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二)
2017-11-10 22:12:0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身体还不行,孤苦无依,直到长大成人自立门户。
B.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分又浅,很晚才得到儿子。
C.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家里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
D.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我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会走路,孤苦无依,直到长大成人自立门户。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李义琰,魏州昌乐人,其先出陇西望姓。及进士第,补太原尉。李勣为都督,僚吏惮其威,义琰独敢廷辨曲直,勣甚礼之。徙白水令,有能名,擢司刑员外郎。义琰姿体魁秀,博学,有智识,累迁中书郎。上元中,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兼太子右庶子。高宗欲使武后摄国政,义琰与郝处俊固争,事得寝。章怀太子①之废,尽赦宫臣罪,庶子薛元超等皆蹈舞,义琰独引咎涕泣,搢绅②义之。帝每顾问,必鲠切不回。宅无正寝,弟义琎为市堂材送之。义琰曰:“以吾为国相,且自愧,尚营美宇,是速吾祸,岂爱我者邪?”义琎曰:“凡仕为丞尉,且崇第舍,兄位高,安可逼下哉?”答曰:“不然。事难全遂,物不两兴。既处贵仕,又广居宇,非有令德,必受其殃。”卒不许。后其木久腐,乃弃之。
                       ——《新唐书·李义琰传》
【注】① 章怀太子:李贤,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章怀”为封号。
   ② 搢绅:同“缙绅”,代指士大夫阶层的官僚。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司刑员外郎            擢:提拔
B、义琰与郝处俊固争          固:坚决
C、事得寝               寝:停止
D、是速吾祸              速:加速
2、比较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弟义琎为市堂材送之    ② 以吾为国相,且自愧
凡仕为丞尉          凡仕为丞尉,且崇第舍
A、①组中两个“为”字相同,②组中两个“且”字不同
B、①组中两个“为”字不同,②组中两个“且”字也不同
C、①组中两个“为”字不同,②组中两个“且”字相同
D、①组中两个“为”字相同,②组中两个“且”字也相同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义琰刚正不屈的一组是( )
①义琰独敢廷辨曲直    ②义琰与郝处俊固争
③义琰独引咎涕泣     ④既处贵仕,又广居宇,非有令德,必受其殃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4、下列各项叙述与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义琰任太原尉时,太原的官员都惧怕都督李勣的威势,唯独李义琰敢在朝廷上与他分辩是非曲直。因此李义琰遭到了李勣的忌恨。
B、上元年间,李义琰入朝为官。此时,皇后武则天已经代替唐高宗管理朝政,对于这种做法,李义琰与大臣郝处俊是坚决反对。
C、章怀太子被废黜,朝廷赦免了太子手下所有大臣的罪,身为太子手下庶子之职的薛元超极为高兴,李义琰对他的这副嘴脸十分憎恶。
D、李义琰的弟弟认为,李义琰的居住条件与其身份地位不相称,因此主张兴修宅院。可李义琰认为这样做会招致祸患,因此坚决不许,这体现出他的谨慎、小心。
(晋)文 公 问 于 郭 偃 曰 始 也 吾 以 治 国 为 易 今 也 难 对 曰 君 以 为 易 其 难 也 将 至 矣 君 以 为 难 其 易 也 将 至 矣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文字。


参考答案:DCBD


本题解析:
