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材料,按要求作文。
最近,有两种与“菜”有关的现象在网络中都很流行。
一.“偷菜游戏”。它是风靡网络的休闲游戏,是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的游戏。用户在里面扮演一个农场的农场主,在自己农场里种植各种各样的蔬菜和水果,待成熟后,可以收进仓库。如果不及时采摘,就会被偷摘。用户可以根据市场波动来选择合适时机卖出仓库中的果实来获得金币。这种游戏一出,就迎来人们的追捧,大家不分白天黑夜纷纷加入偷采的行列,以偷菜为乐。
二.购买“爱心菜”。2009年11月中旬,冷空气突然袭击我国北方,降下暴雪,许多农民种植的大白菜面临冻灾,菜农陷入卖菜困难的境地。面对菜农焦急的眼神,许多网友发起了购买“爱心菜”的倡议,一时应者云集,有自驾车前往的,有包车前往的,菜农的困难终于得到了解决。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会有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自主立意;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话题:极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体育运动员不断冲刺,“更高、更快、更强”体现了人类挑战极限,不断突破的精神。
拉一个弹簧,如果拉力超过了弹簧的承受极限,弹簧就会失去弹性。
在某些领域,我们需要不断突破极限,在另外的领域,又需要量入为出,留有余地。
请以“极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例文一
超越极限
阿姆斯特朗,一个超越极限的人,已经第五次站在了环法大赛的冠军宝座上,曾经的他,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美国小伙,如今却一跃成为环法五冠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更奇特的是五年前的他已身患癌症,正是由于他不断地突破自我,一次又一次地挑战极限,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更高,更快,更强”这一奥运会的宗旨正是运动员们挑战极限的动力,蒙哥马利将男子百米纪录提高到了9秒79,而乔伊娜的女子百米10秒49的成绩至今无人能近,一个个世界记录的诞生便是人们一次次挑战极限的成功。
人的潜力虽然是有限的,但开发出来的却只有10多个百分点,另外的则需要我们去解放它,让我们挑战极限将它开发出来,这对我们百益而无一害。
曾经,珠穆朗玛峰是不可征服的;曾经,南极极点是不可穿越的;曾经,马利亚纳海沟是下不去的……而今,珠峰上插遍了各国国旗;而今,极点上留下了我们的足迹;而今,海沟里还有我们的残温……这一个个不可能在现在已经变得平常,都是因为挑战极限,变不可能为可能。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计算机的普及,从欧罗巴到美利坚,从东非高原到南美平原,从地球到月球……到处都有挑战极限的人们,到处都有新的记录产生,到处都在重新找起点。
极限虽然可以使自己,使人类的潜力得以提高,但不要过分挑战。它就如弹簧一样,有受压限度。
珠峰上也有受难者的尸骸,极点前也有未走完的足迹,海沟里也有勇土们的墓碑,绿茵场上也倒下了一个维维安"福……
让我们告别昨天的记录,挑战新的极限;让我们跳得更高,跑得更快,变得更强;让我们一起来唱那首歌吧:
“超越梦想,一起飞……”
评点:材料丰富,一气呵成,当为本文最大的特色。从身患癌症的阿姆斯特朗到蒙哥马利9秒79的百米记录,到乔伊娜的百米10秒49的成绩,再到珠峰到南极极点到玛利亚那海沟,旁征博引,一气写来,颇有气势。作者拥有的这些准确翔实的材料,自有一种无可辩驳的力量,增强了说服力。语言铿锵有力,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显示了良好的语文素养。第二段中举到的两个并列的例子作者表述为“蒙哥马利将男子百米记录提高到了9秒79”和“乔伊娜的女子百米10秒49的成绩至今无人能近”,同样的例子就显得决不雷同。第四段先用三个“曾经”,后用三个“而今”进行对比,结构整齐,前后呼应,又间有长短句,使句式摇曳多姿,有一种韵律的美。
例文二
石?头
很久很久以前,喜玛拉雅山脚下有一块石头。沧海桑田物换星移,石头沉默地看着前来挑战珠峰的人,一群,又一群。
一天,一位年轻的登山人问:“石头,当我下山时,你想要点什么吗?”石头叹口气,说:“把你最不想要的留给我吧!”
