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五)
2017-11-10 22:24:4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①,披蒙茸②,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③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⑤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①巉(chán)岩:险峻的山石。②披蒙茸:披,分开。蒙,覆盖。茸,这里指杂草。③冯夷:水神名。④玄裳缟衣:玄,黑色。缟,白色丝织品。裳,下裙。衣,上衣。⑤畴(chóu)昔:往昔,从前。?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从:跟随 ? B.顾安所得酒乎?安:哪里 ? C.掠予舟而西也?西:西方 ? D.道士顾笑?顾:回头看? 2.下列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将归于临皋②渔樵于江渚之上 B.①今者薄暮,举网得鱼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①而江山不可复识矣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①以待子不时之需②举匏樽以相属 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能表现月夜长江美景的一组是(?)。? ①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②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 ③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④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 ⑤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⑥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 A.①③⑥? B.②④⑥ ? C.①③⑤? D.②④⑤ 4.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三段中“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一句,既是写实,又多少带有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B.文中的“孤鹤”和“道士”是以不同形象出现的同一对象。 ? C.本文中道士化鹤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在出世人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赤壁赋》中“苏子”的议论表达了他乐观旷达的思想。 ? D.本文和《赤壁赋》都表现出一种消沉和虚无的思想,这正是作者的思想局限造成的。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 ?
2、阅读题 阅读《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才也已。”(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中①也养②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③。”(《孟子·离娄下》) [注]①中:合平中道的人.②养:教育,熏陶。③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意为贤能的人如果不教育、熏陶不肾能的人,那么就违背了中道,有伤德行,与不贤能的人有什么区别了。 小题1:请概括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小题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杨愔,字遵彦,弘农华阴人。愔风度深敏,容止可观。人士见之,莫不敬异,有识者多以远大许之。 孝昌初愔惜随父之定州。以军功除羽林监,赐爵魏昌男,不拜。及中山为杜洛周陷,全家被囚絷。未几,洛周灭,又没葛荣。荣欲以女妻之,又逼以伪职。情乃托疾,密含牛血数合,于众中吐之,仍佯喑不语。荣以为信然,乃止。永安初,还洛,拜通直散骑侍郎,时年十八。元颢入洛,时愔从父兄侃为北中郎将,镇河梁。愔适至侃处,便属乘舆失守,夜至河。侃虽奉迎车驾北渡,而潜欲南奔,愔固谏止之。遂相与扈从达建州,除通直散骑常侍。孝庄幽崩,愔潜窜累载。属神武至信都,遂投刺辕门,便蒙引见,即署行台郎中。时邺未下,神武命惜作祭天文,燎①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皆自愔出。遭离家难,以丧礼自居,所食唯盐米而已,哀毁骨立。神武愍之,恒相开慰。及韩陵之战,愔每阵先登,朋僚咸共怪叹曰:“杨氏儒生,今遂为武士,仁者必勇,定非虚论。” 愔从兄幼卿为岐州刺史,以直言忤旨见诛。愔闻之悲惧,因哀感发疾,后取急就雁门温汤疗痰。郭秀,素害其能,因致书恐之,劝其逃亡。愔遂弃衣冠于水滨若自沉者,变易名姓,潜之光州,因东入田横岛,以讲诵为业。神武知愔存,遣愔从兄宝猗赍书慰喻。仍遣光州刺史奚思业令搜访,以礼发遣。神武见之悦,委以重任,妻以庶女。孝静帝武定末,以望实之美,超拜吏部尚书。济南②嗣业,任遇益隆,朝章国命,一人而已,推诚体道,时无异议。频遭追厄,冒履艰危,一餐之惠,酬答必重,性命之仇,舍而不问。 乾明元年二月,为孝昭帝所诛,时年五十。(节选自《北齐书·杨愔传》,有改动) [注]①燎:祭祀的名称。②济南:即济南王高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潜欲南奔,愔固谏止之——固:坚决 B.以直言忤旨见诛——忤:违背 C.遣愔从兄宝猗赍书慰喻——赍:礼物 D.以望实之美,超拜吏部尚书——望:声名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杨愔机敏、有才干的一组是(? ) ①密含牛血数合,于众中吐之②孝庄幽崩,情潜窜累载 ③遂投刺辕门,便蒙引见 ④遂弃衣冠于水滨若自沉者 ⑤朝章国命,一人而已⑥性命之仇,舍而不问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愔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设法骗过葛荣,没有娶葛荣的女儿,也没有出任叛军的伪职,保全了自己的名节。 B.杨愔遭受了家祸,就自行按礼制守丧,只吃加盐的米饭,以致骨瘦如柴。神武帝很哀怜他,经常对他进行开导。 C.杨愔能文能武,不仅为神武帝撰写各类公文,而且每次作战都冲在前面,令人刮目相看,受到朋友和同僚们称赞。 D.