1、D(D项中的“速 ”应解释为“招致”。例:《六国论》中有“至燕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2、C(①组中第一个“为”读作“wèi”,应理解为介词“替”“给”;第二个“为”读作“wéi”,应理解为动词“做”。②组中两个“且”,都应理解为“尚且”。)
3、B(①中的“独敢”,②中的“固争”都可以体现出李义琰不惧怕强硬势力,坚持自己的见解;③可以体现出李义琰能够坚守道义;④可以体现出李义琰为官清廉、谨慎。)
4、D(A项错在“李义琰没有与李勣在朝廷上分辩”,“李勣也没有忌恨过李义琰”;B项错在“上元年间,武则天还没有代替唐高宗管理朝政”;C项错在“李义琰对薛元超不满”,文中并没有体现。)
5、(晋)文公问于郭偃曰:“始也,吾以治国为易。今也,难。”对曰:“君以为易,其难也将至矣。君以为难,其易也将至矣。”
6、(晋)文公问郭偃:“最初,我把治理国家看作是容易的事情。如今,(感到)困难。”(郭偃)回答说:“您把它当作易事的时候,感到困难的时候就快到了。您把它当作难事的时候,感到容易的时候(也)就快到了。”
参考译文:
李义琰,魏州昌乐人,他的祖先出自陇西名门望族。等到李义琰考中进士后,便去填补太原尉这一空缺。李勣是太原的都督,官吏惧怕他的威势,唯独李义琰敢在官府大厅上与他辩论是非,李勣非常礼待他。李义琰调到白水县做县令,有贤能的好名声,被提升为司刑员外郎。李义琰身材魁伟俊美,知识渊博,很有智慧的见识,屡次升迁任中书郎。上元年间,(李义琰)入朝为官,官职等同于中书省里的三品官,同时兼任太子身边的右庶子。唐高宗想让皇后武则天管理国家政事,李义琰与郝处俊坚决抗争,这件事就暂时搁置了。章怀太子李贤被废黜,(朝廷)全部赦免了(太子)宫中各位大臣的罪,庶子薛元超等人高兴得手舞足蹈,只有李义琰一个人哭泣着承认自己的过错,各位士大夫都认为他能坚守道义。皇帝每次问到这件事,(李义琰)一定会哽咽悲切得不能说话。(李义琰)的家中没有正堂,他的弟弟李义琎就为他买来修建正堂的木料送给他。李义琰说:“让我作为国家的丞相,尚且感到惭愧,还来兴建漂亮的宅院,这是招致我的祸患,哪是敬爱我呢?”李义琎说:“所有那些身为廷尉的官僚,尚且兴建自己的宅院,哥哥地位这么高贵,(您的房子)怎么能狭窄低矮呢?”(李义琰)回答道:“不是这样啊。事情难以全都如愿,万物不会在两个方面同时兴盛。(我)已经处在高贵的官位,(如今)又扩充自己的家宅,(这样做)不具备美好的品德,一定会遭受它导致的祸患。”(李义琰)最终也没有答应(兴建正堂这件事)。后来那些木料放置了很长时间,都腐烂了,于是就全都抛弃掉了。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邴原戒酒
邴原①旧能饮酒,自行②之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单步负笈,苦身持力③,至陈留④则师韩子助,颖川则宗陈仲弓,汝南则交范孟博,涿郡则亲卢子干。临别,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原。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一饮宴。”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
(选自《三国志?魏书?邴原传》注引)
[注释]①邴(bǐng)原:三国时魏国人。②自行:此指出门游学。③苦身持力:凭体力支撑着疲乏的身体。④陈留: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⑤贶(kuàng):赐与。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会②耳
2.翻译:①单步负笈②但以荒思废业
3.“因见贶饯”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因为看见赐与酒席;
②乘着给我饯行的机会;
③因为你们赐我钱;
④乘着这次最后的见面跟大家吃一顿。
4.理解:文章为什么在最后要强调“终日不醉”?


参考答案:
1.①聚集?②了
2.①背着书箱步行;
②只怕因此荒废学业。
3.②
4.说明邴在是能喝酒而且喜欢饮酒的人,不喝是强制自己。


本题解析:
1、关键词:会,动词,集会、聚会
2、疑难句子:①单步负笈:单步:步行;负:背;笈:书箱?②荒思废业:互文,译为“荒废思业”
3、注意“见”和“”的意思:可以从上下文进行推断:“‘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一饮宴。’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原文大意是要远行了,趁着给你饯行的机会,一起喝个痛快!
