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六)
2017-11-10 22:17:5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金庸阁下除办报外仿佛以史学佛学自负,对于以小说知名,尤其是以武侠小说知名,自己是不是有点觉得未展所长,以末技得虚名,似不免略感怏怏?依我看则大可不必。阁下所透露的史学佛学见解,论水平未必是“超一流”,若著书立说也不见得能称首席什么家,得什么国际大奖。然而以史学佛学入小说,在武侠中讲“破相”,那就超人一筹了。好比不会武艺的痴公子段誉,只在无意中学了一着“凌波微步”,就到处能“逃之夭夭”;而且有个时灵时不灵的“六脉神剑”,看不见,摸不着,弹指一挥间忽然有效,就能出其不意露上一手。这道理在《金刚经》、《法华经》里并非唯一高妙思想,而移入武侠小说立刻产生“裂变、聚变”,威力无穷了,又如《侠客行》中的石破天,呆头呆脑,一片天真,然而处处机缘凑巧,矛盾相成,最后以不识字超过了识字人,以不知道“我是谁”,超出了一切有“我”之人,尤其是那位大“我”发狂的大宗师白自在。这只是“无我”的一解。这一解在佛学中算不得什么最高深的了不起理论,不过是参禅的一个“话头”法门,但在小说中就是“超凡入圣”了。阁下仿佛总想在小说中不讲而讲一点什么道理。这些见解未必“超凡”,但进入小说,特别是武侠小不说,就大大“脱俗”了。无言胜有言,不武胜武,愚而智,弱而强,似佛似道,所以能迈过前人难有后继,虽有败笔,仍卓然自成一冢。前有粱羽生,后有古龙,俱写侠情,各有殊胜,然抒写人情佛理尚逊一筹。
(选自金克木《与小说对话:不败求败》,有删改)
小题1:请简要概括文中段誉、石破天两个人物的共同特征。(4分)
小题2:文中画线句中的“不讲而讲”指的是什么?(5分)
小题3:从这段文字看,作者对金庸有哪些评价?(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愚能胜智,弱能胜强。
小题2:“不讲”是指:正面表达见解,不是小说主要目的。“讲”是指:随着情节推进,金庸小说有意无意地表达了某些关于人生、世界的见解。
小题3:作者对金庸的佛学史学水平持保留态度;对他的武侠小说的创作成就,是肯定的;对他以佛学史学人小说,丰富思想文化内涵,是推许的。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本题要求概括出文中段誉和石两个物的共同特征,应先从文中找出段誉、石破这两个人物的特征相关内容:好比不会武艺的痴公子段誉,只在无意中学了一着“凌波微步”,就到处能“逃之夭夭”;而且有个时灵时不灵的“六脉神剑”,看不见,摸不着,弹指一挥间忽然有效,就能出其不意露上一手。又如《侠客行》中的石破天,呆头呆脑,一片天真,然而处处机缘凑巧,矛盾相成,最后以不识字超过了识字人,以不知道“我是谁”,超出了一切有“我”之人,尤其是那位大“我”发狂的大宗师白自在。可结合这些句子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如说段誉的“痴”,石破的“呆头呆脑”等,就是说他们愚,像这样然后加以概括即可。
小题2:试题分析:注意这两句的语境,也就是在文中找到这几个字,“阁下仿佛总想在小说中不讲而讲一点什么道理”,可见,不管“讲”还是“不讲”都是关乎一点什么道理。然后根据所在句的语境,先把这点理解清楚。“不讲”就是不在小说中直接去表达,“讲”,就是自己的见解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有意无意地去表现。
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观点态度进行概括的能力。对此,应认真地梳理全文内容,从总的方面来把握答题的方向。这段文字,开头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下文便从三个方面对金庸作了评价。一是“阁下所透露的史学佛学见解,论水平未必是“超一流””对金庸的佛学史学水平持保留态度。以史学佛学入小说,在武侠中讲“破相”,那就超人一筹了,以及文章的最后部分都可以看出作者对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成就的肯定,也赞赏将佛学史学入小说。可见,类似的这类题目,对文本的梳理是关键,梳理得越认真,越来答好题。平时备考就应该朝这方面去努力。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4分)
译文?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分)
译文?


参考答案:(1)收缴天下的兵器,把这些兵器收集到咸阳,销毁兵器,用这些兵器铸成十二个铜人。
(采分点:“兵”、“销”、“金人”)
(2)后来的人(如果)哀叹秦国的灭亡却不把秦国灭亡的教训当做借鉴,也使更后来的人又再来哀叹后人的灭亡。(采分点:“而”、“鉴”、第二分句的第一个“后人”)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对牛弹琴,牛不入耳,骂得很好,咱们以后再算账!
B.这件艺术作品,精致绝伦,巧夺天工,让人莫名其妙。
C.日元贬值势如破竹,亚洲经济灾难深重。
D.古人十分推崇君子之交,而真正的友谊是要经受时间的考验的,所以人们常说“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C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用于褒义语境;D“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重在患难见真情,与时间无关。应改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选出填入下列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的银行正在稳步地进入与国际商业银行接轨的过程,银行大量(   )高新电子技术,为顾客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的电子金融服务。
A.采用
B.使用
C.利用
D.应用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来到工作现场,唐东平自作主张,结果把事情办砸了。面对别人的不满和指责,他先是怒目而视,既而强词夺理,推卸责任,实在是不可理喻。
B.陕北原生态歌手阿宝与熊汝霖合作的一曲《倾国倾城》,宛转悠扬,天花乱坠,诉说着一个“流传往同悲欢眷恋”“永远静夜如歌般委婉”的故事。
C.奥巴马政府一会儿会见达赖喇嘛,一会儿出售军火给台湾,其危言危行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严重地影响了中美两国的正常关系。
D.由于各种原因,“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这一规定在许多房地产开发商看来,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因此“囤地”现象屡禁不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既而:用在全句或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上文所说的情况或动作发生之后不久。强调前后两件事或动作发生的时间相隔不久。继而: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强调前后两事或动作紧紧相连。此处应用“继而”。  B.天花乱坠:传说梁武帝时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后形容说话非常动听,但空洞不切实际。天花乱坠是贬义词,与本句语境不合。可换为褒义词“娓娓动听”(娓娓,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好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C.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不能理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动”。[来源:学.科.网Z.X.X.K]
D.雷声大,雨点小:比喻做起事来声势造得很大,实际行动却很少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