年轻人走了,石头等着。
年轻人回来,无比沮丧地说:“石头,我从小就梦想登上世界最高峰,那就是我生存的理由。可我征服了那极限的同时,却感到这世上再无可留恋了。我活着还为什么呢?我本想一死了之,但答应了你,只好将这最不想要的生命留给你了!”
于是年轻人傍着石头住下,一天又一天,变成了老人。
又有一天,一位年轻的登山人遇上了安闲的石头和安详的老人,于是问:“当我下山时,你们想要点什么吗?”老人和石头对望一眼,也叹了口气,说:“把你最不想要的留给我吧!”
年轻人走了,石头和老人等着。
一周,一月,一年……
年轻人回来,对石头和老人说:“很抱歉,我什么也不能带给你们。我经历了千辛万苦征服了珠峰,却发现过了极限便无可追求,难过得想死,念着对你们的承诺便想把最不想要的生命带给你们。下山时我却发现了一位冻死的登山人。他离山顶已很近,却永不能实现他的梦想了。而我比他幸运啊!为什么我却还想死呢?我的体力和毅力支撑我征服了自然的极限,难道却要在自己的心理能力的极限面前屈服吗?我不该失落于终极的征服!这种超越使我豁然开朗!于是我尽力去救助那些遇困的人们,每次成功都让我感受到生命是多么可贵!是对你们的承诺使我在最想放弃的时候没有那么做,才会有现在这番感悟。谢了!”
年轻人说完深深地对老人和石头鞠了一躬。
石头意味深长地看着老人。
而老人泪流满面。
评点:本文就“极限”这一话题构思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颇值称道。作者独出心裁,用一块石头作为故事的主人公,给故事笼罩上一层浓浓的神话色彩,同时也便于故事条理清晰地展开。第一位年轻人与第二位年轻人相同而又不同的经历启示我们,挑战极限并不能成为人生的弹簧极限目标,它仅仅是人生的一部分,极限之外,还有更多值得我们追寻的东西。结尾处理很为成功,石头的意味深长,老人的泪流满面,都是两个含义深刻的细节,增加了故事的深度。“心理能力的极限”这一说法出现得有些突兀,但相对于全篇,也仅为白璧微瑕罢了。
本题解析:
写作提示:此题就是检测我们的辨证思维。物极必反,万物一理,对极限的认识也不例外。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给自己定立新的目标,给生活以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否则,人生将一事无成,碌碌无为;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量力而行,别将生命之弦绷得太紧,否则,你将无法贪图清风明月之美,而让生活味同嚼蜡。能兼顾正反两方面,合理有度地认识极限是最理想的生活态度。在此前提下,根据自己手中所有材料,可选取一个历史人物编述故事,可引用多个材料提炼观点,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散文或者记叙文。
作好这个题目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因为能直接证明本题的事实论据较少,所以运用材料时应特别注意论据与论点相和,不要牵强附会。第二,紧扣话题本身,不能脱离了极限本身的意义而在不经意间偷换了话题。《现代汉语词典》把“极限”解释为“最高的限度”,作文时容易忽略“最高”这一限制。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此题限定了事情发生的空间——教室,所以在构思时只能把情节放到这一特定的地点展开。在教室里发生的事情与中学生活最为密切,选材的难度似乎不大,但由于过于熟悉以至熟视无睹,要找到典型性和故事性兼备的材料就不大容易了。因而既要精心选择能够表现当代中学生精神风貌的素材,又要善于进行艺术加工,把事情写得生动曲折,引入人胜。本题也只能写一件事,但时间与人物没有限制,用第几人称行文也没有限制。
思路之一:班上的“调皮大王”在教室里宣布了正副班长(一男一女)递情书谈恋爱的特大新闻,引起了轰动效应。经过一番辩解和落实,原来那张“情书”是—“班级条例”,两位班长为搞好班级工作交换意见。
思路之二:我们班的“文娱委员”这个宝座一直空着,音乐老师想择优录取,让同学挨个唱歌。大家议论纷纷,这时刚转学来的女同学自告奋勇唱了一首《我多想唱》,教室里响起动听的歌声,随后又响起热烈的掌声……