[文言知识]
互文见义。它是一种文字表达方法。《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其中“受任”与“奉命”、“际”与“闾”都是同义的词或词组,作者交叉运用,使句子有变化,这就叫“互文见义”。上文“至陈留则师……,颖川则宗……,汝南则交……,涿郡则亲……”,其中“师”与“宗”同义,“交”与“亲”同义,它们也属互文见义。又,《过秦
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之心。”其中“席卷”、“包举”、“囊括”、“并吞”为互文见义,同时,“天下”、“宇内”、“四海”、“八荒”也是互文见义现象。
【译文】
邴原从前很能喝酒,自从出门游学之后,八九年里,酒不沾口,徒步背负着书箱,面对艰苦一直坚持下来,到了陈留向韩子助学习,到颍川便师从陈仲弓,在汝南则结交了范孟博,在涿郡则亲近卢子干。分别的时候,师长朋友以为他不会饮酒,拿了米肉来为邴原送行。邴原说道:“我本是会饮酒的,但怕耽误了学习,就戒掉了。今天就要远别了,又是饯行,可以喝上一次。”于是和大家一起饮酒,喝了一天都没醉。
启示: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就要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的弱点。因为能够战胜自己弱点的人,必定能自强。自强是通向成功的阶梯。邴原正是以极大的毅力戒了酒,才最终使自己自强,并走向成功。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对下列加粗的虚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河汉清浅——且:并且
B.去复几许——相:互相
C.为君故——但:只
D.枉用存——相:相互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9分)
说居庸关
清·龚自珍
居庸关者,古之谭①守者之言也。龚子曰:“疑若可守然。”“何以疑若可守然?”曰:“出昌平州,山东西远相望,俄然而相辏相赴,以至相蹙。居庸置其间,如因两山以为之门,故曰:‘疑若可守然。’”
关凡四重,南口者,下关也,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十五里,曰中关,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又十五里,曰上关,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又十五里,曰八达岭,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盖自南口之南门,至于八达岭之北门,凡四十八里,关之首尾具制如是,故曰:“疑若可守然。”
下关最下,中关高倍之,八达岭之俯南口也,如窥井形然,故曰:“疑若可守然。”
自入南口,城甃②有天竺字、蒙古字。上关之北门,大书曰:“居庸关,景泰二年修。”八达岭之北门,大书曰:“北门锁钥,景泰三年建。”
自入南口,流水啮吾马蹄,涉之瑽然鸣,弄之则忽涌忽洑而尽态,迹之则至乎八达岭而穷。八达岭者,古隰余水之源也。
自入南口,木多文杏、柿、苹婆③、棠梨,皆怒华。
自入南口,或容十骑,或容两骑,或容一骑。蒙古自北来鞭橐驼与余摩肩行时时橐驼冲余骑颠余亦挝蒙古帽堕于橐驼前蒙古大笑。余乃私叹曰:“若蒙古,古者建置居庸关之所以然,非以若耶?余,江左士也,使余生赵宋世,目尚不得睹燕赵,安得与反毳⑤者相挝戏乎万山间?生我圣清中外一家之世,岂不傲古人哉!”蒙古来者,是岁克西克腾、苏尼特,皆入京诣理藩院交马云。
自入南口,多雾,若小雨。过中关,见税亭焉。问其吏曰:“今法网宽大,税有漏乎?”曰:“大筐小筐,大偷橐驼小偷羊。”余叹曰:“信若是,是有间道矣!”
自入南口,四山之陂陀之隙有护边墙数十处,问其民,皆言是明时修。微税吏言,吾固知有间道出没于此护边墙之间。承平之世,漏税而已。设生昔之世,与凡守关以为险之世,有不大骇北兵自天而降者哉!
降自八达岭,地遂平。又五里,曰坌道。
(选自《续古文观止》)
【注】①谭:即“谈”。②甃:指城墙。③苹婆:苹果。④橐驼:骆驼。⑤反毳:蒙古人衣皮,多反穿,故曰“反毳”。
小题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凡四重凡:总共,一共
B.流水啮吾马蹄啮:侵蚀
C.迹之则至乎八达岭而穷穷:到尽头
D.微税吏言微:如果没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因两山以为之门因人之力而敝之
B.八达岭之俯南口也均之二策
C.非以若耶谈笑以死
D.余乃私叹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提出中心观点“疑若可守然”,然后从各个角度进行论说,突出居庸关的险要地势。
B.本文通过记述作者与蒙古人打闹嬉戏和蒙古人到理藩院进贡马匹之事,说明大清国威加海内,天下承平。
C.文章开头提出个“疑”字,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后面讲到护墙之间有小路出没的事实,便与之遥相呼应,暗扣玄机。
D.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游记,以记游居庸关之事为由头,借题发挥,含蓄地表达了“江山险固,不在关隘,而在人心”的观点。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蒙 古 自 北 来 鞭 橐 驼 与 余 摩 肩 行 时 时 橐 驼 冲 余 骑 颠 余 亦 挝 蒙 古 帽 堕 于 橐 驼 前 蒙 古 大 笑。
小题5: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使余生赵宋世,目尚不得睹燕赵,安得与反毳者相挝戏乎万山间?(4分)
译文:?
