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二)
2017-11-10 22:17:2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单选题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不仅要保护有德者,还要惩罚失德者。
②因此,必须建立对失德行为的有效惩罚制度.让失德者遭到人人鄙夷、人人反对,而不是人人羡慕、人人效仿。
③当前社会失德行为盛行,正是因为惩罚机制的失灵,失德者只需付出小小成本,甚至无任何损失就能获取超额利益。
④当每一个有德者都受到尊崇,每一个失德者都遭到唾弃,道德自然会成为人们向往的追求,道德之风也自然将回归社会的主流。
⑤这样,一个反面事例对社会心态的打击,恐怕要抵消十个道德模范的现身说法吧?
A.①④③⑤②
B.①③⑤②④
C.④②①③⑤
D.④①⑤⑤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这类题,注意理清各句之间内在逻辑关系。①为总起句应该在句首,再按总分关系理顺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翻译下列文中加线的句子(6分)
信①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士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②,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注] ①信:韩信。 ②上:指刘邦。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3分)
                                                                           

2,4,6


 
  (2)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3分)
                                                                           


参考答案:(1)韩信估计萧何他们已经多次向皇上进言,皇上不起用我。(3分)
(2)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来不及反这事向皇上禀告,便亲自去追赶韩信。(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瑞 xiáng 
郁 fù 
窕 yǎo 
宫折桂 chán
B.聪 yǐng 
mò 
xīn 
龙驹凤 chú
C.幽 wǎn 
yīng 
美 shún 
年丰 rěn
D.涟 yī 
shù 
澈 chéng 
争流 hu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
A.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
B.“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句话,写诗的适用,为文的也适用。
C.对科学问题上的是非之争,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历史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次有好结果。
D.驾车经过此地时,他发现一边放着一个写满红字的牌子,看上去字迹不很清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真知灼见”与“意见”语义重复。C去掉“一类的东西”。D“一边放着一个”有歧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①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②恨私心有所不尽
③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④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⑤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⑥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⑦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⑧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⑨莅中国而抚四夷也?⑩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11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12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A.①②③⑤⑩
B.②④⑦○11○12
C.①④⑤⑦⑧○12
D.③⑥⑧⑨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②内心?③规约、规章?⑥形体和容貌?⑨指中原?⑩足够来 ○11反过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名句名篇默写..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