思路之三:晚自习,有个同学提议燃纸烤火,于是教室热闹起来;不知谁喊一声“班主任来了”,于是大家手忙脚乱地踩灭火,装出认真读书的样子;班主任压根儿没来,一场虚惊。有人说起某校燃纸导致火灾的事,大家默然。
[写法]
“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教室这平静的方寸之地,怎样才能演绎出曲折生动的故事?可以先发制人用设疑的方法构造悬念。比如思路之一,开篇可用正副班长有没有谈恋爱,没有谈恋爱又谈些什么,递情书又是怎么一回事设疑,吊起读者的胃口。接下来再层层解疑,还怕读者不入彀中?还可以制造波折来推动情节,一波三折引人人胜。比如思路之三,燃纸烤火,不料班主任来了,一折;班主任没来,不过是一场虚惊,二折;教室又热闹起来,听说燃纸闹火灾事故,大家又沉默了,三折。这样构思曲径通幽,曲折有致。
当然,记叙文要吸引读者,还应该进行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构思再好,只作平板的叙述,也不能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比如思路之二,同学们议论纷纷的情景,新来的女同学毛遂自荐的神态,她歌唱的动人以及引起的热烈反响等等,都可以进行恰当的生动的描写。这些描写对表现主题会起一定的作用,又能增加形象性、可读性。
教室不大,所写的事情也简单,但只要你肯花构思的功夫,善于描写,就会写出出色的作文。
常见的失误有:叙事性不够强,接近于描写教室里的某个场面;事情的经过叙述得过于简单,而且缺乏必要的艺术手段。
[同类文题] 1.这件事发生在我们班里(此题所写之事应发生在“我们班里”,但不一定发生在“教室里”。)
2.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怪事(此题限定写一事,而且是“怪”事,只能发生在教室里。)
3.班上新事多(此题要写出“新”来,如班级新出现的好人好事等;一个“多”字,意味着不止写一事。)4.先进班级新风尚(这个“先进班级”可以是自己的班级,也可以是其他班级,“新风尚”要突出“新”,要点面结合写。)5.教室里的新气象(取材范围只能在“教室里”,“新气象”可用事表现,也可用画面表现。)
6.记一次有意义的班集体活动(此题限写一次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而且应点明意义。从晚会到郊游,从集体做好事到集体参加某项运动,都可选材。)
7.班级趣事一则(作文要写出“趣”来,只要求写“一则”;如果去掉“一则”,那么可写一则,也可写多则。)
8.引起全班关注的事(会引起全班同学关注的事肯定不少,而且从班级小事到天下大事都可能引起全班关注,问题在于要创造“关注”的氛围,写清“关注”的来龙去脉。)
9.在我们的班集体里(此题要表现班集体的温暖,写一件事或写几件事不限。) 10.开班会(这次班会或许受欢迎,或许不受欢迎,但都要写出开班会的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作文(60分)
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段歌词这样写道:“走过了春天走过秋天,送走了今天又是明天,一天又一天,月月年年,我们的心不变。”其实,人的一生,一直在不停地行走,沿途既有阳光,也有风雨……
请以“走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作文
就你熟悉的中外文化名人,以“我心目中的文化名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是一篇命题作文,以“我心目中的文化名人”为题,首先要确立你要写的对象,那一个文化名人,如“与陶渊明对话”“ 东坡的选择”“ 吊屈原赋”“ 永远的苏武”“ 给诸葛亮的一封信”“ 我读鲁迅”“ 一生未悟的李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