⑵余叹曰:“信若是,是有间道矣!”(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A
小题1:蒙古自北来/鞭橐驼/与余摩肩行/时时橐驼冲余骑颠/余亦挝蒙古帽/堕于橐驼前/蒙古大笑。
小题1:⑴假如我生活在宋朝,连燕赵的地方都看不到,怎么能够和反穿皮衣的人在万山中相互击打嬉戏呢?
⑵我感叹道:“确实像税务官说的那样的话,这里一定有小路了!”


本题解析:
小题1:(啮,这里指浸没。)
小题1:(A项都是介词,依靠、凭借。B项前者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为代词,这。C项前者为介词,由于、因为;后者为连词,表修饰。D项前者为副词,译为“便,就,”;后者为副词,译为“竟,却”。)
小题1:(“疑若可守然”并非文章的中心观点。)
参考译文:
居庸关,是古时谈守御的人时常提及的呀!我说:“那地方似乎可以守备的”“为什么呢?”回答是:“出昌平州,山便分东西两面,远远地互相对峙着,忽然互相趋近,终至紧接在一起,居庸关建筑在这中间,好像靠着两座山来为它们作门户,所以说:‘似乎是可以守备的。’”
居庸关共四层,南口是下关,造一座城,城的南门到北门一里路。出北门又十五里(的地方),叫中关,又造一座城,南门到北门一里路。走出北门十五里(的地方),叫上关,又造一座城,南门到北门又是一里路。走出北门十五里(的地方),叫八达岭,又造一座城,南门到北门也是一里路。从南口的南门到八达岭的北门,共四十八里。关的起点和终点的建筑规模就是这样的。所以说:“似乎是可以守备的。”
下关在最下面,中关高出一倍,在八达岭上向下看南口,像看井一样,所以说:“似乎是可以守备的。”
自从进了南口后,城墙的砌石上有梵文,有蒙古文。上关的北门,写着“居庸关,景泰二年修”几个大字。八达岭北门,写着“北门锁钥,景泰三年建”几个大字。自从进了南口后,流水浸没着我的马蹄,涉在水里,淙淙地响着;拔弄它,忽而涌起,忽而回旋,形状不停地变换着;沿着水走,直到八达岭为止。八达岭是古时隰余水的水源。自从走进了南口,树木多杏、苹果和棠梨,花都开得很盛。自从走进了南口,阔的地方可走十匹马,狭窄些的可走两匹马,或只可走一匹马。蒙古人从北面来,驱赶着骆驼,和我擦肩而行。骆驼常常撞着我的马头,我也击着蒙古人的帽子,落在骆驼前面,蒙古人大笑起来。我便私下叹道:“你们蒙古人,古时之所以要筑居庸关,不是为了防你们吗?我是江南人,假如我生活在宋朝,连燕赵的地方都看不到,怎么能够和反穿皮衣的人在万山中相互击打嬉戏呢?我生在清朝中外一家的时代,难道不可以向古人夸耀么?”蒙古人来的,这一年有克西克腾、苏尼特,据说都是到理藩院进贡马匹的。自从走进了南口后,多迷雾,像下了小雨一般。走过中关,见一所税亭,问那收税官道:“现在法律宽大,有漏税的吗?”他说:“大筐小筐的,大的偷走过骆驼,小的偷走过羊。”我感叹道:“确实像税务官说的那样的话,这里一定有小路了!”自从走进了南口后,四面山脚边的空隙中,有护边墙几十处,询问那里的百姓,都说是明朝时候修的。没有收税官的话,我本来也知道那小路便出没在这护边墙中间了。太平的时候,不过漏些税罢了。如果生在古时候,和守关当作险要的时世,不是要大惊着北兵从天而降了吗?
从八达岭下去,地势平坦了,再走五里,便到坌道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