杨愔被孝昭帝诛杀前一直受到帝王信任和亲待,他们有的将女儿嫁给他,有的越级提拔他,有的委之以国事大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士见之,莫不敬异,有识者多以远大许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郭秀,素害其能,因致书恐之,劝其逃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祖善方,后梁吏部尚书,更家江陵。父之象,仕隋为邯郸令,坐为人讼,不得申。文本年十四,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诎。众属目,命作《莲华赋》,文成,合台嗟赏,遂得直。 性沈敏,有姿仪,善文辞,多所贯综。郡举秀才,不应。萧铣僭号,召为中书侍郎,主文记。 河间王孝恭平荆州,其下欲掠夺,文本说孝恭曰:“自隋无道,四海救死,延颈以望真主。萧氏君臣决策归命者,意欲去危就安。大王诚纵兵剽系,恐江、岭以南,向化心沮,狼顾麇惊。不如厚抚荆州,劝未附,陈天子厚惠,谁非王人?”孝恭善之,遽下令止侵略,署文本别驾。从击辅公祏,典檄符。进署行台考功郎中。 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太宗既藉田①,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李靖复荐于帝,擢中书舍人。时颜师古为侍郎,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师古以谴罢,温彦博为请帝曰:“师古练时事,长于文诰,人少逮者,幸得复用。”帝曰:“朕自举一人,公毋忧。”乃授文本侍郎,专典机要。封江陵县子。是时,魏王泰有宠,侈第舍,冠诸王。文本上疏,劝崇节俭,陈嫡庶分,宜有抑损。帝善之,赐帛三百段。逾年为令,从伐辽东,事一委倚,至粮漕最目、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筹不废手,由是神用顿耗,容止不常。帝忧曰:“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与同返矣!”至幽州暴病,帝临视流涕。卒,年五十一。是夕,帝闻夜严,曰:“文本死,所不忍闻。”命罢之。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曰宪,陪葬昭陵。 始文本贵常自以兴孤生居处卑室无茵褥帏帟事母以孝显抚弟侄笃恩义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帝每称其忠谨吾亲之信之(选自《新唐书》) [注]①藉田:古时帝王于春耕前亲耕农田的活动,以示鼓励农耕。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更家江陵——更:调换 B.辨对哀畅无所诎——诎:屈服 C.文致华赡——赡:简短 D.师古练时事——练:处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时颜师古为侍郎——逾年为令 B.李靖复荐于帝——长于文诰 C.孝恭善之——命罢之 D.延颈以望真主——师古以谴罢 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岑文本“善文辞”的一组是 [? ]
①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诎? ②长于文诰,人少逮者 ③命作《莲华赋》,文成,合台嗟赏 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 ⑤从伐辽东,事一委倚 ⑥朕自举一人,公毋忧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岑文本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岑之象受冤无法申诉,十四岁的他为父亲申冤当场作赋,令人赞叹不已,他父亲的冤屈也得以洗雪。 B.岑文本少年时代即聪颖明理,博览经史,虽没有接受举荐去获取秀才名号,却在萧铣割据政权中出任中书侍郎,主管文书。 C.唐李孝恭平定荆州时,其部下打算掠夺百姓财物,岑文本劝说李孝恭严申军令,禁止掳掠。李孝恭接受了他的意见。 D.在对辽东的战争中,岑文本主管后勤事宜总是筹算不离手。因心血损耗,精力枯竭,操劳过度,染病在身,岑文本在幽州病故。 5.用“/”给文中加粗的文段断句。 始 文 本 贵 常 自 以 兴 孤 生 居 处 卑 室 无 茵 褥 帏 帟 事 母 以 孝 显抚 弟 侄 笃 恩 义 生 平 故 人 虽 羁 贱 必 钧 礼 帝 每 称 其 忠 谨 吾 亲 之 信 之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时,魏王泰有宠,侈第舍,冠诸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鳣似蛇,蚕似蠋。人见蛇则惊骇,见蠋则毛起。渔者持鳣,妇人拾蚕,利之所在,皆为贲、诸。 …… 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囊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 桓公问管仲:“富有涯乎?”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 三虱食彘,相与讼。一虱过之,曰:“讼者奚说?”三虱曰:“争肥饶之地。”一虱曰:“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若又奚患!”于是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之。彘臞,人乃弗杀。 (《韩非子·说林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雨,解素衣雨:下雨 B.衣缁衣而反反:回来 C.衣素衣而出出:外出 D.三虱食彘,相与讼讼:责备,埋怨
|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
小题3:下列对于选文内容分析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渔者持鳣”的故事意在说明,人常常因利益的驱使而变得勇敢,从而揭示人有着意想不到的潜能。
B.“杨布打狗”的故事批评了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做法,强调人们做事要学会换位思考。
C.“富之以涯”则体现了韩非子“知足之足”才是真正的满足的思想,所以在对待财富的问题上,要“知足常乐”。
D.本节所选的故事精确剖析了某些隐微的人性的弱点,蕴涵着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4分)
(2)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4分)
(3)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4分)