敢思科学之不思,又立足科学,敢疑宗教之不疑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②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
  ③好家伙,一添就是两张嘴!
  ④我忘了姓什么,也忘不了你二位这回事!
  ⑤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
  ⑥我要是会开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⑦就走吧,还等着真换两个脆的吗?
A.③⑦不同;②⑥不同;①④相同。
B.③⑦相同;①②不同;④⑥不同。
C.④⑥相同;①⑦相同;④⑤相同。
D.②④不同;①⑥不同;③⑤不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①借代,反问;②暗喻;③借代;④夸张;⑤夸张,比喻;⑥暗喻;⑦反问、借代。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